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71025
大小:10.34 MB
页数:231页
时间:2019-03-20
《雨洪管理视角下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士学位论文雨洪管理视角下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研究RESEARCHONWATERSYSTEMPLANNINGFROMTHEPERSPECTIVEOFSTORMWATERMANAGEMENTINWINTERCITY赵蕾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3月图书分类号:TU984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711密级:公开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雨洪管理视角下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研究博士研究生:赵蕾导师:徐苏宁教授申请学位:工学博士学科:城乡规划学所在单位:建筑学院答辩日期:2018年3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Ind
2、ex:TU984U.D.C:711DissertationfortheDoctoralDegreeinEngineeringRESEARCHONWATERSYSTEMPLANNINGFROMTHEPERSPECTIVEOFSTORMWATERMANAGEMENTINWINTERCITYCandidate:ZhaoLeiSupervisor:Prof.XuSuni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DoctorofEngineeringSpeciality:UrbanandRuralPlanningAff
3、iliation:SchoolofArchitectureDateofDefence:March,2018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摘要摘要目前,对于具有复杂气候、环境条件的寒地城市来说,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等相关理论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城市水系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雨洪管理”作用。而寒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点、功能特性和空间特征等方面都有区别与其他地域的城市水系。因此,本文以雨洪管理理论为支撑,针对寒地城市水系特
4、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系统框架,从小流域、城市规划区域、河流滨岸带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的方法,探索寒地城市水系在建构流域水系调控系统、调整城市规划区水系空间格局及河岸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分尺度、分重点地指导寒地城市水系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规划、建设与实施。论文以寒地城市水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功能、特性和相关规范、相关规划几方面入手,对寒地城市水系的特征要素进行梳理,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将城市水系规划对象分解为小流域水系、城市规划区水系及河流滨岸带三个等级。其次,对本文基础概念—
5、雨洪管理做出解释,并以相关理论作支撑,明确我国寒地城市应用雨洪管理的原则。再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选取国外典型实践案例,分析其作为雨洪管理应用于城市水系规划建设的经验启示。并以寒地东北地区牡丹江小流域水系为实地调查对象,探讨寒地流域水系的构成、空间特征等自然结构要素,寒地城市水系格局与城市功能、空间塑造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寒地城市河岸带建设情况。最后,立足于上述理论与实地分析,针对寒地城市水系三个空间尺度的建设现状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规划建设提出“景观规划整合城市水土资源、分区治理顺应综合治水原则、技术手段实现水
6、系规划目标、政策调整指导规划建设实施”的发展导向。为进一步明确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的“新任务”为何,建立了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寒地城市水系规划框架。在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宜、与现行城乡规划体系相衔接、与相关规划目标相统筹的原则基础上,从总目标统筹、多尺度分解、众专项协调三个层面来拆解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寒地城市水系规划要点,并建立了前期的项目策划、过程中的方案生成以及后期的监测与评价的规划流程。对应前文划分的空间尺度,进一步分析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下的寒地城市水系规划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途径为“建构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寒地流域水系调控
7、系统、调整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寒地城市规划区水系空间格局、雨洪管理视-I-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角下的寒地河流滨岸带生态建设”,并分别建立技术路线框架,从原则和模式两个方面指导后续三个空间尺度的规划技术手段和实施管理策略。“新任务”需要新的规划策略,论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寒地城市水系规划实现雨洪管理的具体途径。宏观建构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流域水系调控系统具体策略为:脉络疏通构建生态格局、分区治理实现就地滞蓄、雨/雪水利用补充水系水源、景观规划整合水土资源;中观调整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区水系空间格局具体
8、规划策略为:优化水系沿线土地利用格局、建立“与水共存区”管控单元及优化避难场所对应内涝灾害;微观尺度的城市河岸生态化建设手段包括:恢复河道水体自然化、调整河岸带结构布局、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最后,对应各层级水系规划内容,分别建立流域综合管理、城市水系整体空间管制、规划建设保障及引导手段等机制,并分别与现行城乡规划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