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学习共同体_2

组建学习共同体_2

ID:3501506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6

组建学习共同体_2_第1页
组建学习共同体_2_第2页
组建学习共同体_2_第3页
组建学习共同体_2_第4页
资源描述:

《组建学习共同体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组建学习共同体小编语:“学习共同体”,旨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关于组建学习共同体,供大家参考!范文(一)  1.学校面临的挑战  当下,学校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是提升教师的素质,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或是其它,我有些茫然。本书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创建学习共同体。何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即“学习社区”。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学生与教师)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

2、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2.学习共同体的哲学  创建学习共同体理论支撑是什么?这是我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创建学习共同学是学校改革的哲学。这种哲学是由三个原理组成的:“公共性”“民主主义”“卓越性”。  “公共性”原理意味着,学校是各种各样的人共同学习的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建设民主主义社会的公共使命而组织起来的。页脚..页眉.  “公共性”原理是由“民主主义”所支撑的。这理所谓的“民主

3、主义”既不是政治性的制度,也不是多数决定的原理。它意味着各种各样的人协同生存方式。公共教育的学校的使命在于实现民主主义社会,学校本身必须借助“民主主义”构成社会。因此,学校必须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在这种学校理,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学习权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应受到尊重。  “卓越性”指的是学校必须是追求卓越性的场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是卓越的。这里的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条件下都能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教与学是创造性实践。只有受到不断地追求

4、至高境界“卓越性”的支撑,就一定能够带来丰硕的成果,获得辛劳换来的快乐。在教与学中万万不能降低“卓越性”的旗帜。  以上三个原理的要求:“公共性”原理要求,倾听他人的声音,向他人敞开心胸。“民主主义”原理要求,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结成平等关系,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角”,实现各自的权力,承担各自的责任。“卓越性”原理要求,追求至高的境界。对于教师而言,是高举三面旗帜——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发展性,尊重自己的教育哲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冲刺与挑战学习”。本书有这样的诺言:这样的学校不是乌托邦的梦呓。把学校建设成为由三个原理——“公共性

5、”、“民主主义”和“卓越性”所支撑的“学习共同体”决不是空想。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创建培养所有教师成为专家的学校,不是不可能的。  2.合作学习的意义  所谓的“学习共同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理解为“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呢?  (1)互学关系与互教关系页脚..页眉.  互学关系是“若无其事的优势关系”。沟通是借助差生问话形成的。倘若差生不问,优等生是不会施教的。不过一旦差生求援,他们会真诚地做出回应的。这种“若无其事的优势”结成的互学关系,是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书中提出:在学生作业过程中,许多老师指示“懂的学生教不

6、懂的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合作学习”是发展不了的。必须改变老师的指令为“不懂的学生不要老是一个人思考,可以问问邻坐的同学”。对于这个观点,我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好,似乎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  (2)“合作学习”同“班组学习”、“集体学习”的差别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个人。这一点与我校践行的“个别化”学习相一致。在小组学习中决不强求一体化,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学生思考(我理解这个“思考”就是学习方式)与见解的多样性。学习并不是从同一性中产生的。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学生发言当作为个人意见来发表,不同以往的小组代表,可见其学习是“

7、极端个人主义”的。我特别支持这一观点,这一观点可以说让我眼前一亮。  合作学习中以不存在领导者为妥,因为它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平等参与。合作学习的小组最好是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组成,也可以三人小组。看来人数太多,人浮于事是不能进行深入学习的。合作学习的小组可以随意编组,在小学任何学科都可以实施的。  小结;学习了此书,我的困惑解决了,由衷地感到本书是我们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的加油站。  4.基于“同僚性”协作  本书第三部分是“对校本研修的建言”。其中的“构筑‘同僚性’的校本研修”和“作为学习专家的教师”引起

8、了我的学习兴趣。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启发很大:  “学校从内部发生变革的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专家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同僚性’页脚..页眉.。”这是本书对于促进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