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68785
大小:3.19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3-20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作者姓名:花东文指导教师:温仲明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类别:农学硕士学科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5月EffectsofLand-useLandscapePatternChangeontheRunoffandSedimentinYanheRiverWatershedByHuaDongwen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Inpartial
2、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onomyResearchCenter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fEducationMay,2015硕士学位论文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花东文本论文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黄河中游主要来沙区林草减沙作用分析(2012BAB02B05-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子课题“不同区域典型支流水沙变化对退耕还林等坡面工程
3、的响应(KZZD-EW-04-03-03)”的联合资助。致谢I致谢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奋斗和辛劳都化成甜美的回忆,收获与喜悦也都满载于心。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所有帮助我完成论文的老师、家人、同学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温仲明老师,从选题、开题、试验设计到修改、定稿,温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三年的硕士学习期间,我从温老师身上获益良多。在科研上,每当遇到疑惑和不解时,温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博学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给予了我高瞻远瞩的指点,在生活中,温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万
4、分,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能师从温老师,我感觉很庆幸,在此对温老师对我的辛勤栽培和谆谆教导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我将受益终身。衷心感谢所长刘国彬研究员、副所长穆兴民研究员、焦菊英研究员、徐炳成教授、郑粉莉教授在开题中给予的指导和建议。感谢焦峰老师、焦菊英老师在野外试验遇到问题时给予的悉心指导。同时,还要感谢研究生部的魏春兰老师和党廷辉老师在三年里给予的帮助。感谢师姐张莉、郑颖、丁曼在实验上给予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同门苗连朋、杨士梭,感谢师弟戚德辉、李超然、刘时城,感谢师妹郭茹、王红霞给予的关怀和支持。在有你们陪伴出差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流汗、一起交流、一起享受科研生活的喜悦,这些都会成为我研究生生
5、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和你们同处一个师门,我感到无比荣幸和快乐!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优良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牢记自己是水保所的一员,并时刻以母校为荣。感谢舍友张帅,感谢两位班长张文帅、张文文,感谢学习室室友邓强、张军、曹丹和孙在伟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感谢2012级全体硕士,与你们一同度过的三年里,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及亲人,是你们在背后默默地为我付出,是你们让我在求学的道路上步伐变得更加坚定,也是你们让我学会了感恩。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我永远爱你们,
6、祝你们幸福安康。花东文2015年5月于杨陵II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学生姓名:花东文导师姓名:温仲明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方向: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摘要退耕还林(草)政策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已逾20载,流域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径流泥沙发生显著变化,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甘谷驿水文站的长期实测水沙数据(1970-2010),结合四期遥感影像资料(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采用GIS、RS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等技术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数理统计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7、在流域尺度上,对延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径流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建立景观格局指数和径流泥沙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坡面尺度上,研究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刺槐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减流减沙效益,为解释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延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斑块水平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