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

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

ID:35134686

大小:1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9

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_第1页
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_第2页
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_第3页
资源描述:

《台湾渔业的历史与文化胡兴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台灣漁業的歷史與文化胡興華台灣漁業起源很早,至今已數百年,一路走來十分辛苦,以時序與執政朝代及漁業的特色來分,可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明清實施「海禁」「遷海」-悲情漁業‧鄭荷重收漁稅,漁業扶持農商-艱辛漁業‧日人發展近代漁業目標多重-殖民漁業‧光復後漁業集極生根發展-本土漁業‧邁向二十一世紀新元-永續漁業宋朝時台灣、澎湖海域已是閩南漁民經常捕魚的場所,明時「遷海」「海禁」禁止漁民出海捕魚。明朝曾對商漁船登記繳稅稱之為「商漁船引」,發照管理,每船需納稅銀曰「引稅」。對漁民出海作業嚴加限制,對漁船嚴予檢查。荷蘭人

2、時期收什一稅(十分之一),以烏魚為主。荷蘭人記載「其卵、帶紅色,外膜厚,以鹽漬之,中國人視為珍品」。烏魚已是重要魚種及加工烏魚子已為重要商品。荷蘭人時期,每年至台灣捕魚的中國戎克船達300-400艘次,大部分集中在冬季捕烏魚,每年捕烏魚量30-40萬尾估計可達100萬斤,十分之一稅收也有10萬斤,對荷蘭人經濟收益十分重要,因此建立了報關、發照申報漁獲及繳稅的制度。鄭成功在入台之初,對於捕魚工具網、罟等亦收稅。明鄭初期命陳永華主政,「創屯田之制,開漁鹽之利」,到了後期,政事鬆弛,稅雜濫徵,直接漁業稅稱為「水餉」

3、,包括對使用漁具之網、罾、罟、鏈、蠔、箔、滾及滬等,對漁船之樑頭牌及烏魚旗(專捕烏魚)三類,名目繁多。明鄭與荷蘭人,都以徵稅目的管理漁船及漁具漁法,也達到部分管理的效果。以「烏魚旗」為例,烏魚每年冬至前後洄游至台灣,漁汛期短,漁場集中,荷蘭人發證,鄭成功給烏魚旗,既徵漁稅,違法捕魚加以取締,已經是對特定漁業規範的漁政管理,何況烏魚旗發給數量的限制(明鄭時期94支)更是資源保育的具體措施。清朝的海洋政策以海上治安為優先,訂定嚴苛的規定防止走私、偷渡的基本政策並無多變,只是執行之嚴厲或鬆弛不同,許多管理措施,限定

4、船員舵手人數,連保連坐。商漁船都歸營號,船員發腰牌、牌上寫明姓名、年齡、籍貫、相貌以資識別,腰牌是我國漁船船員證最原始的形態。日人建制台灣漁政的組織架構,領台灣以後,立即展開水產之調查試驗。綜觀日據時期台灣均因循日本漁業法規,日人發展台灣漁業,不僅將日本的漁業技術、漁業工具、資材、漁法漁具,甚至漁業發展的模式,一一引進台灣,台灣漁業的典章制度,也就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來。但日人發展台灣漁業仍以殖民地經濟的方式,利用台灣的漁業資源及人力經營發展,所得的利益全部歸日本人所有,台灣人只學到經驗。日本占領台灣50年,

5、在明治時期(1900-1912年)著重於水產調查與試驗,11900年產量不足5,000公噸,1912年以後開始引進新式漁船及漁撈技術,如汽船拖網、捕鯨、發動機延繩釣、鰹魚待網等,1921年台灣漁產量達23,306公噸。配合漁業獎勵台灣漁業迅速發展。1940年台灣漁產量129,261公噸,其中海洋撈捕109,081公噸,為日據時代的最高峰,漁船則有動力漁船1,499艘(計29,283噸),舢舨3,988艘,竹筏5,755隻,漁業十分發達。1945年戰爭結束,翌年漁獲量僅16,860公噸,動力漁船僅存697艘,其

6、中遠洋漁業生產量僅68公噸,幾乎完全停頓。民國34年台灣動力漁船僅餘697艘,且多為20噸以下小漁船,及舢舨、漁筏。光復初期以恢復漁業生產為目標,41年漁產量上升至121,697公噸,突破日據時期最高紀錄。民國49年漁產量總計達259,140公噸。民國50年鼓勵業者建造大型遠洋漁船,發展遠洋漁業,53年興建高雄前鎮遠洋漁港,成為我國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民國52年,鰱、草魚人工繁殖成功、魚苗可大量生產,奠定了養殖漁業發展的基礎,此時台灣水產養殖的虱目魚、鰱、草、鯉魚、吳郭魚、烏魚、文蛤及牡蠣為主。台灣漁產量由民

7、國41年12萬公噸,民國92年總生產量150萬公噸,達到歷史的新高。包括遠洋、近海、沿岸、養殖等四大漁業別,以遠洋及養殖漁業為主。我國遠洋漁業主要包括鮪延繩釣、大型鰹鮪圍網、拖網、魷釣及秋刀魚棒受網等,作業漁場遍布在世界三大洋,年漁獲量70-80萬餘公噸,產值為新臺幣430-480億餘元,為世界六大公海捕魚國之一。鮪漁業居全世界第二,魷漁業在公海捕獲量居全世界第三位,及圍網船隊、產量更位居太平洋國家之首位。近年來公海資源減少,國際間對公海資源的管理日趨嚴格,我國外交十分困難,甚至因管理不善而遭到制裁,我遠洋漁

8、業面臨嚴酷之挑戰。台灣沿岸及海域開發不當、管理失序,沿近海漁業資源已漸枯竭。我國養殖漁業年產量約30萬噸,主要養殖種類為吳郭魚、虱目魚、鰻魚、文蛤、牡蠣、石斑及蝦類。雖然種苗生產與養殖技術精進,但因國內水土資源有限,成本高,養殖環境及藥物殘留問題,也面臨考驗。台灣海洋自然及人文資源豐富,但幾百年以來,一直受政治及軍事之影響,海洋長期被隔離而疏忽。漁業文化是歷史的紀錄,也是先民的軌跡,不論漁港、漁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