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24734
大小: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6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3.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4.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
2、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实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5.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自净作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体的健康,成为环境污染。6.细菌总数:水质参数之一,单位体积水中的37度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数总量。7.总大肠菌群:指那些能在37℃,24小时和48小时后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8.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评价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9.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参与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
3、理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10.必需脂肪酸(EFA):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11.食物热效应(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12.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事物所含营养素和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食物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以及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13.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和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4、。14.膳食结构: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15.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一、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指从根本上防止疾病及意外伤害的发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无病因作用的情况下促进健康;二是针对内因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切断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这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2.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进行早期监测,如定期体格检查、疾病筛检及群众自我检查等。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还可以缩短疾病过程,提高疗效和减少
5、费用。3.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易患病患者,要通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以防止恶化及复发,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者要通过康复医疗。二、职业病的诊断、特点及防治1、诊断:1)职业史: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者诊断机构将不予受理。2)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2、职业病的特点12/121)病因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消除和控制了病因或限制作用条件后,就能有效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病。2)病因大多数是可识别和定量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与职业病发病率或病损程度之间有
6、明确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3)发病具有群体性:接触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的情况。4)大多数职业病的病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的治疗和处理,预后一般较好,恢复也较容易;中晚期后大多发展为不可逆病变。5)目前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所以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6)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患者个体无助于控制人体发病。3、职业病的防治1)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健康促进:小1)a、医学监护:b、职业环境监测小2):加强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促进包括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心理学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环境观念。小
7、3):注重膳食保健2)采取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防治职业性损害的第一道防线)小1)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发生,小2)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扩散,小3)降低有害因素的浓度,小4)防止直接接触3)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四、常见职业性中毒(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处理及预防铅:主要致病机制: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铅可抑制卟啉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活性,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2、对神经系统的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