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50517
大小:1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7
《浅析《口技》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口技》的艺术特色-中学语文论文浅析《口技》的艺术特色田世界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科书篇目不断增删。但清朝初年林嗣环这篇300余字的《口技》却从未被删减过,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想从它的艺术魅力上作简要的分析。《口技》这篇课文,是作者林嗣环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才使得它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成为了非常耀眼的星星。在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征。但有时也恰当运用一些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
2、描写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有时根据需要,作者会把二者有机结合,兼顾使用。《口技》正是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成功结合的典范之作。篇首点题,便侧面写“善”。从谋篇布局上看,“善”又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文章层层紧扣“善”字,展开记叙、描写与议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不需复杂的布景,只要简单的道具。口技表演者不需借助外物吸引人,只靠高超的演出技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则突现听众这种聚精会神的情景,渲染气氛之肃静与紧张,暗示了表演者有“压场”或吸引观众的艺术声望。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既烘托了表演者的技艺之“善”,又为下文表现千奇百怪、惊险
3、万状的声响埋下了伏笔。4/4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二、三、四段,这三个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极其相似,都是先从正面描写表演者的技艺之“善”,然后从侧面加以烘托。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仿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似耳闻目睹。文章第二段写夜阑人静时,一家四口由睡而被惊醒的情景。从“遥闻深巷犬吠声”至“众妙毕备”是正面描写。表演从摹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然后以四口之家作为想象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妇人惊觉欠伸”,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其夫呓语”,画面逐步清晰。接着幼儿“大啼”,
4、帷幕大开。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乌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了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而看看这时观众的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跃然纸上。这一传神之笔虽是写全场观众,而意在彼,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艺人之“善”。接下来写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醒而复睡,由前一个高潮跌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听众的情绪,时时随着表演的起伏而变化,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这个场景的写法,也与表演者一样,既是前段喧闹的余波,又是下节高潮的前奏。第四段一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4/4”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变。然后由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有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高潮
6、。然后笔锋一转,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过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正是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文章内容熠熠生辉。三个场景,犹如三个乐章,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结尾写表演结束,呼应开头,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假如说开篇对演出场面的描写是为了“亮底”,那么此处重复便是为了进一步“应证”。这里仍属侧面描写,更有力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
7、之“善”。全文始终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情节完整而曲折,行文井然有序,层次清晰,富有文采。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然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表现艺术的魅力。我想,这也许正是《口技》这篇课文至今从未删减的真正原因吧!田世界,教师,现居湖北巴东。4/44/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