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

ID:35017197

大小:6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16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_第1页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_第2页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_第3页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_第4页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_第5页
资源描述:

《至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1《外国文学史》习题集一、名词解释: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取材于《圣经》。教会文学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主要为当时的教士与修士写作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创作目的在于阐释、普及基督教教义,使之深入人心。形式体裁主要有:祷文、颂歌、赞美诗、梦幻故事、奇迹剧等。在艺术表现上,则多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而且带有浓厚的劝惩说教气息。(中国变文——佛教文学、俗文学)骑士文学:属于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也是世俗封建主文学

2、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从而表现骑士精神。法国的骑士制度最发达,所以骑士文学也最兴盛。骑士文学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语言上,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西班牙《小癞子》。思想倾向上,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作品描写他们不幸的命运,也描写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取材上,基本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

3、城市平民生活,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结构上,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系指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雷在内的人文主义诗剧派别。其中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大学才子”是对16世纪后期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在英国艺术革新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他们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在喜剧,悲剧,历史剧及无韵诗体运用上为英国戏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

4、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罗克文学: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非主流文学思潮。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同时还影响到德国、英国。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马里诺派。西班牙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贡哥拉派。西班牙另一作家卡尔德隆是欧洲最著名的巴罗克文学作家,著有戏剧《人生如梦》。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痴儿西木传》也有明显的巴罗克文学的特征。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等也属于巴罗克文学这一流派。法国巴罗克文学分为小说与诗歌两个方面。巴洛克一词来自西班牙文,指的是“奇形怪状的珍珠”。先借用到建筑学领域,用于描述欧洲历史上的一种建筑风格、一个建筑历史时期。后

5、来借用到文学史领域。巴罗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的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辞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三一律15/15:即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它要求一出戏演的事件只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方,而且只许有一条情节线索。三一律虽然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是它也有很大的束缚性。法兰西学士院的学者,是三一律的最初制订者,夏泼兰在《关于戏剧艺术

6、的信》和《法兰西学士院关于<熙德>的感想》中,假借亚里士多德的名义强迫剧作家接受三一律。在理论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布瓦洛,他在《诗的艺术》中明确规定了三一律:“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其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只要求“行动或情节的整一”;至于时间的整一,原指希腊每个悲剧诗人演出悲剧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天;希腊理论家从未提出过地点的统一,因为古代演戏没有幕间休息,不存在变换地点的问题。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新型小说,18世纪启蒙文学独创并采用的文学形式。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

7、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议论性和逻辑性,又有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和人物。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但是,它过分注意哲理而疏于人物性格刻画和历史环境描绘,文学形象不丰满。感伤主义文学:主体在英国。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他们对于“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为崇尚感情。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代表作家为斯泰恩与哥尔德斯密斯。前者的代表作是《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因之而得名。后者的代表作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感伤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的代表是“墓园诗派”。因葛雷的《墓园挽歌》而得名。法国

8、的卢梭、德国的狂飙突进作家以及俄国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