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ID:35140080

大小:188.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20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_第1页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_第2页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_第3页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_第4页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二O一一年五月3737目录一、背景与环境1(一)背景11、信息化是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要求12、信息化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必然要求23、信息化是苏州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2(二)环境21、苏州市工业规模大22、苏州市信息化发展快33、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高34、苏州市吴文化氛围浓3二、现状与分析4(一)发展现状4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42、电子政务稳步推进43、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54、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55、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66、信息化保障措施体系逐步完善6(二)存在问题71、信息资源

2、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共享72、信息化应用有待深化和创新73、三网融合推进步伐有待加快84、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重偏低85、信息化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86、信息化资金投入偏低9三、战略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1、整合资源102、深化应用103、提升产业114、创新机制11(三)发展目标111、总体目标112、具体目标12四、任务与重点13(一)主要任务13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化应用能力132、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143、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智慧苏州政务体系174、推进社会信息化,构建智慧苏州生活体系185、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都市化的融合20376、促进

3、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二)重点工程221、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22、电子政务升级工程243、两化融合推进工程254、信息惠民便民工程275、智慧苏州创建工程28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29五、对策与措施31(一)建立长效机制311、形成信息化推进合力312、加强信息化评价考核31(二)完善法规规范321、制定《苏州市信息化条例》322、编制苏州市信息化专项规划323、完善苏州市信息化标准体系33(三)加大资金投入331、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政府财政投资力度332、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信息化建设34(四)壮大人才队伍341、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342、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34(五)

4、保障信息安全351、建立信息安全协同保障机制352、完善信息安全有关制度36(六)营造良好氛围361、积极开展信息化试点示范362、加大信息化宣传推广力度3637一、背景与环境苏州市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为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内在需求。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苏州市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将使苏州市信息化建设迎来高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苏州市信息化建设必须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把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

5、出的战略地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智慧苏州”建设,使信息化成为苏州在新一轮技术革新浪潮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一)背景1、信息化是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要求建设“三区三城”是苏州市“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三区三城”中的“三区”是指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三城”是指高端产业城市、最佳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此外,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15年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制造业难以成为

6、先进制造业,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服务业难以成为现代服务业,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管理难以成为科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加快自主创新速度。信息化是推进健康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繁荣的有力手段。372、信息化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必然要求推进信息化是推进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调结构、转方式”是苏州“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当前,苏州市正处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转变苏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

7、境承载能力的制约;有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渗透效应,加快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催生新兴产业门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有效整合全市产业发展资源,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信息化是苏州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富民惠民是“十二五”发展的根本要求。苏州的民生质量和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