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观念的塑造及其变迁——以《唐才子传》为中心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2015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1122902073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硕士芽位记文'SDMASTERISSERTATION“”论文题目:唐才子观念的塑造及其变迁—以《唐才子传》为中心的探讨院系:历史学系专业:中国史研究方向:隋唐史指导教师:李嘉学位申请人:潘云2015年4月‘■、■..??.../.‘??“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届研宄生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1122902073_蔡象呼夜X旁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唐才子观念的塑造及其变迀—以《唐才子传》为中心的探讨院系:历史学系专业:中国史研究方向:隋唐史指导教师:李慕学位申请人:潘云2015年4月10曰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issertationforM.ADegreein2015Universitcode:10269yGraduatecode:51122902073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Title:CreationandChanesabouttheconcetofGiftedgp"PoetsinTanDnastgyyfocusonTheGiPoesinTanDnasBiographyotedtytyffgDepartment:DepartmentofHistoryMajor:ChineseHistoryDirectionndTangHistory:SuiaTutor:LeiLiGraduate:YunPanApril2015I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一一<: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唐才子观念的塑造及其变迁以唐才子传>为中心的探讨》,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日期:训歹年歹月>日7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一一<唐才>《唐才子观念的塑造及其变迁以子传,心的探讨》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著作权归本人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学校指定的相关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V^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导师签名本人忽名?么^"f月>曰7“”*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1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备注^牟发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章义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庄辉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爱梅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IV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一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书,以唐代社会四百余位文化精英为对象,“”一一梳理出有唐代文脉之起伏。更为难得的是,由才子这群体所折射出的唐代社会观念与夹杂着元朝时代烙印的再解读,令我们不仅得以触及唐代文学思潮一的脉搏,更能窥社会观念迁转的轨迹。“”本文首先将元人辛文房与唐代时人眼中的才子形象进行比较。发现两者“”虽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有所出入一,但就唐才子应具备诗才这关键特质上可谓一所见略同。由此可知,辛氏笔下的唐才子群体与唐代社会的般情况大致相符。在此基础上一,本文进步对书中四百余位唐才子的静态分布和动态流动,进行了一番考索。从地域文化的繁荣程度与唐才子流入的数量之间所呈现出的正比态势来看,唐才子在相当程度上把持着唐代文学的话语权。地域文化既是催生唐才子灵感的妙药,同时也受到唐才子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这种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是依靠唐代才子群体的流动而实现的。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唐才子发生地域流动的原生力量。在这些文化活动中,我们既能看到唐才子依凭其文学才能挤身官场的功利心态,也能看到专事文学不问世事的隐逸心态。但无论是在一庙堂或是在江湖,文人始终是唐才子的第身份。最后,本文通过唐才子所进行一的这些文化活动,总结出其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般规律。在这个传播体系中,一领导者唐才子是唐代崇文风气的唯,帝王将相、黎民百姓都只作为传播体系中一一的般受众,但在本质上,他们的喜恶固然对唐才子作品的呈现具有定的影响他们只是文学作品的消费者。。唐代才子群体与唐代崇文风气的形成具有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对于才子所具才华的衡量标准也透露出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观念。从唐代至元代,才子观‘‘”“”学而优则仕到的!I兑变。这也就意味着念大致经历了纯粹文人,文学不再一味依赖于政治一,而是渐趋成为种独立的特性存在于文人群体之中。、、关键词:唐才子社会观念、辛文房社会传播V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BiographyoitedPoetsinTannastywrittenbWenfanXinincludefGfgDyyg,over400culturalelitesinTangsocietandshowtheevolutionwaofliteratureinyyTangDnast.EvenmoreremarkableisthefactthatthesocialconcetinTanyypgDynastywhichreflectedbyGiftedPoetsandthetimesbrandofYuanDynastywhichreinterpretedbyWenfangXincanmakeustouchthepulseofliteratureideologicaltrendinTangDnastanddiscoverthedevelomentofsocialideas.yypFirstofallwecombinetheoinionoftheGiftedPoetsimaesbetween,pgenfaneoleinnhouhhehavesomediferencesneaisWgXinandTa.Alttidtlppggy,thestillshowthesameideawiththekeyointthattheGiftedPoetsshouldhavetheypoutstandingabiliofmakeinoet.SotheGiftedPoetswrittenbXinconformtotygp,ytheeneralconditioninTansociet.Onbaseofthisthearticlediscoverstheggy,locationandmovementoftheGiftedPoets.TheroseritofreionalcultureisppygproportionaltothenumberofoulationinfluxoftheGiftedPoets.ThefactshowsppthattheGiftedPoetscontrolthevoiceofTanliteratureinsomeextent.Thereionalgg'cultureinspirestheGiftedPoetsanditcanbechanedbtheGiftedPoetsliterar,gyyworks.ThisinteractionbetweenhumanandregionrelyontheflowoftheGiftedPoets.VariousculturalactivitiesarethenativeforcetoromotetheGiftedPoetstopmove.Wecanseetheutilitarianmentalityandthehermitmentalitthrouhtheseygculturalactivities.LiteratiisalwaysthefirstidentityoftheGiftedPoetswherevertheareintemleorfolk.Finallythrouhtheseculturalactivitiesthearticlesummesyp,g,utheenerallawsofsociacommunicationoftheiftedetsinTanDnastInplGPogyy.gthiscommunicationsstemtheGiftedPoetsistheonlleaderofsocialatmoshere.y,ypItmeansthatemerorofficialsandcommoneoleareusteneralaudienceinthisp,ppjgssemcoseeersonaa--tttactonoravetttey.Ofurthirlrirsionolieraurhaveinfluenceon,ptheworksoftheGiftedPoets,butinessencetheyarejustconsumersofliterature.V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socialatmosphereofTangDynastythateolebelieveintheliteraturehaspph’tecloserelationtotheGiftedPoets.Moreover,themeasurementoftheGiftedPoetstalentalsoreflectsthesocietconcetofdifferentera.FromtheTanDnastttheypgyyo""YuanDynastytheconcethasonethrouhaoodscholarwillmakeanofficialto,pggg""purelyliterartransformation.Thismeansthatliteratureisnolongerblindlrelonyyypoliticsbutraduallbecomeanindeendentfeatureexistsamonthecivilian,gypgoulation.ppKeWords:TheGiftedPoetssocialconcetWenfanXinsocialcommunicationy,p,g,VI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一第节本文的研究对象1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目的5“”一唐才子的形象及其衡量标准第章6“”一第节《唐才子传》中的唐才子标准6“”第二节唐人眼中的才子形象13“”第三节《唐才子传》与唐人所见才子之比较42第二章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分布及流动47一第节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分布及构成47第二节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流动及原因64第三节唐代才子群体与地域文化的关系71第三章唐代才子群体的文化活动及其心态76一第节唐代才子群体的文化活动类型76第二节文化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唐才子心态89第四章唐代才子群体与社会观念的互动关系101一第节唐代才子群体的社会传播活动101第二节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模式与互动关系111五、结语116附录:《唐才子传》才子及第表117鲜文献124后记131VII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第一节本文的研究对象将唐代诗人称为才子一,并为之立传的,当首推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一书。该书为有唐代近四百位诗人立传,取材广泛详实,以《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列传、附传为主要依据,对于无传记资料的诗人,则以唐人自传、墓志及其与其他诗人之间的酬唱之作为据,力求勾勒出真实而鲜活的唐代才子形象。“”不过一,对于本文的研宄而言,该书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其提出了唐才子这概念。“”“”“”“”?何为才子才子之才,通常被释为才能、才华、才学之义,“”“”这种才的概念大多与文化相关。才子并非唐代独有之产物,历朝历代均有“才”子,但其形象与概念却会随着历史的推移发生变迀。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一背景下,才子展现出不同的才能。可见,才子绝不仅仅只是个简一,这种带有精英气质的称谓单的符号,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凝结着个时代的好“”尚喜恶,反映着下自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的精神追求。换而言之,才子“”概念的流变所折射出的正是历朝历代社会观念的辗转变化一。才子只是作为种历史的出口,将这种社会观念的嬗变展现了出来。一顺着这思路,本文在辛文房《唐才子传》的基础上,将唐代才子作为研宄一一的对象。但就研究而言:,尚存在两个问题其,《唐才子传》书虽运用唐代一大量手资料,力求信实,但仍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其二,关于唐才子概念的厘。?定问题辛文房为元朝人,其笔下的唐才子是否真正贴近唐人眼中的才子抑或“”其所谓的唐才子其实质来源于元人的才子标准?一对于上述第点,幸得今人傅璇琼先生及其他学者的不懈努力,通过其编订一的《唐才子传校笔》书,对书中诸多钟误之处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梳理,己使一《唐才子传》中内容更接近于历史的本质。另外,《唐才子传》书所征引的唐代文献,大多仍流传于世,,亦可与原本参看,减少错误方便研宄。对于第二点,则构成了本文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过对比元人与唐人眼中的才子形象,即通,探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宄出唐才子的概念与标准究竟为何。这对于研宄才子与社会观念之间的联系亦具意义。“”一基于上述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以辛文房所提出的唐才子这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才子的衡量标准、地域流动、文化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的考察,以期对唐代相关的社会思想观念有所认识。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V研究现状一1.1二+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之间的学术回顾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对《唐才子传》的研宄才初具规模。除了历史学家对该书进行研究以外,许多古典文学家的研宄成果也不在少数。虽然两类学者的出发点不同,但两者的研宄成果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唐才子传》的考辨、笼证方面且研究对象大多针对于书中某一诗人的生平、创作等方面的考证上。,如孙映逵《<唐才子传>摘误》(《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王增文的<?>一一<>《唐才子传王换传辨误兼谈睢阳五老图的由来》《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陶敏的《<唐才子传校笼>包佶等传补笼》(《湘)2<?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期)、周绍良的《唐才子传齐己传〉疏证》(《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等都是对唐才子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的考证性研宄。一些评价性除了大部分的笼证论文外,尚有、理论性的论文,但为数不多。比如,张国光的《元代西域诗评家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评价》(《新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漆绪邦的《辛文房<唐才子传>的理论价值》(《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黄震云的《唐代文史研宄的重要一一《>>贡献周本淳教授新著唐才子传校正评价》(《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1988年第4期),还有袁行霈主编的《中国诗学通论》书中第五一“”章第节的《唐才子传》与元代诗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版一)等,都是有关《唐才子传》书评价性的理论成果,对《唐才子传》全书写作的背景一、风格、体例、思想、价值等方面的把握上具有定的参考价值。有关《唐才子传》笺注整理工作的专著成果,当首推傅璇琼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笔》,煌煌五大册,在1987年至1995年间陆续出版。该书是当时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们的集体研宄成果,汇集了他们各自的研宄心得,因而十分具有代一表性。全书的笺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探索材料出处。第二纠正史实错误。第三,补考原书未备的重要事迹。不仅对著名诗人的生平考订更为深入,“对于一些人们甚少涉及的诗人事迹,也尽量厘清其行迹,从而使该书能够作为”有唐一全书资料详实代诗人事迹的材料库。,所用底本为目前最好的版本黎氏阿罗版,同时以五山版、正保本、《佚存丛书》本、《四库》本、三间本、《指海》本相校,校勘工作细致严谨。是研究《唐才子传》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该书一一些研宄情况“的前言部分,傅璇琼先生还提及了日本在这时期的。日本学者”“对《唐才子传》版本的考证,切实祥确,富有参考价值。、布目潮讽、中村<唐才子传之研宄>一一二乔两位先生所作的书的出版(九七年八月),书中的“””资料探源部分见出日本学者的工力。除此之外,类似的还有周本淳的《唐才子传校正》、王大安校订《唐才子传》、舒宝障校注的《唐才子传》、孙映逵校注的《唐才子传校注》、周绍良的《唐才子传笼证》等。其中较著名的是周本淳先生和孙映逵先生二人的书。对于《唐才子传》的研宄亦颇有帮助。2一1.二十世纪以后的学术研究现状21世纪,《唐》以后关于才子传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了起来,比如出现了从诗学、美学、编辑学方面对《唐才子传》进行研究的论文。在诗学、美学方面,“”有张悦的《辛文房与诗歌雅正思想》(《文学界》理论版,2013年第1期)、《辛文房的唐诗三变观〉(《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张红的《<唐才子传〉的唐诗观念及其美学思想》(《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一一版,2004年第3期)、王廷鹏的《唐才子传诗论思想研究以才子标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准为核心》;编辑学方面,则有王会丹的《<唐才子传>编辑学研宄》、赵战委的《<唐才子传〉的编辑体例及编辑思想分析》《中国报业》,2012年第4期,()但总体来说数量十分有限。主要的研宄成果仍然还是集中在笔证方面。比如:周<?><?绍良的《唐才子传王维传笔证》(《文献》,2002年第3期)、《唐才子传戎><><>星传笔证》(《文献》,2004年第2期)、吴在庆的《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记李洞事迹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史广超的《<四库()全书>本<唐才子传>考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一除此之外,也有以《唐才子传》中的某文人群体作为研宄对象的。但数量一一记<>极少,目前也只有郭莉的《浅谈唐代巴蜀才子唐才子传中的巴蜀才子》(《天府新论》,2006年第S2期)。其它关于唐代文人群体的研宄,大多只是一将《唐才子传》作为论文的项参考资料,作为引用和论证出现。换句话说,以唐代文人群体为研宄对象的论文不在少数,但以《唐才子传》作为研宄主体来探讨分析其中所记述的文人群体的相关研宄,目前为数宴寥。不过,郭莉的这篇论文虽然是以《唐才子传》中所记述的七位巴蜀才子作为研宄对象,但全文仍然是将七人分别罗列进行分析的一,七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一种群体研宄的意识。除了上述这些论文之外,这时期并没有出现专著方面的内容。二、目前研究成果的不足一首先,就研宄的内容而言,从史学角度对《唐才子传》书进行的研究,目“前仍主要集中在考证、整理等方面,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尤其对于唐”一才子,大多数的研究者并未对其进行概念的区分和考订这群体本身而言,而“”一诗人群体进行考察只是简单的将其作为诗人个案或某,这实质是对唐才子概念背后的唐代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忽视。一_其次,对于《唐才子传》书的研宄方法比较单。实际上,《唐才子传》一书本身便具有文学性和历史性的双重性质,但就目前而言,对该书的研宄虽然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编辑学、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但就研宄的方法却并不多见一法而言,总体上呈现出较为单,多学科交叉的研宄方的状态。这一对于通贯的研宄并发挥《唐才子传》书的价值,是不利的。总之,在《唐才子传》的考证方面,前人所作的努力已经颇见成效,为之后的研究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唐才子传》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此,而是该扩大研宄视野,对其书内容的深层加以思考和理解,使其对唐朝的社会研宄产生有益的探索和帮助。第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目的一“”本文受《唐才子传》书的启发,对才子二字所蕴含的社会观念产生问题意识“”一。即唐才子的衡量标准反映着唐代社会怎样的种价值观念,这种社“”“”会观念又是如何对才子群体产生影响的。才子群体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对社会观念的传播及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又是如何在这些活动中塑造其“”“”一自身的才子形象?本文试图以辛文房所提出的唐才子这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才子的衡量标准、地域流动、文化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的考察,:難“”分析唐才子这一精英文人群体与唐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唐代相关的社会思想观念有所认识。本文拟通过文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唐才子观念与唐代社会的互动影响展开研宄一。目前,从文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唐才子传》书进行的基于文本的考察与考证,已涌现出许多研宄成果,这都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唐代文学进行的研宄,其相关成果在数量上虽较为有限,本文的研宄虽以,但却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另外一《唐才子传》书作为主要依据,但考虑到其出自元人笔下,故本文仍将广泛汲取唐代原始史料,结合唐代的历史语境及才子们的相关著作,力求较为清晰地刻画出真实的唐才子形象,以便更好地回答本文所提出的问题。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唐才子的形象及其衡量标准"”第一节《唐才子传》中的唐才子标准,幵篇便将王绩列为唐才子之首元人辛文房在为有唐近四百位诗人立传时。一位从儒学世家走出的名门新秀一作为,王绩算得上是位反叛者。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理应继承家族衣钵的他,却抛弃了儒士的身份,终日放rtE湖,纵情一“一”1诗酒,被后人目为代隐逸高士。如果说王通是北朝最后位儒者,那么王绩则开启了一个新的文人时代。他对于儒士身份的背离,似乎昭示着文学正从与政治的粘连中渐渐剥离一,并开始成为种独立的文人特性。这些褪去政治色彩“”的文人们,辛氏称之为才子。“”当然,在对唐才子的厘定与择取上,辛氏自有更为具体而细致的标准。此处仅就王绩为例:绩字无功一。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缋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瑟。但I酝三升,”“”三升良酝一差可恋耳。待诏江国公闻之曰:,未足以姅王先生。特判日给“”2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从《唐才子传》对王绩的描述来看,辛氏对唐才子身份的考量大致包含内、“”是指个人“”外两重标准。内内在的才性。如王绩年十五,游长安,天资聪“一颖,,,此其才性之;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3,风骨凛然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王绩能为诗文,此其才性之二。“”“外则指外界对其人才华的品评一。如王绩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此乃社会名流对其才华的肯定;,举I袭鹏程...《唐代思潮》[M]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P72一—傅玻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美》第册[M].中华书局1987年54P0.,月,P13一傅镟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4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此乃国家对其才华的肯定;时人呼为斗酒学士,“”虽仅为众多唐才子中的一此乃社会人士对其才华的肯定。此处所举王绩例,“”“”但通观全书,辛氏对唐才子的衡量标准大致都不出内、外两个维度。只一。是因每位唐才子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而在表现方式上有所差别顺着这思路,下文将就辛氏眼中的唐才子衡量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唐才子的内在标准1.1才性:天生我材必有用辛氏笔下的唐才子均有较高的诗学造诣。只是受各人际遇的影响,这种天赋旳表现方式又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天才型和苦读型两类。天赋异禀、年少“一有成的唐才子,,,属于最典型的类天才型诗人。如崔信明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4"”5“”6章、王勃六岁,善辞章、贺知章少以文词知名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折节苦读“,后来居上的唐才子也属于天才型诗人。如陈子昂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式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7“书,、王之涣,,痛自修饬精穷坟典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自振元结少不羁,弱冠始折节读”9书等一。天才型的唐才子般都对诗学展现出非凡的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在早年或短时间内精通诗文,扬名显达。相对而言,苦读型诗人虽对诗学亦有灵性,但更侧重于后天的学习和磨练,“”很多都属于大器晚成。如贾岛初,连败文场,囊度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聂夷中性检,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岗时之举,哀稼稽之艰难4一傅镟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笼》第册.中华,9875,P9.[M]书局1年月15同上.,P246,P452同上.7同上.,P105*P同上,446.9同上.,P514傅城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笔》第二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316.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2、许棠苦于诗文,性僻少合等。这些唐才子往往落魄贫苦,颇多磨难,但对诗文却亦有独到见解。因迫于时势、窘于出身,他们备尝冷眼,惟有通过不一断地磨练苦吟,以求仕进万之机会。总体来看,天才型唐才子集中出现在初唐和盛唐两个时期,且多出自门阀官宦等名门世家。而苦读型的唐才子则集中出现在中唐以后,且多出自贫苦或已没落的门阀家族者为多。可见,时势造英雄,尽管这两类唐才子都具有较高的诗学禀赋一,但社会时代所赋予他们的先天条件却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巨大差异。方面,唐朝前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环境比较宽容,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对唐才子天赋的启迪非常有利。但到唐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文化环境渐趋恶劣,衰亡败落的气息对唐才子天赋的压抑在所难免一。另方面,唐朝前期,门阀势力可“”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书中曾指“出-对于早就开始没落并先后脱离自己宗族乡里的南朝侨土士族来说,依凭文学进身的道路是他们在北方政权中获得并保持政治地位的唯一可行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以后山东士族将要走的道路文化,是门阀士族在炭发可危的情况下得以安身立命之本,因而从小出生在门阀世家的孩童,在诗文创作上所表现出“”“”的早慧特质并非毫无缘由。再加上唐前期以门荫入仕为主,年少有为亦非难事。这就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天才型的唐才子多集中于唐前期的门阀世家之中。而到了唐朝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门阀世家、名门显宦都随着时局的动乱几近消亡,。科举制度的兴起使更多出身贫寒的士子们觅得了向上流动的空间。但同时,他们无论是在受教育的条件上,还是在之后的晋升道路上都举步维艰。对于这些唐才子而言,惟有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苦心的经营,才能在仕途中一线希望获得。11M傅雜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19875月P12.[]中华书局,年,12同上.,P15I3M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1992年〗2月P373.[]大学出版社,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才情:风流才子倾城色一“”“”在《唐才子传》中,辛氏曾不止次地提及诗人的气骨、风骨。如“辛氏引唐人评刘慎虚: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引唐人论王昌龄:自元嘉以还,四百年之内,曹、刘、陆、谢,”I5“风骨顿尽。逮储光羲、王昌龄,颇从厥迹。又引唐人称陶翰:为诗词笔双”I6美,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裁制,大为当时所称。从辛一氏所引内容来看,其对诗人风骨有无的看重,于此可见斑。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刻画唐才子独特的气度与风骨,确能令风度翩翩、遗世独立的才子形象跃然纸上。有时为了能够突出唐才子的某些特质,辛氏在对一史料的飄选上并不以真实性作为第标准。比如,诗仙李白醉酒逐月而亡,此事虽不合史实,但却能显现出李白飘逸轻灵的风骨。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而言,以诗歌雅正、吟咏性情为核心的宗唐复古思想占据着元代诗坛的主流。对唐才子风骨一才情的描摹正好能够体现出诗歌缘情而作的观念。当然,风骨气度并非是尘不变的。随着唐代时局的变换,唐才子所展露出的气骨也会发生改变。尤其是自中唐以后,气骨渐趋卑下,绝不可与盛唐才子同日而语。辛氏在评于潰时就曾指出:“观唐诗”丨7至此间,弊亦极矣,独奈何国运将弛,士气日丧,文不能不如之。“”I8但诗,文之至精者也。所以歌咏性情,以为风雅。晚唐诗风虽气骨薄弱,一但才子们若能缘情吟咏,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倒也不失为种异于流俗的才情。“”“”总之,辛氏将才性与才情作为唐才子内在衡量标准的两个重要维度。虽然这一标准旨在遴选出一批对诗学有着天生禀赋并不流于世俗的诗坛才子,但“”由于它更偏于感性认知,难免会带有个人主观的审美与偏好。才子二字归根4I一傅琉琼主编.《》册.中华书局.唐才子传校笼第M,1987年5月,P丨88I]15同上,P261.I6同上.,P283“傅玻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M].中华书局,丨987年5月,P459.?(元)郝经《与撖彦举论诗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宋金元文论选》M.人民女学出版社,[]1984年,P478.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宄底并非是孤芳自赏的自诩,而是源于外部社会与国家对其内在修为的种肯定。一作为种社会符号,为使釆择标准,唐才子需要受到来自社会大众的评判。因此一不失公允,除上述内在标准外,,辛氏另有衡量的外在标准以保证唐才子才名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二、唐才子的外在标准2.1制度层面的认可唐代科举制是一种制度性的精英选拔考试。这种考试制度具有固定的考核标一准,可种最具公正权威的才能认证方,由国家选取的官员进行管控蹄选以说是式。在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包,其中常举是常年举行的常规性考试含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等六科。进士科是常科中最主要的科目,其考试内容主要有帖经、试杂文、对策三场考试。杂文后来逐渐演变成专用诗赋,而对策又更看重词华而非内容。。这就使唐代的科举制度在事实上是以诗赋取士“”“唐代统治者虽曾试图对这种以诗赋为先的社会风气加以抑制,但以诗歌应一种风气制、奉和、酬答,故诗歌在投刺干谒,制造,己在宫廷和上层社会形成”I9声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诗赋风气己然成势,非人力所能遏制。一因此,从科举考试的内容来看,它能够在定程度上反映出应试者的诗学水平。2e在辛氏笔下的近400位唐才子中,科举及第可确考者就有178人。除去书中六帝、女冠、道士、诗僧等因身份而不参加科举的诗人外,此人数约占才子总一一数的半。可知科举及第是衡量唐才子的标准之,但并非绝对的标准。首先,‘‘唐代进士的名额本就不多。在正常年份,每年到长安应试的,二三千人是会有”21"的。《唐摭言》云: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22相将白日上青天元和十一上千位举子之中三十三人。年,在这,及第者仅为,I9.《唐.北京大学出版社0年P39吴宗国代科举制度研究》[M,2103月,1.]详见文末附表《<唐才子传>才子及第表》.21傅玻琼.《唐代科举与文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P49.,月,.《《》.三秦出版社,1,P-、五代,黄寿成点校唐摭言》卷七好放孤寒M]201年2月99]王定保撰[1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难怪将及第描绘得如同登仙般其次,科举制度毕竟是以选拔官吏为旨,其间不免掺杂各种政治纠葛。如:郑侍郎薰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时徐方未宁,志在激劝忠烈,即以标“”为状元:标寒唆也未尝有庙院。葉始大悟。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标曰,,“主”23。塞然而巳:,错认颜标作鲁公。寻为无名子所嘲曰司头脑太冬洪一可见,仅以科举及第作为衡量标准是不全面的。辛氏认为除了科举这制度性的衡量标准外。,社会公众的评议亦是所要龄听的声音2.2社会公众层面的认可“一进士得第是尊贵的,但人若文章佳美,已获得公众之认可,考试纵使未”24考上。:,也不妨碍他的荣耀韦庄曾奏请追赠未及第却颇有才名者十二人孟郊、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李甘、温庭暗、刘得仁、顾蒙、“,罗鄭、方干。并云:前件人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徧在时人之口。”25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可见,社会公众的认可与科举及第有时竟有着相“”一社会公众似的效用,它亦是种衡量唐代才子的重要标准。这里所谓的,其指代范围非常广泛一,既包括社会上层的朝廷要员乃至皇帝,亦包括社会下层的般文人乃至普通民众。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来源于社会上层权贵的评价,往往较为明晰直观。如沈"”26检期尝以诗赠张燕公一,燕公见其诗后,曰:沈三兄诗清丽,须让居第也,由此诗名大振。又如李桥:“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纷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枪,移时顾侍23.,黄寿成点校.《唐摭言》卷八《误放》M.三,201丨2月,P120五代]王定保撰[秦出版社年[]24?《》M]..袭鹏程唐代思潮,2007年9月,P224[商务印书馆25.三秦出版社五代.《唐摭言》卷十《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M,2011]王定保撰,黄寿成点校[[]年2月.,P1606一2M傅玻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笼》第册.中华书局,1987年5月,P83.[]1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桥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曲27终而去。亦有不少唐才子甚至因诗作颇得权贵的赏识,而破格登第的。如顾非熊:顾非熊……,况之子长庆中,陈商放榜,上怪无非熊名,诏有司追榜放及第,28时天下寒进皆知劝矣‘。又如殷亮藩:元和九年韦贯之榜,殷务藩杂文落矣。杨汉公尚书乃贯之前榜门生,盛言完29藩之屈,贯之为之重收。而源于社会下层文士与民众对唐才子的评议则较为模糊含蓄。它主要呈现出"”一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反映在唐才子被冠以的称号上。如王绩有:第斗酒学士“”之称、王昌龄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能够获得这类称号者往往具备社会认可“的诗学才能。第二,反映在其诗作被传咏的程度上。如军参每篇绝笔,人辄传”“咏贺知章又善草隶,每醉辄属辞,笔不停键,咸有可观。每纸不过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第三,反映在对唐才子的个人崇拜上。龚鹏程在《唐“”“代思潮一》书中曾用文学崇拜来概括唐代崇文好诗的风气,认为文学就是”32这个社会集体认可的价值。因此,唐才子便是那个时代的偶像,其诗才的有“、。工无才名的高低往往可以从社会对诗人本身的追捧中显露端彳兒如薛涛,涛曰‘’”33为小诗,名薛涛戔、郎士,惜成都賤幅大,遂皆制狭之,人以为便元“与员外郎钱起齐名。时朝廷自丞相以下,出牧奉使,无两君诗文祖饯,人以为”“‘34一愧。其珍重如此。名妓女向人夸耀: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27—同上,P125P126.’五代]王定保撰,黄寿成点校.《唐摭言》卷八《已落重收》[M].三秦出版社,20丨丨年2月,P丨23."同上.3■?傅璇琮主编一.《唐才子传校笺》第册[M].中华书局875,P.,丨9年月443】3同上.,P45632卖鹏程.《唐代思潮》[M.商2007年9222.]务印书馆,月,P.《》..傅玻琼主编唐才子传校藥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0743一傅坡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笔》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527.第,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他妓哉?由是增价,对于唐才子的追捧即是对其诗学才能,人凭诗贵的肯定。“”正如龚鹏程所言一,唐代是个文学崇拜社会。整个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一。下至平民百姓,对诗学均抱着崇拜乃至狂热的态度在这样种社会氛围之下,社会公众对于诗人作诗才能的品评必定十分荀刻。若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即使诗人没有进士之名,亦有才子之实。“”第二节唐人眼中的才子形象"”一、唐人典籍中的才子身份“”从唐人留下的典籍来看,,被冠以才子称号的人物身份类型多样所展现“”“”的才华亦各有侧重一,在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才子形象、才子“”观念的理解。以下所列表格将已知唐人典籍中涉及才子的章句摘录出来,并对其所指代的人物身份加以归纳分类。表唐人典籍"”中的才子身份子官诗举友用泛幕“”*涉及才子章句1暖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J《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八《吾雒》,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702才子之父,名父之子,贤者兼之,可谓具美休哉!《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二十四《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并序》,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221,3尔有忠正恭肃,文以礼乐,日济其美,振扬V家声一,时之人谓之才子。35同上,P225.1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三十七《除张弘靖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313—4尽解呼为好才子,不知官是上将军。4《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五十四《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吴中聊用短章用伸酬謝》,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4825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V《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五十六《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6然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V《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六十《刘白唱和集解》,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5487在翰,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林时,命左右讽4“”咏,宫中呼为元才子。白氏长庆集一《》白氏文集卷第六十《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郭州剌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并序》,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5558乐童翻怨调,才子与研词。4《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六十五《杨柳技二十韵》,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5989朝议大夫前使持节吉州诸军事吉州剌史上4柱国季繁,精强博敏,有才子之称。一《白氏长庆集》卷第三十闕文《杨潜可洋州刺史季繁可遂州刺史史备可濠州刺史制》,四部丛II丨I丨I丨I4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663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10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J一《本嘉州诗》卷《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耀》,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P611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4《專嘉州诗》卷二《送韩異入都觐省便赴举》,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P2212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本嘉州诗》卷三《送严诜擢第归蜀》,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P3413缔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马挺)V《储光羲诗集》卷三《秋庭姆马九并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214高帝勵儒生,文皇滴才子。4《储光羲诗集》卷四《赌袁三拾遗谪作》,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215高阳八才子,况复在君门。4《储光羲诗集》卷五《饯张七据任宗城即環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16大夫开幕府,才子作行人。V《储光羲诗集》卷五《送人随大夫和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6?17宣睿旨于翰林才子,缀妍辞于黄绢外孙。J《桂苑笔耕集》卷十六《西川罗城图记〉,四部丛刊景高丽本,P8318者支使侍fP以好善心,,得稽古力聘真才vI今II||丨III5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之藻思,辱大丞相之笔踪,推为宾席殊荣,别是儒家盛事。《桂苑笔耕集》卷十八《谢示延和阁记碑状》,四部丛刊景高丽本,P97■19今睹四十三叔行出人表,言成世资,弄才子J之笔端,写忠臣之襟抱。《桂苑笔耕集》卷十九《谢高秘书示长歌书》,四部丛刊景高丽本,P10620则乃今朝丽藻,己掩八仙公之名;他日宾筵,4必盈七才子之数。《桂苑笔耕集》卷十九《谢周繁秀才以小山集见示》四部丛刊景高丽本,P107,……V21有才子四人,长曰倩《B比陵集》卷六《唐故尚书祠部员外郎赠陕西刺史裴公行状》,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3622韦万石女有才子三人……4,伯曰孟康《批陵集》卷八《唐故睢阳郡太守赠秘书监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4823公讳椅,皇帝之诸父,。,字某宗室之才子4宽裕桤悌,,孝慈忠敬。尊而成式文而强力。S比《陵集》卷九《福州都督府新学碑铭》,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5524……二人々有才子,日兴,日殷,悉能荷先大夫之德,,三十为左补阙起居舍人殷举秀才甲科。IIIIIIII1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B比陵集》卷十《唐故朝散大夫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顿丘李公墓志》,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6925天地气和,灵芝吐蔽,德善下钟,才子承家,为言为行,是构是荷。一《败陵集》卷十《唐故给事中赠吏部侍郎箫公墓志铭并序》,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7026主人有才子四人,侍酌于前台J《t陵集》卷十五《清明日司封元员外宅登台宴集序》,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9527特进謝马都尉荥阳郑潜曜,字某,睿宗外孙,V,代国长公主之才子也元宗之甥。《B比陵集》卷十七《郑謝马孝行记》四部丛刊,景清赵氏亦有生斋本,P11028主将收才子,控峒足凯歌。4《杜诗镜链》卷二《寄高三十五书记》,清乾隆五十七年阳湖九柏山房刻本,P2829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4《杜诗镜检》卷六《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清乾隆五十七年阳湖九桕山房刻本,P13630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V《杜诗镜铃》卷七《奉筒高三十五使君》,清乾隆五十七年阳湖九柏山房刻本,P1633■1前朝咸以士林取贵,宰邑成名,考某审言修J文馆学士、尚书勝部员外郎,天下之人,谓IIIIIIII7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之才子。《杜诗详注》卷二十五《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24332才子风流咏,晓霞倚楼吟。4《樊川集》樊川外集《偶作》,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147,P33?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d《樊川集》樊川外集《偶呈郑先辈》,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P15734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V《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75135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J《云溪友议》卷上《巫咏难》,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P3“”36相公鉴此句曰:得非才子乎?V《云溪友议》卷中《李右座》,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P1937。4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云溪友议》卷中《三、乡略》,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n9一38采春所唱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V《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P35一一■39才子醉更逸,吟倾筋。支顾忽有得,摇J笔便成章。《全唐诗》卷六百gg+A《赠i午赎山人》清文,III丨丨丨丨I1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4441渊阁四库全书本,40才子风流复年少,无愁高卧不公卿。4二《全唐诗》卷六百五十《赠孙百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6241圣主仁。■y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二《送郑端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62■42彩衣才子多吟公退时时见画屏。J《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二《和剑县陈明府登县楼》,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6243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V《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二《赠进士章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6944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声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5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V《全唐诗》卷二百十三《寄宿田家》,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31746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4《全唐诗》卷二百十四《河西送李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32047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4记日翩翩。《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别冯判官》,清文渊阁III丨IIII1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库全书本,P132048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4《全唐诗》卷二百十四《送董判官》,清文渊阁四库全书1321本,P49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4《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同熊少府题卢主薄茅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32850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V《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五《送郑十校理得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30551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々《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九《送郑判官赴徐州》,68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打52斯则琴赋与笛赋奚过,才子获才人咏歌。V《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汉宫人诵洞箫赋赋》,清嘉庆内府刻本,P8653?53元和才子章孝标、邵楚甚、朱可名,寄诗以J题。《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莆山灵岩寺碑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868854太守携才子,看鹏百尺楼。V《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送李漢谒宥州李权使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97555魏都城里曾游熟,才子斋中止泊多。々《长江集》卷十《黎阳寄姚合》,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P3556去邀才子之诗,动清兴于中流。vIII|IIII2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七百二十一《文苑英华》卷《春于南浦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岳序》,明刻本,P456857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V《李太白集》卷十八《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宋刻本,P11258乡中慶公及诸才子为诗略谢之。V《李太白集》卷二十七《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宋刻本,P166“”“59或对曰:宰相李桥。上曰:李桥真才J”子也。《次柳氏旧闻》,明顾氏文房小说本,P560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4《唐诗纪事》卷第五十五《李德裕为秘省校书有雨中自秘省归访王御史》,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P447一“61唐昭宗光化三年,左补阙韦庄奏:词人才4一子,时有遗贤,不沾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全唐文纪事》卷九十七,清同治十二年方功惠广州刻本,P78962博才子之声誉于禁中V一《李长吉歌诗汇解》卷,清乾隆宝贫楼刻本,P14—63蜀中才子既以为便,V,后减诸牋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牋。《文房四谱》卷四纸谱三,清十万卷楼丛书本,P382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空门有才子,得道亦吟诗。4《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九《题荐福寺僧棲白上人院》,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08265蓬莱才子即萧郎,彩服青书卜凤凰。4《全唐诗录》卷八十四《送萧十二校书赴郡州婚姻》,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1233666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V《玉溪生诗详注》卷二《玉山》,清乾隆德聚堂刻本,P16267方殿大藩,词4,将求记室,是才子悬心之地人效命之秋。《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清嘉庆内府刻本,P809468某幸承旧族。,圣预儒林鄉下词人,夙蒙推4奖,;洛阳才子滥被交游。《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八《上尚书范阳公启》,清嘉庆内府刻本,P810669台阁移文,语薛夏而无取;东南才子,并张4率以何能。一《文苑英华》卷六百六十《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明刻本,P413270某窃寻旧史,常仰清门。魏齐以来,阀阅相V继,,皆当代才子翰林主人。《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三《为荣阳公上宏文崔相公状》,清嘉庆内府刻本,P805271献赋近加冠之年,号非才子。vIII|IIII冯浩《玉谿生诗详注》中认为,此诗为令狐淘所作,此处才子指自己。2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四《上令狐相公状》,清()嘉庆内府刻本,P86472霜浓月薄星昭昭,太平才子能歌谣。4《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四《鸡鸣曲》,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0173晚雨霏微思杪秋,不堪才子尚羁游。4《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六《和蒋进士秋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41574家传礼乐,代有贤英。才子间出,武功特兴4。《文苑英华》卷九百四十九《羽林大将军臧公墓志铭》,明刻本,P604375东阁邀才子,南昌老腐儒。全唐诗一《》卷百四十八《送李七之搾水渴张相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893一76风流才子,经史仍满腹。4《》卷一百五十全唐诗《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1677丈人别乘佐分忧■,才子趋庭兼胜游。J一一《全唐诗》卷百五十《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都》,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3578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V二《文苑英华》卷百九十七《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明刻本,P184279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5980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VIIIIIIII2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七《河南丘锋有词藻与余同升进士科从事鄄下不幸遇害故为伤词》,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0481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说高人,风仪甚雅,V谈笑多味。《全唐文》卷六百五《澈上人文集序》,清嘉庆0内府刻本,P611一82夫人陳西李氏,纷州司户参军咸之女。生V才子六人……,长曰邵二《刘梦得文集》卷第十九《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四部丛刊景宋本P147男赠太师崔公神道碑,,83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4《全唐诗》卷三百六十《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2484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全唐诗》卷三百六十《答乐天戏赠》,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26一85才子从今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4《全唐诗》卷三百六十《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2786因知早贵兼才子?y,不得多时在世间。《刘梦得文集》卷第二《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恰然有咏前年)产桥送之武昌》,四部丛刊景1宋本,P66一87章句惭非第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2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杨少尹》四库全书本P243(),清文渊阁,直声■88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J《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寄杨八拾遗时出为国子主薄分司东都韩十八员外亦转国子博士同在洛阳》,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3389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V《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赠刘景擢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46990萧才子修文行名,闻将迁家于洛,卖扬州宅,4未售。《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七《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6159?1寺侧有贞娘墓,吴国之佳丽也。行客才子,J一多题诗墓上。有举子镡铢作诗绝,其后人稍稍息笔。《吴地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692善题目佳境,言不可穆置别处,此为才子之4最也。《松陵集》卷九今体五七言诗八十六首《和张处士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80一?93风雅先生去麾,过庭才子趣归期。J《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六《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290■94水物轻明淡似秋,多情才子倚兰舟。碧莎裳J下携诗草,黄蔑楼中挂酒篛。《全唐诗》卷六百十三《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2172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5兵绕临淮数十重,铁衣才子正从公。4《全唐诗》卷六百十四《寄滑州李副使员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22096才子襟期本上清,陆云家鹤伴闲情。V《全唐诗》卷六百三十一《和皮日休悼鹤》,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31697?建安才子太微仙,暂上金台许二年。J《全唐诗》卷六百十四《奉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42263798也知锋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V《甲乙集》卷二诗《送臧演下第谒窦鄺州》,四部丛刊景宋本,P599男儿只要有知己,才子何堪更问津。4《甲乙集》卷二诗《送人赴职任褒中》,四部丛>刊景宋本,F15。■/100才子省衔非末客,楚君科第是同人>《甲乙集》卷九诗《送人赴职任褒中》,四部丛刊景宋本P35,101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突卖多才子。潘陆词^锋路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甲乙集》卷九诗《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四部丛刊景宋本,P35102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V《全唐诗一》卷百五十九《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戶防》,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6037此句选自罗隐《甲乙集>〉卷二诗《送威湏下第谒卖鄘州》’此处用典意在为减漬下第鸣不平,其才子含义可引申为科举下第举子。2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3公门世绪昌,才子冠裴王。V《孟浩然集》卷第二《上张吏部》,四部丛刊景明本P12,104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V一一《全唐诗》卷百六十《临淚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题作临決裴赞席遇张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76105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V一《全唐诗》卷百六十《登安阳城楼》,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81106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4一《全唐诗》卷百六十《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988?107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J《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六《诏许昌崔明府拜补_》,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576,I108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4《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六《送李四擢第归觐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n569109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4《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六《紫參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564110偶与息心伯,忘归才子家。J《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581111酒,溪头望玉河熟思才子。4《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2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583112凤凰衔诏下兰归。V,才子釆《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四《送边补_东归觐省》,明刻本,P1748113。V汉家仍用武,才子晚成名《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送卫功曹赴荆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n586114野兴引才子,独行幽径迟。^《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酬元秘书晚出蓝溪见寄589》,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n115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V《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八《送任先生任唐山丞》,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600116青琐留才子,春池静禁林。4《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九《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n603—117才子学诗趋露晃,棠花含笑待斑衣。V《钱考功集》卷第八《送韦信爱子归觐》,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P40118永嘉风景入新年,才子诗成定可怜。V二二《全唐诗》卷百三十九《寄永嘉王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607119使臣自欲论公道,才子非关厌薄游。4《一四部丛刊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张南史》,景明嘉靖本,P341120才子思归催去掉,汀花且为驻残春。VIIIIIIII2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九《送欧阳子还江华郡》,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615121共嗟王藥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V二一《全唐诗》卷三百十《和司门殷員外早秋省一无书字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中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147122才子厌兰省,邦君荣竹符。V《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四《送孔江州》,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16023周华州刺史北鋒?1,V郡公僧坦以行义道术闻,生二才子,曰察曰最。《全唐文》卷五百《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5083……124公之才子五人曰翔■y,长《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唐故楚州淮阴县令赠尚书右仆射王府君神道碑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5074?125有才子四人,君为冢嗣。J《全唐文》卷五百六《唐故朝议大夫太子右庶子上柱國赐紫金魚袋韦君墓志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5137126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全唐诗》卷八百六,清文渊阁因库全书本,P5364127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4《全唐诗》卷八百十六《戏呈薛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4312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8才子南看多远情。4,闲舟荡漾任春行《全唐诗》卷八百十八《送韦向睦州语独孤使君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448129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4《全唐诗》卷八百十九《送潘秀才之舒州》,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454130,V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卷一《》诗式第明四声,清光绪十万卷楼丛1书本,P131天如爱才子,何虑未知音。4《全唐诗》奉八百三十八《谢王秀才见示诗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575132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八《谢王秀才见示诗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575133大府多才子,闲过在竹林。V《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九《夏日江寺寄无上人》,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577?134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J《全唐诗》卷八百四十《送人游玉泉寺》,清文87渊阁四库全书本,P55135幽人还爱云,才子已从军。《二全唐诗》卷八百四十《酬孙纺》,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600361丹青妙写十才人,玉峭冰棱姑射神。V《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四《谢人惠十才子图》,3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5621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37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苹4。《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五《寄遭阳吴使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621,138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V《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答献上人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639139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子少留难。4《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答献上人卷》,清文四库全书本渊阁,P5639140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4《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谢人惠纸》,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641141乃使盛时才子,翻衔泣玉之冤。V《全唐文》卷八百九《擢英集述》,清嘉庆内府刻本,P8491142相庭贻庆远,才子拜郎初。4《全唐诗》卷五十三《和库部李员外秋夜万直之作》,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99143皇图不恃,圣人追卷领之风;神器无私,才々子奉褰裳之运。一《全唐文》卷百七十八《乾元殿颂》,清嘉庆内府刻本,P8491144V洛阳才子,承闲尽宣室之谈;蜀郡词人,还奏动甘泉之赋。一《全唐文》卷百七十八《九成宫颂》,清嘉庆内府刻本,P1798IIIIIIII3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5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J《王司马集》卷八《寄蜀中薛涛校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6146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卷一《全唐诗》百二十五《同崔传答贤弟》,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744147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V一《全唐诗》卷百二十八《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767148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4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七《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763149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J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送杨少府跃梆州》,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767150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4卷一《全唐诗》百二十六《送孙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753151掾局劳才子,新诗动洛川。4全唐诗卷一《》百九十《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159152炬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4卷一《全唐诗》百九十五《咏徐正字画青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197153躬未戎衣,手不提剑,机务成於雄断,人杰4得於才子。IIIIIIII3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劝进表》,清嘉庆内府刻本,{^30915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V《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二《菩萨蛮》,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5921,155侍郎李彭年嗟君所判,足冠后生,擢才子於4公庭,贺大夫於私第。《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河南府参军赠秘书丞郭君神道碑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3449156,而圣人作自若水导其灵源;高邱唆其层构,4而才子生。《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兼宗正卿赠司空上柱国晚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铭》,清嘉庆内府刻本,P3456157荀氏乡亭,颍川有八人才子。V‘《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清嘉庆内府刻本,P1948一158洛阳才子,承宣室之谈。4一《全唐文》卷百九十四《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清嘉庆内府刻本,P1948159於是门生故吏,共缉家声;才子文人,思传V盛德。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清嘉庆内府刻本,P1953160诏书飞下五云间,才子分符不等闲。4《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送林使君赴邵州》,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3923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1才子何须藉科第,男儿终久要功勒。《唐诗叩弹集》卷五《送陈倜赴江陵从事》,清康熙四十三年采山亭刻本,P84162老人能步蹇,才子奈贫何。4《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七《寄孙路秀才》,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401?163诏书增宠命,才子益能官。J《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三《题丹阳陶司马厅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1715“”……164祖咏至如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V亦可称为才子也。《河岳英灵集》下《祖咏》,四部丛刊景明翻宋3本,P3165定遭才子笑,恐赚学生癲。V《全唐诗》卷四百八《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次用本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716166众推贾谊为才子,帝喜相如作侍臣。V《全唐诗》卷四百十七《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2754167江郡风流今绝世,杜陵才子旧为郎。J《张承吉文集》卷八杂题《江上旅泊呈杜员外》,宋刻本,P34168常钦才子意,忌鵬伤踏跟。4《全唐诗》卷九十八《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631169圣帝才子,於穆纪王。J《文苑英华》卷A百九十《唐赠陈州剌史义阳王丨I丨I丨III3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神道碑》,明刻本,P5687170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V《全唐诗》卷五百十五《同卢校书游新兴寺》,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532171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V〈<全唐诗》卷五百十五《送窦秀才》,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P3534“”由上表可知,在唐人眼中,所谓才子可以用来指称有所作为的子嗣、有吏治才干的官员、有诗学才能者、参加科举的举子、相互交往的友人、充当幕佐“的谋士等身份,同时还具有典故、泛称等文学语言方面的功能性含义。从对才”二字的使用频率来看18处,10.53%子,用以指称子嗣的共占;用以指称官员的共9处,占5.26%;用以指称诗才的共76处,占44.44%;用以指称举子的共10,占5.85%用以指称友人的共30处,占17.54%指称幕佐的共5处处;;用以,占2.92%。用典16处,占9.36%,.。,;泛称7处占409%可见在唐人眼中,有“”“”“”诗学才能的人是才子的首选,而才子之才会随着身份视角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二、唐人眼中的才子特质“”才子是由社会意志塑造而成的一种公众产物,只有那些善于迎合社会审一“”美,把握公众心态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个时代中的佼佼者,并最终被视为才子。从"”“”唐人对上述才子身份的赞誉内容以及描摹角度来看,唐人心目中的才子特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德行与才华“”从唐人的描述来看,当唐才子以的身份出现时子嗣,惟有德才兼备者,才能当之无愧。以下三段文字便是唐人对唐才子才能的具体描述:3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曰孟康韦万石女有才子三人,伯,忠敬直温,谦光不耀,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仲曰仲康,宏毅密重,文敏贞谅,由尚书主客郎中剖符楚州。楚人到于38今,由其教而思其躅。……二人有才子,曰兴,曰殷,悉能荷先大夫之德,三十为左补闲起居舍人,殷举秀才甲科。永泰二年,兴请命于上,迎夫人丧至自洋州。十月二十七日合拊39于通池先圭。公讳椅,字某,皇帝之诸父,宗室之才子。宽裕悟梯,孝慈忠敬。尊而成式,文而强力。总的来看一一,唐人虽在措辞上有所不同,但褒奖的方面却大致相仿都是“”“从德行与才华这两方面进行评判。如忠敬直温,谦光不耀、荷先大夫之”“”德、宽裕惜悌,孝慈忠敬都是对唐才子德行的夸赞,而対才华的赞誉则主要着眼于官职、科举及第、文学才能等方面的成就。社会对作为子嗣的唐才一“”子们抱有种德才兼备的期许,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研宄者们向来认为“一一唐人崇尚功利。上自皇位继承权的血腥争夺甚至骨肉屠戮的地步,下至”41平民,为求贤达,钻营奔竞,可见唐人务实竞进,崇尚功利的风气,可知“”“德在唐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仍是以能”者居上。唐人对于这样的社会风气亦有反思:“贞观元年正月侍中摄吏部尚书杜如晦上言曰:比者吏部择人,唯取言,”42辞刀笔,不悉才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唐人才更加珍视德行的培养和择选。甚至希望通过政府的干预,扭转唐代的社会风气。38宋]李防.《文苑英华》明刻本卷八百九十九职官七独孤及《故睢阳太守赠秘书监李公神道碑》.,P5737[39一.《全唐》清嘉《.,P3966[清董浩文庆内府刻本卷三百九十唐故朝散大夫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顿邱李公墓志》]4■?同上,P3949.宋肃《唐代长安居民的都市生活与时尚》J.明新学报341期,P82.丨]卷第42王溥.《唐会要》清武英殿聚珍版从书本卷七十四《选部上》.宋,P843[]3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每乃以玉”条脱……宣宗爱唱续也,宣宗赏焉《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池:,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讯相43国无学也。“宣宗时相国令狐_……曾以故事访于温歧对以事出《南华》且曰: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宜时览古。街益怒之,乃奏歧有才无行,不宜与44链果0文中的温歧即温庭每。《北梦琐言》以为,温庭箱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几“”次三番i几讽当朝相国令狐绚鄙薄无才,而终被奏以有才无行,不宜与第。虽然温庭箱是否因此事而无缘及第难以遽定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在觀,但却也能从选人才时,认为德行与才华不可偏废。但德行与才华,孰轻孰重是显而易见的,“”“”“”相较于才华,德行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己。温庭箱有才无行却仍能被“”“”“”唐人视为才子,但若是反过来使其有行无才,却是绝无成为才子的可能了。一“一李浩在《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宄》书中曾说:文之好坏是个常数,”45一,德行本就难以测定可以测定;德之好坏则是个变数不易测定。,更何况“”是在胡俗浸染,事功弥漫的唐代社会,,对德行的重视往往流于空谈往往只一。是种盛赞才子的溢美之词,唐人最为看重的仍是唐才子所具备的才华2.2才情与诗才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代,这与唐人看重才华,尤其是诗学才华是分不开的。一但正如诗之神韵非止于字句上的端摩,更在于种意境与韵味,在于是否能在銮寥数语间勾勒出无穷的缠绵之意。对于诗人而言,才学上需下苦力,而在气韵才情上也需有所揣度。43傅游综主编.《唐才子传校笼》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P439,引《北》.,年5月,梦琐言卷四[],司上.,引卷二45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宄》.中华,2008年5月P丨44.[M书局,]3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琴道、酒德一、诗调皆高绝生不近粉黨。性喜接引人物好俗谈。晨起草裹头,,不,一一一对客邊融,便过日。多蓄古器州尝得古铁。又养,在湖片,击之清越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请和,倾臺达旦,不46……俟外宾。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说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以上文字所描述的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事迹。李约是唐宰相李勉的儿子,出身显赫,且善于作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酒德、茶道亦颇有见地。不过,“”。最令人叹服的还属其脱俗的风格容仪作者述其在月夜之下,泛舟湖面,古铁的清越之声伴随着琴音与猿声飘散在空灵的山间,李约便与此湖光山色对“”一酌达旦。只凭想象便觉李约如真神仙般。其实,不惟李约如此,凡是被“”唐人视为才子的往往都会有类似的不凡之举。龚鹏程认为唐代的文学崇拜“一,更有宗教性的意涵。环绕着崇拜行为不仅是价值上的肯定,必然会出现”47"”一些宗教现象的类簇?这种不拘于常情的举动对于才子而言,方面是一一种带有宗教意味的对文学崇拜的膜拜仪式,以此来增加文学的神圣性。另方面则是通过这种超凡脱俗的才情使世人感知其才华横溢,不流于俗。“”一“此点在唐人对于酒的态度上就可见斑。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在唐人笔下才子不仅是与诗有关的,与酒亦是紧密相连“”“一的一。王瑶在《文人与酒》文中认为,酒中趣即是自然,能够带来种在”48士往往以饮酒来逃避现实的纷冥想中超脱现实世界的幻觉,因而魏晋名扰,排解心中的愁苦。唐代的诗人纵情诗酒少了几分魏晋名士的愁绪,多了几分“”酒所带来的自然,、率性同时又能令人不禁联想到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因而一,唐代的才子们喜将诗与酒交织在起,酒是他们行发才情,展现独特“”的一种方式风格容仪。#傅玻琮主编.《唐才子传校奚》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83,引赵瑰《因话录》卷二.47.《唐代思潮》M..龚鹏程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P227[]王瑶.《文人与酒》选自《中古文人生活M.95.,》棠棣出版社,11年8月,P55[]3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人们也认为所谓唐才子,固然应该具备深厚的诗学功底,但能否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也很重要。这种心理在唐人对于才子的很多描绘中并不鲜见。“”及暮将散,俄于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邻小穂,紫徵曰:此奇色也。“遽命接至彩舟,欲与之语,母幼惶惧:,如不自安。紫徵曰今未必去,第存”“”一遂赠罗缴箧为质。妇人辞曰:晚期耳。:他人无状为所累。紫微曰,恐“”不然。遂笔于纸盟而后,余今西航,祈典此郡,汝待我十年不来而后嫁,别。紫微到京,常意誉上。厥后十四载,出刺湖州。之郡三日,即命搜访,女适人巳三载,有子二人矣。紫微召母及嫁者谁之,其夫虑为所掠,携子而往。“”“紫徵谓曰:且纳我贿,何食前言?母即出留翰以示之,复白曰:待十年三载有子”"”不至而后嫁之,二人。紫徵孰视旧札,俯首逾刻曰:其词也直。“因赠诗以导其志:。,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49色,绿树成阴子满枝。翌日遍闻于好事者。谬“钺在《杜牧年谱》中认为《叹花》诗乃为有所寄托之惜春诗,好事者”因诗而敷衍成故事其观点可谓有据。杜牧狎妓好色,终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一一,若是般人早已被唾之以鼻。但就因杜牧写得手好诗,此等行为便被唐一一段风流佳话人解读为是种才情旳表现,甚至还据此敷衍出,只为增饰杜牧“”的风流才子之名。这件事确实能说明唐人对杜牧卓越诗才的钦佩,以至于爱屋及乌一。但同时也反映出唐人对于杜牧这位才子在才情方面的种想象和希望。而接下来的这件事似乎更能说明唐人的这种心理。一郑吹少女好罗隐诗,常欲妻之。旦隐谒峡,吹命其女隔帘视之。及退,其女终身不读江东篇什。郑畋的女儿因罗隐诗才横溢,便对其风度才情展开了无尽的遐想。结果罗隐本人相貌迂寝,这使郑畋的女儿大失所望,终身不读其诗。这样的做法虽不49傅镟琼主编.《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中华书局丨,《》M,987年5月P205,引高唐闻史卷上《杜丨】彦休舍人牧湖州》.傅玻琼主编.《唐才子传校藥》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205丨引缀钺《杜牧年谱》.【].《唐》第四册..傅遊踪主编才子传校笔M,19875月,P126,弓丨《南部]中华书局年钱易新书》丁卷[3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人情,亦在情理之中。才子诗作风雅脱俗,令人叹为观止,又有谁不希望其所展现的才情能够与之相配呢?2.3吏能与文才“”官吏、幕佐以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也不乏有被视为才子者。唐人“”对这些才子的称誉大多集中于吏治才能与文学才华这两点上。某宫张弘靖,乃祖乃父,代居相位,咸有成绩,书于旃常。尔有忠正恭肃,一文以礼乐,,日济其美,振扬家声,时之人谓之才子。虽登清贯益著令闻。泊出刺陕部,移镇蒲坂,政不背细,甚得人心,察吏将卒,皆乐为用,清简之52化,闻於京师。,敕朝散大夫守尚书金部郎中上柱国杨潜,温厚静专有端士之操。朝议大夫前使持节吉州诸军事吉州刺史上柱国季繁,,精强博敏有才子之称。将仕郎前使持节诸军事守光州刺史云骑尉,,史备变通,健决有良吏之用而能本于文53学,辅以政事为郎,见其行为,郡闻其声。“”以上两则材料都是将唐代官员视为才子。从其刻画的形象来看,他们“,都具有为官的才能。如滔出刺陕部,移镇蒲坂,政不苟细,甚得人心寮吏”“”将卒,皆乐为用,清简之化、,闻於京师又如健决有良吏之用都是对其吏治能力的肯定。相较于他们的为官才能,文学才华倒显得比较次要,更像是一种美化和点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幕佐、举子与官员同属唐代的政治领域身份。但唐人在对幕佐和举子进行描绘时:,情况却有所不同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本参《送韩巽入都覲省便赴举》白居易.《除张弘靖门下侍郎平章事制》选自《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卷第三十七’唐,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P3.,13“清董浩.《杨潜可洋州刺史李繁可遂州刺史史备可憲州剌史制》,选自《全唐文》,清嘉庆内府刻本,P6713.[]4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方干《赠进士章竭》巴江秋月新,阁道发征轮。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工文能似舅,擢第去荣亲。十月天官待,应须早赴秦。—專参《送严洗擢第归蜀》“”一以上诗句都将参加科举的举子称为才子》略有不同的是,第首诗中“”“”的才子尚未及第,而以下两首中的才子己获得进士身份。但从诗作的“”“”一内容来看,他们都将才子之才归为种文学才华。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高适《别冯判官》荆州胜事众皆闻,幕下今朝又得君。才子何须藉科第,男儿终久要功勤。—姚合《送陈倜赴江陵从事》“”一这两首诗则是将即将入幕的幕佐称为才子。第首诗是高适所作,他认为友人此次入幕,必能以其翩翩文才得到幕主的青睐。第二首诗则是姚合为勉励友人陈倜而作,他认为才子不需凭借科举及第,只需建功立业同样能够扬“”“”名显达。可以发现,作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才子之才表达了看法,前“”者侧重于文学才能,而后者则侧重于为官才能。但从姚合才子何须藉科第一句中可以推测,当时大部分的人仍然认为文人入幕需要凭借其文学才能。由此可以发现,,官员、举子、幕佐虽都隶属唐代政治领域身份但唐人对其才能的衡量标准却各有侧重一直是纠缠在唐人心中的。事实上,吏能与文学一一些历代为官为宰的官员个难题,由于其家世代为官,深谙官场,因而在。吏治方面较为出色,。而通过科举及第走上仕途的官员们往往经历了诗文的重,。,重考核因而文采飞扬,但于吏治却不甚精通袭鹏程就曾明言唐代的进士4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仪式意义大于制度意义一项仅对个人有意,唐代的进士科举,就不再只是,也不再只是附属于政治体制之下的抢才办法义的能力测验,而是具有社会仪”54“式化意义的典礼。李浩也认为:唐代从进士科出身者往往被认为具体的”55一吏能较差。而那些入幕的文人们,担任幕佐其实是科举为官的种折衷形式。他们往往屡试不第或是官场不顺,才试图曲线救国,通过入幕的方式求得功名,,因而在本质上仍是以文采见长。唐人对于这些才子特质的把握既是符“”本身的特长一合这些才子,亦反映出唐代社会中对吏能和文学的种争论和冲突。""第三节《唐才子传》与唐人所见才子之比较“”通过上文的梳理,可知《唐才子传》与唐人对才子的衡量标准分别涉及以下几个要素:表1.3.1《唐才子传》与唐人衡量才子标准对比表德行才情吏能诗才天賦唐人0?0?辛文房??0II注:0表示次要的标准,參表示主要的标准“”“”在上述衡量才子的标准中,才情和诗才是两者的共通点。值得注意“”,在唐人眼中,的是,具有才情和诗才的才子其身份便是以诗学才能见长的诗人,而这又与辛文房笔下诗才横溢的才子形象是相吻合的。虽然,唐人眼中的“”“”一才子身份并不仅仅只有诗人这个。但无论是何种身份,他们都不曾降低或抛弃对才子文学才能的要求。因此,就以诗学才能作为衡量才子的核心标准来看,《唐才子传》中所描绘的才子形象与唐人所想应当并无太大出入。“”从《唐才子传》的内容来看,辛文房主要采用论赞结合的写作方式。所“”一谓论,主要是对才子生平的记述。这部分辛氏主要采用的是正史、小说、54220龚鹏程.《唐代》M].商务印书馆20079.思潮[,年月,P".《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M]..李浩,2008年5月,P152[中华书局4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系列的唐代史料笔记等,其材料内容大致可在相应的唐代文献中找到出处。美中不足的是辛氏对史料的真伪有时并不加以觀别,只要是能够突出才子才华、才一情的,便录入文中。不过,虽然这些史料存有疑问,但也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人对于唐才子的某种想象,折射出唐代社会意识的某些侧面,并没有完全乖离了一唐才子的本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唐才子传》书毕竟出自元人之手,它所塑造的唐代才子形象不可能完全脱离元代社会意识的影响。“宗唐”一“宋复古是元代最为重要的种文学思潮。明人李东阳针对元诗说”56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元诗对唐诗的学习和模仿蔚然成风,;“一张唐代诗人的分布图一以至于如果画,则大部分元代诗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57“”个位置宗唐一方面与元代科举的废止。(直到1314年才元人之所以,“开始恢复)有关。杨镰在《元诗史》中认为:科举对于文人群体究竟意味着什么一”58,不言自明。然而。科举,取消科举却正是元代诗歌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吐满腹豪情。不过与此取消后,文人便不必埋首举子之业,,而能纵情于诗文“”同时,科举的废止也使读书人在元代的地位极为低下。所谓九儒十丐,儒生在元代的地位尚不及妓女一些之情也需要吟咏性情,就比乞丐高了,心中的愤懑的诗歌作为发泄的出口。唐诗无论从诗歌成就、诗歌性情还是其所代表的文学盛世的意象来看一,对于元人都是种吸引。一另方面宗唐思潮早在宋末已初见端愧。南宋的严羽和金代的元好问,几乎同时崛起于南北诗坛。他们反对江西诗派,亦反对晚唐诗风,倡导学习盛唐诗风,一这对诗风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元朝建立后,南北再次统。对于前朝遗民而言,宋、金的覆灭让身处其中的文人们不得不开始进行反思。而对于元人而言,一个能够与之匹配的文学气象庞大的帝国版图也需要。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唐代,投入了宗唐复古的思潮中。总的来看一,元代所倡导的宗唐复古思潮,虽然在定程度上导致了元诗停滞不前,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时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经常为人所话病。但它56杨镰..《元诗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P27[]57吴国富,晏选军.《元诗的宗唐与新变》/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M],P2丨58杨镰.《》M.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P29[]4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使元代的诗学保留了许多唐代诗歌的特色,与宋代的诗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成书于此时的宗唐一《唐才子传》便正是思潮中具有代表性的部系统著作。书中的唐才子形象是宗唐思想的产物,带有很强的唐代气息和唐代色彩。“”“”论赞结合中赞的部分是辛文房通过对唐代史料的爬梳,在唐人文献“”的基础上,对唐才子的个人评价。它与之前所提到的论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一一一般都是在记述完某才子的事迹后,以表明自己的。这部,于末尾附上观点分的内容虽然大多仍是依据唐人的评价衍生而来,但亦有与唐人所言略有不同或增减之处,如:表.3.12辛文房与唐唐才子珊对瞭唐才子辛氏转引评语唐人原文评语“”“”1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路、耻王后后似应有信然,称四才子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二字。“”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2、唐才子所云称四才子,尚杨炯“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未查见唐人典籍。或本晃公武《郡“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斋读书志》卷四上别集类于《盈川”(二耻王后,谦也。》.,愧卢前傅璇集十卷后所云。(傅镟琼主编一一.《唐才》第1))综主编子传校笑册,P4《唐才子传校笑》第册,P42逖在幵元时实不以诗名,其最为人所称道者,为任中书舍人时所草之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傅制浩。颜真卿《集序》中称宰相张一.《唐才》遂鼓综主编子传校笑第册,“九龄欲掎摭挪瑕,沉吟久之,不P173)一”能易字(傅鞔谅主编.《唐才子传校笺》,P173)此本殷墦《河岳英灵集》卷下王湾“,为天下所称。(傅璇综主名下评语,云:湾词翰早著词翰早著,为王湾”“一二编。.《唐才子传校笑》,P191)天下所称,最者不过删最一”者不过二句。(傅敲琮主编.《唐I4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才子传校笑》,P191)““”始年六岁时,作《蔷藏诗》云:经《才子传》此处改必为失行妇人”“”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为恐为失行妇人,又谓季兰仅““”“”曰:此女聪酷非常,恐为失行妇以交游文士而微池风声,”“”李季兰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又谓此皆出乎轻薄之口,则寄。.皆出乎轻薄之口(傅璇球主编《唐同情于季兰,与《玉堂闲话》之语才子传校笺》,P327)含机评者异。(傅凝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笑》,P327)““渔父贤而名隐,李德裕称以为,鸦《才子传》改显而无事不穷不”“”夷智而功高,达,,,未若玄真隐而名彰为方而无事不穷而达张志和方而无事,不穷而达,其严光之比与李文原意颇有出入。(傅黢療主”。(.《》欤傅旋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笑.《》P697),编唐才子传校笺,P697)上引材料中一部分是因史料抖误所造成的出入,而有些则抱有辛氏自己的见解。如孙逖在唐人眼中其才华表现在草拟制诘上,而非诗才上。唐人评价李季兰时甚为苟刻,而辛氏却寄同情于李季兰,与唐人的i几评稍异。这些差别都体现出辛氏个人的主观情感。不过,我们不可能要求文学或史学作品完全摆脱时代的痕迹和作者个人的偏好。上述这些问题固然是存在的,但他们对书中的唐才子形象并没有产生根本性一的影响。因为《唐才子传》无论是在诗人这身份的选择上,在衡量才子的标准上,还是在选用的史料上都是基本符合唐代实际情况的,甚至就连最可能影响作者的文学思潮也与唐代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或许书中所涵盖的有唐代的才子数。量与唐代的实际情况相比,不乏存在着沧海遗珠的情况但就书中所列的这些唐才子来看,他们的选定应与唐人所见所闻并无抵梧之处。4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结:在《唐才子传》中,元人辛文房主要通过内、外两重标准对唐才子的身份进。行厘定内在标准侧重才子本身固有的才性与才情,外在标准则源自唐代制度或社会方面的认定,这两重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唐才子才华的客观性。总体来“”看,辛氏主要是以作诗才能对才子之才进行衡量品评的,这与唐人对唐才子形象的想象是大致吻合的。不过,辛氏,由于时代背景与个人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材料的择取上难免存在一些偏差。但正如上文所述,这些偏差并未对唐才子形象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材料亦是沿着唐人的遐想轨迹一书中所见唐,反映出唐代文学思潮的某个侧面。因而可以说,《唐才子传》才子形象,基本符合唐代文学的真实风貌。4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分布及流动一在唐代,文人旅游是种非常普遍的文学活动。对有唐以来的400位才子进行考察一一一,几乎没有位才子生固守于处,行旅生活构成了唐才子生命中最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仕历。才子们远离故土,穿行在异乡的山川秀水之间,这种人与地的相遇宄竟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又对彼此原有的轨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一考察一本章拟对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分布及流动作,方面试图对唐代的文学地一方面则试图明晰才子与地域之间的相互关联理风貌能有所了解,另。第一节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分布及构成_、唐才子占籍考一陈尚君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撰的《唐诗人占籍考》文,对厘清唐代诗人群体的籍贯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考证的结果对于本文的研宄也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本文所研宄的唐才子群体,其范围小于唐诗人群体,一且研究主要围绕《唐才子传》书展开,故不得不在借鉴陈先生既有成果的同时,略加增补和修改,以便更好的反映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一简单说明以下对唐才子占籍考的内容作:“”一()本文以《唐才子传》所收录的所有诗人为限。由于本文将六帝视为六人分别录入,故而共收录诗人402人,以此方法计算,则《唐才子传》共收录404人,其多出的2人(怀素、栖蟾)系辛文房重复收入。二一一()文中对陈尚君先生所撰《唐诗人占籍考》文律简称陈著,对傅破一一琼先生所著《唐才子传校笺》书律简称mm。(三)本文除参考陈著,并辅以两《唐书》、《全唐诗》、《唐诗纪事》等基本史料之外,主要利用《校藥》的考订成果。若陈著与mm的考订结果出一现抵牾之处时,本文般从《校笼》录入,但亦会注明陈著原文。若陈著中未收录该诗人姓名时,则依《唐才子传》增补,并在后注明。一(四)本文对望、贯的取舍原则上基本与陈尚君先生所定标准致。即贯先,。于望若贯不可考,才取望4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由于李唐宗室之源流尚存分歧,故除有确切可考者外,依陈著的编纂方法,单独列出。?一(六)本文参考陈著,以《新唐书地理志》所载的开元十五道州县为地理划分一,录入原则与其致。(七)对于《校笺》中籍贯不详或系辛文房误收者,本文亦在文末将其单独列出。第一二人京畿道(三十)1.1京兆府(雍州,今陕西西安),共二十七人【万年】韦述、王昌龄、韦应物、杜牧、于武陵、于漬、韩惺、韦庄、元稹(陈I、(著列其为都幾道河南府洛阳人,盖指其郡望,此处为其实际出生地)文j得仁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韦霭疑作堪,庄弟(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一M(另有荆州江陵I(本徐州彭城【长安】戎说人,家)、文j商于长安)、薛涛薛勋女、鱼玄机、李洞、刘兼【金城】窦叔向、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鄂县】温庭?(陈著将其列为河东道太原府祁县人,盖指其郡望,此处为其实际居住之地)、温¥庭《子【奉天】赵光远【京兆府】刘象1.2华州(华阴郡,今陕西华县),共三人【华阴】杨炯、吴笼【下_|5】白居易(此处为祖居之地,其郡望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实际出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县))一1.3同州(冯翔郡,今陕西大惹),共人【颌阳】秦韬玉(陈著将其列于此,但似为湘中人,其地不可确考,从陈著列于此处)一1.4岐州(凤翔郡,今陕西凤翔),共人【宝鸡】杨衡4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一人第关内道()一2.1夏州(朔方郡,今陕西靖边),共人【朔方】长孙佐辅第三都畿道(三十二人)3.1河南府(洛州,今河南洛阳),共二十三人【河南】孟云卿、刘方平、王季友、马异【洛阳】张说、卢鸿、王湾、祖咏、贾至、释亚栖、独孤及、李涉、羊士谔、刘禹锡、许浑(陈著将其列为河南道豫州平舆人,但按《校笼》,其原籍当为洛阳人,遭乱南居湖湘十年,后定居丹阳,此处从《校笔》)、释清塞(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巩县】杜审言、杜甫审言孙【缑氏】武元衡【福昌】李贺【河阳】韩愈、韩湘愈侄孙【济源】卢仝(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3.2汝(州临汝郡,今河南汝州),共三人【鲁山】元结、元季川结从弟【汝州】刘希夷33,三人.郑州(荥阳郡今河南郑州),共【荣P日】郑虔、郑幅(陈著将其列于此,但其乡里或在虢州,不可遽定,故暂列此处)、关P准(陈著将其列为江南东道泉州莆田人,此处从《校簽》)(1、3.4怀州,今河南^河内郡|:阳),共三人【河内】张谓、李商隐、憂夷中(陈著将其列为河东道蒲州河东人,此处从《校美》)第四河南道(十人)一4.1(许州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共人【许州】王建4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沐州(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共二人【浚仪】于逖【作州】崔颢丘一4.3)宋州(睢阳郡,今河南商,共人【宋州】崔署署又作曙4.4徐州(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共三人【符离】张碧、张赢碧子、张仲素(陈著将其列为河北道莫州人,盖指其郡望,此处从《校笔》)4.5青州(北海郡,今山东青州),共二人【益都】崔信明【临朐】刘沧(陈著将其列为河南道兖州袭丘人,此处从《校笔》)一4.6(鲁郡,山东兖州〉兖州今,共人【兖州】卢象第五河东道(三十二人)5.1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共十八人【河东】耿漳、畅当、柳宗元(此处为祖贯,其出生地或在吴或在长安,不可确考,从陈著列于此处)、薛逢、剧燕、姚系(陈著将其列为陕州硖石人,盖指其郡望,此处从《校笔》)【虞乡】司空图【宝fl】薛据、薛蕴据从孙女、薛董(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p【蒲州】王维、阎防、卢论、杨巨源、吕温、王驾、卢汝弼即卢轮孙、吕岩5.2(绛郡锋州,今山西新绛),共三人【龙门】王绩、王勃绩侄孙【绛州】王之换5.3太原府(并州,今山西太原),共七人【太原】王冷然、令狐楚(陈著将其列为京幾道京兆府华原人,并指其为令狐德棻后裔,似有误,此处从《校笔》)、王涯、王焕【晋阳】王翰、唐彦谦5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水】李敬方(陈著将其列为陳右道沙洲敦煌人,此处从《校笔》)5.4汾州(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共二人【西河】宋之问【汾州】薛能5.5猫州(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共二人【壶关】苗发【涉县】孙逛第六河北道(二十六人)一6.1魏州(魏郡,今河北大名),共人【魏州】公乘亿6.2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共二人【桓水】杜黑妻赵氏(陈著中无此人,据《校笼》列入)【内黄】沈检期6.3贝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共二人【清河】张登(本贯不详,此处指郡望。陈著将其列为山南东道邓州南阳人,此处从《校笔》)、崔i玉(陈著将其列为山南东道荆州人,荆州乃其寓居之地,此处从《校藥》作清河人)6.4铭州(广平郡,今河北永年),共二人【邯郸】刘言史【络州】司空曙6.5深州(饶阳郡,今河北深县),共三人【陆泽】张又新【安平】李百药、崔峒6,.6赵州(赵郡,今河北赵县)共五人【赞皇】李桥、李昂、李端【赵州】李嘉祐、李颀6.7德州(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共二人5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昌】孟迟【蓚县】高适6一.8(博陵郡定州,今河北定州),共人【定州】郎士元6.9幽州(,今北京)范阳郡,共七人【范阳】卢照邻、张南史、贾岛、释无可财从弟、卢延让、释可止【幽州】高骈一6.10瘋洲(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共人【河间】张署(陈著列其为河北道莫州鄭县人,此处从《校笔》)第七山南东道(十四人)7.1襄州(襄阳郡,今湖北襄樊),共五人【襄阳】张子容、孟浩然、鲍防、朱放【襄州】张继7.2邓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共三人5》一【南1】谢良弼(《唐才子传原文中作谢良,似脱误弼字)、韩翔、张曙韩侄7.3复州(竟陵郡,二人,今湖北仙桃)共【竟陵】陆羽、皮日休(陈著将其列为襄州襄阳人,但襄州襄阳乃其隐居之地,不取,从《校藥》)7.4荆州(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共三人【江陵】零参【荆州】崔道融、崔鲁鲁或作槽一7.5藥州(云安郡,今四川奉节),共人【云安】李远第八山南西道(无)5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九除右道(五人)一9.1秦州(天水郡,今甘肃秦安),共人【秦州】赵微明9一.2(狄道郡,临州,今甘肃临洮)共人【狄道】牛桥,据《唐才子传》列入)(陈著中无此人一9.3凉州(姑臧郡,今甘肃武威),共人【姑臧】李益(陈著中列为都幾道郑州荥阳人,此处从《校笔》)一9.4肃州(酒泉郡,今甘肃酒泉),共人【酒泉】康洽(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一9.5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共人【碎叶镇】李白一第0淮南道(九人)10.1,扬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共四人一【扬州】释灵、释昙域、朱昼、李建勒10.2楚州(淮阴郡,今江苏淮安),共三人【山阳】张夫人吉中孕之妻(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赵瑕【淮阴】吉中孕一10.3庐州(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共人【庐江】伍乔一10.4舒州(同安郡,今安徽潜山),共人【舒州】曹松一一江南东道第(八十三人)11.1润州(丹阳郡,今江苏镇江),共十三人【丹徒】张众甫、权德舆【曲阿】陶翰、皇甫冉、皇甫曾冉弟5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坛】戴叔伦【延陵】储光羲、包融、包何融子、包佶融子、储嗣宗光羲曾孙【句容】殷遥【江宁】冷朝阳11.2常州(晋陵郡,今江苏常州),共四人【义兴】蒋换【无锡】李绅【1喻常少1】_^、释法宣疑(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11.3苏州(吴郡,今江苏苏州),共十六人【吴县】崔国辅、曲信陵、陈羽、裴夷直、李郵(陈著将其列为京幾道京兆府长安人,此处从《校笼》)、罗tP,此处从《》)、陆龟蒙、陆长源(陈著将其列为江南东道杭州余杭人校笔【嘉兴】丘为、殷亮藩【海盐】顾况、顾非熊况子【苏付I】张籍、杨发、张枯(陈著将其列为山南东道邓州南阳人,盖指其郡望,而按《校笔》考证,其在诗中却视苏州为故乡,从之)、释淡交疑一11.4湖州(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共十人【乌程】施肩吾(陈著将其列为江南东道睦州分水人,此处从《校戔》)、严恽(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武康】孟郊【长城】钱起、钱徽起子、释皎然、钱诩起之孙运、沈亚之,【湖州】沈千、姚合(陈著将其列为都截道陕州硖石人但据《校笼》考证,其郡望、籍贯都为吴兴,从之)、沈光,据《唐才子传》列入)(陈著中无此人11.5杭州(余杭郡,今浙江杭州),共四人【钱塘】郑巢【余杭】释文益【新城】袁不约、罗隐11.6睦州(新定郡,今浙江建德),共十人5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溪】方干、李频(陈著列其为江南东道睦州寿昌人,此处从《校笼》)-说八元子【桐庐】章八元、章孝标、章碣孝标子、周朴、崔涂(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分水】徐凝【】-作琳-睦州喻坦之、许彬,作11.7)越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共九人【会稽】释清江、秦系、释灵澈【山阴】严维、吴融【永兴】贺知章【越州】庄南杰、朱庆余、翁缓(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一11.8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县),共人【歙州】王希羽11.8婺州(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共四人【金华】释处默疑、张志和【义乌】路宾王【兰溪】释贯休一11.9温州(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共人【永嘉】张If疑(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11.10(临海郡台州,今浙江临海),共二人【乐安】项斯【台州】罗虫L11.11福州(长乐郡,今福建福州),共三人【闽县】释卿云【福唐】翁承赞【长溪】林嵩11.12(建安郡,今福建建瓶)建州,共三人【建安】孟贯5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阳】江为【剑浦】陈陶疑11.13泉州(清源郡,今福建泉州),共二人【莆田】徐寅【仙游】郑良士第一二江南西道(三十五人)12.1宣州(宣城郡,今安徽宣州),共三人【径县】汪遵、许棠【宣州】刘长卿12.2池州(今安徽贵池),共六人【至德】周縣(陈著将其列为江南西道池州青阳人,此处从《校笔》)【青P日】张乔(陈著将其列为江南西道池州人,此处从《校笔》)、殷文圭、貪I咬应作哦(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石埭】杜荀鹤【池州】张螃12.3洪州(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共七人【南昌】熊孺登、来鹏、孙鲂【高安】任涛、沈彬、沈廷瑞彬子【新吴】刘慎虚一12.4江州(得阳郡,今江西九江),共人【挦阳】李中12.5饶州(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共二人【鄱阳】程长文【永丰】王贞白12.6虔州(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共二人【虔州】綦毋潜5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轄县】麼图又作摩医图(陈著将其列为江南西道虔州虔化人,此处从《校笔》)12.7袁州(今江西宜春),共七人【宜春】释虚中、郑谷、张为(陈著将其列为江南东道福州闽县人,此处从《校築》)、王毅、吴罕【袁州】李咸用、杨變(陈著将其列为河南道號州弘农人,盖指其郡望,此处从《校笺》)12.8潭州(长沙郡,今湖南长沙),共二人【长沙】释怀素-作怀楚【益阳】释齐己一12.9邵州(邵阳郡,今湖南邵阳),共人【邵阳】胡曾一12.10连州(连山郡,今广东连县),共人【连州】孟宾于12.11禮州(澧阳郡,今湖南澧县),共三人、(陈著中无此人【禮P日】李宣古疑、李宣远疑宣古兄,据《唐才子传》列入)、李群玉一三齡中道第(无)一四剑南道第(十人)14.1)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共六人【成都】雍陶、苻载【益州】释僧鸾、苏换、雍裕之(疑为楚人,但其地不可确考,从陈著列于此处)、匆fe鹤一14.2蜀州(唐安郡,今四川崇庆),共人【青城】唐求一14.3眉州(通义郡,今四川眉山),共人【丹棱】释可朋一14.4(梓潼郡,今四川三台)梓州’共人【射洪】陈子昂5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5普州(安岳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部分地区一),共人【崇堯】陈持(陈著将其列为河南道亳州真源人,此处从《校笔》)一五岭南道第(六人)15.1韶州(始兴郡,今广东韶关),共二人【曲江】张演(陈著中无此人,据《唐才子传》列入)【翁源】邵谒15.2桂州(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共四人【临桂】曹唐【阳朔】曹邮【桂州】裴说、裴谐说弟一六唐宗室第(九人)太宗、玄宗、宪宗、德宗、文宗、僖宗、李廓程子、李昌符》(疑)、李约一七确切州县不详者第(十八人)*(表示据《校笼》录入而陈著未收者)17.1关中裴迪*17.2河朔刘叉、于鹤疑、高蟾17.3峡中李冶B李季兰卩*****17.4江南释法振、释栖白、常建、释护国、释景云、释文秀、任蕃或作翻*17.5江东刘驾夏侯审疑、*17.6江西释隐恋*17.7东川马逢*17.8究海马戴*17.9巴蜀李山甫5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八不详第(七十四人)18.1女诗人,共十九人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崔公达、张窈究、梁瓊、廉氏、姚月华、裴羽先、刘瑶、常浩、葛鶴儿、崔莺鸾(小说人物)、谭意哥(小说人物)、鲍参军妻文姬、张建封妾盼盼(应作张建封子情妾)、南楚材妻薛媛18.2诗僧,共二十五人一惟审、法照、广宣、无本、修睦、无闷、太易、栖、良乂、若虚、云表、子兰、怀浦、幕幽、善生、尚颜、栖擔、理董、归仁、玄宝、僧油:、清尚、智暹、沧浩、不特18.3其他,共三十人辛_、贺兰进明、崔兴宗、李穆、张彪、于良史、包子虚、古之奇、朱湾、郁浑、鲍溶、韩琮、韦楚老、贾驰、陈上美、崔涯、赵牧、纪唐夫、刘光远、唐备、戴、张鼎思颜应作戴司颜、李栖远、赵抟、谢蟠隐、褚载、孙启应作孙菜、司马札(似南方人)、苏拯、鬼第一九误收(七人)惠标(陈朝人)、惠f)il(梁朝人)、李群禾P李勸(《唐才子传》在《杨衡传》下附有符载、“”“”李群、李勸三人实无二李应作王简言、李元象二人,盖系视此四人为山中四友,但山中四友,,此二人籍贯不详)、(系于漬之误)、王周(宋人)、顾栖蟾(此人即栖鳩于渎,《唐才子传》误一以为为.人,重复列入)综上述考订,可知《唐才子传》实收唐才子404人,其中295人为籍贯可考,8人74者唐代宗室9人,确切州县不详者1,不详者人,误收7人。5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唐才子籍贯的分布格局上述工作只是对唐才子占籍情况的大致梳理,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唐才子籍贯,,根据初、盛的地域分布情况这里将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断限方法、中、晚唐及五代的划分方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唐才子籍贯的分布格局。以下略作说明:一一()以下图表数据来源均来自上述唐才子占籍考。唐才子占籍考中的六一到九,故不列入统计范围。所统计唐才子实际人数为,均系不知具体籍贯者295人。(二)图表中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唐才子的选定,以其主要生活和创作时间为主。8。Ij1170^—————-?—60-——jj醫霸五代50II■晚唐:_I豳一—^30一1睡盛唐li图2.1.1唐才子占籍时段分布图为能够清晰地表现出唐才子在唐代五个时段中,其占籍的数据分布情况,根据上图,绘制出下表:2.五道).1表1唐才子占籍时段分布表(开元十m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共计排名京畿道189131323关内道0000113」__6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都幾道21410513^河南道13028^河东道38101103^河北道4610606^山南东道06350\47山南西道000000陈右道031105U淮南道013149^江南东道202429812:^江南西道*011910342^齡中道000000^剑南道1233108」岭南道000426n总计1475779731294%*表示江南西道实际人数共有35人,但有有丨人所处时间段不明,故不列入统计,实际有效人数为34人由于以唐十五道中各道所辖地域范围过于宽泛,不易考查流动中的细节变化,故下表又以今地名作为考查范围:1表2..2唐才子占籍时段分布表(地区)地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总计排名陕西1810131334河南2\11361393_江苏1141693431山东12021613山西8mn0325j河北3802177J北京112037126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北063010OJJ四川11243118甘肃021104\501新疆0100\8安徽0164118浙江17U164412福建00538110278江西1186湖南010506n_广东00021317广西000224J5总计1475779236294讀墨::丨藝纖,藝_霞:應-100.20^:"“—一 ̄ ̄ ̄— ̄"?"^"""””04^r"*—■}1Ii='.1初唐盛唐中唐1/5|:图2.1.2唐才子各时段所占人数走势图对上述表格进行整理后,可以得出唐才子占籍的大致情况。以开元十五道为地域划分,唐才子占籍人数按高至低排列顺序为:1、江南东道2、江;南西道;3、,,6、7、山8、京畿道河东道河北道,都畿道;;南东道;河南道剑南道;10111213、淮南道;、岭南道;、晚右道;、关内道。山南西道和黔中道无。在一一二类区域江南西此基础上可进步分为五类:类区域江南东道;道、京畿道、6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东道和都畿道;三类区域河北道和山南东道;四类区域河南道、剑南道和淮南道;五类区域岭南道、晚右道和关内道。以地区划分,唐才子占籍人数按高至低排列的顺序为:1、江苏;2、浙江;3、河南、5、山西6、江西7、河北8、四川,安徽10、;4陕西;;;;;湖北;11、福建12、北京13、,湖南15、甘肃,7、广东18、新;;山东;广西;1;疆。一一在此基础上可进步分为五类:类区域为江苏和浙江二类区、陕西;域为河南和山西;三类区域为江西、河北、四川、安徽和湖北;四类区域为福建、北京、山东、湖南;五类区域为甘肃、广西、广东和新疆。三、唐才子籍贯分布的构成一,以上所制图表均为唐才子中籍贯确切可考者,其中有江西鄱阳的程常文人-.,由于所处时间段不明,故不计入表格。此外,确切籍贯不详者由于尚知其所处时间段及大致的南北地理位置,故亦可纳入以下分析之中。为方便起见,以下将表2一组数据二.1.1中的数据称为第2.1.2中的,表数据称为第组数据,确切籍贯不详者称为第三组数据一。由于第组数据的地域划分方式与第二组不同,故两者在不同时段的统计人数有些许出入,但并无较大差异,对结果分析亦不_影响。以下主要采用第二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因其划分方式更细,更有利于把握唐才子群体的变动。根据第二组数据的统计,唐才子群体初唐14人,盛唐75人,中唐77人,晚唐97人,五代31人。第三组数据初唐0人,盛唐6人,中唐5人,晚唐7人,,若以淮水为南北分界线五代0人。根据上述两组数据可知,初唐南、北才3:11、:5、中唐为:、::2。子人数比例为盛唐为41724晚唐为6534、五代为7由一趋势至晚唐时才发生逆转此可知,中唐以前北方才子的数量始终大于南方,这。如果观察这五个时段中南、北才子分别占有的人数,就会发现在初唐到晚唐的四个时段中,初唐至盛唐、中唐至晚唐是南方才子激增的两个时间段,盛唐至中唐南方人数没有增加一,北方才子也只增加人,呈现出凝滞的状态,而后便出现了南多北少的局面。6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如果就整个唐朝来看,66,,北方才子共1人南方才子共1人南北大致持,南方略多。观察南方各地平,才子主要集中于江苏和浙江两地,人数分别为40和41人(根据唐才子占籍考可知,江苏仅徐州有张碧、张瀛和张仲素3人,一剩余40人都为江苏南部地区才子)。在第组数据中,同样是以江南东道为才子占籍之最,,且人数高达83人比位居第三的京幾道、河东道和都畿道都要高出近60%的人数,由此看来,江南多才子所言不虚。如果进一步对第二组数据中的地区进行细分,就能够找到每个地区才子人数一最为集聚的个点或几个点。唐代才子群体在各地区的集聚点分别是,陕西地区的西安、河南地区的洛阳、江苏地区的苏州、山东地区的青州和陵县、浙江地区的湖州、山西地区的永济、安徽地E的贵池、湖北地区的襄樊、四川地区的成都、福建地区的福州和建瓶、江西地区的南昌和宜春、湖南地区的濃县、广东地区的韶关、广西地区的桂林、河北地区的北京(若以北京归为唐代河北地区),新疆一一地区仅列李白人,甘肃所属的秦安、临洮、武威、酒泉各有人。以上这些集聚点代表着唐代才子群体的汇聚之处,是唐代文化中的精华所在,而这些地方又是与唐代文化最为繁荣之地基本吻合的,可见唐才子的聚散对于唐代文化地区的兴衰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第二节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流动及原因一、唐代才子群体的地域流动开成三年,,年近古稀之年的李绅回首往事写下了《追昔游》诗集。在诗序“……中他满怀感慨地写道: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恨而作也。起梁谿,归谏署,。,升翰苑,承恩遇,歌帝京风物遭逸邪播历荆楚,涉湘沉,踰岭桥荒,,,哪。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泝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廉会稽,过梅里镇大梁。,遭逸邪,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59词有所怀,興生于怨,或隐显不常其言,冀知者于异时而己。才子亦是浪子。在一一《追昔游》里,行旅漂泊似乎成了衔接李绅生仕历的纽带。他如同叶孤舟,59李绅.《追昔游集序》.《全唐文》卷六九四,中华书局,1983.11200】重印,P734,()6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浩淼的宦海中沉浮不定,于某处的停泊是短暂的,无尽的却是遥远而未知的旅途一。然而,李绅只是唐才子中的个缩影。为薪露头角,唐代南北的驿道上何时有所停歇?那些行色匆匆的才子们各怀心事。行旅中的,奔走于大唐的每个角落山水名胜触动着他们的心弦,风土人情激发着他们的灵感,他们挥毫拨墨为途经之处覆上灵性与才情。这种人与地之间产生的文化互动,离不开唐才子们的地域播迁,在才子们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亦在改变着地域文化的风貌。鉴于此一,这里便需要对唐才子们的地域流动进行番探索。而唐才子们宄竟去过何处便成为了所有问题的起点一。下面将试图对唐才子们的行踪进行勾勒并作简单说明:一()如上所述,由于唐十五道所辖地域范围过于宽泛,不易考査流动之细,节变化,故下表以今地名为考查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属于今北京范围的地区,归入河北地区。表中所指越南地区是以今天的地区划分而言,在唐属于岭南道部分地区,故也纳入表中。(二)除五代外的其它时期,长安与洛阳两地的唐才子到达率均为100%,故单独列出,不纳入下表进行统计。"”"”(三)表中的陕西为除去长安之外的陕西境内其它地域河南为除;去洛阳之外的河南境内其它地域。“”“”(四)表中江南为未知确切所在地的长江以南地区之泛称,岭南为未知确切所在地的五岭以南地区之泛称,其数据可作参考,但不纳入分析。(五)表中数据均釆用百分比的形式,根据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五个时间段分别计入。柱状图中仅列有效数据。(即人数为零的区域不计入统计)表2.2.1唐才子各地域到达率时段分布表地区初唐盛唐M五代^陕西sm18.0%34.5%23.0%5.4%河南25.0%54.0%39.1%21.6%9.5%河北16.7%8.2%810.8%0^山西16.7%9.8%11.5%18.9%06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16.7%11.5%9.2%4.0%0甘肃16.7%4.9%390^^四川41.7%14.7%27.6%29.7%19.0%湖南23.0%21.8%27.0%0^湖北829.5%25.3%31.1%0^安徽25.0%18.0%14.9%21.6%0江西25.0%26.2%35.6%18.9%47.6%浙江m34.4%27.6%36.5%14.3%江苏41..7%37.7%333%29.7%28.6%江南814.8%6.9%00^广东16.7%4.9%610.8%19.0%^广西25.0%3.3%964.8%^^宁夏000^^云南16.7%0000贵州0050^福建4^5J%13.5%0^岭南08.2%3.4%1.4%0西北边庭8.3%400^^出塞0050^契丹80000^朔方01.1%1.4%0越南00^^吐蕃0000海南0001.4%0_|为能更直观地反映上表所列数据,下面将根据五个时间段对唐才子的地域流(动分别进行统计说明:下表中的陕西和河南地区均除去长安与洛阳两地,长安与洛阳两地的到达率均为100%)6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画^50.0%1:———..".— ̄—:40m....0%_:——.丨、—:…‘30.0%_—…—20M.,0%I1I1I:ktHtttoittditiXil.‘::概條谶H?::4?teE:m^mHfef;拾德髮电癍::::I1:遂度底g召拉a蛋蓉篇d義_:_:_漏:丨U”_:發雜截::耀"::i,::::1:1|::1图2.2.1初唐才子各地域到达率分部图初唐时期一,唐才子的各地域到达率从髙至低进行排列,第类区域为陕西、河南;第二类区域为浙江、江苏、四川;第三类区域为安徽、江西、广西和越南;第四类区域为河北-、山西、山东、甘肃、广东、云南第五类区域为湖南、湖北、;福建、西北边庭、契丹。『__酬響-?—60.0%T5SE—―丨—丨………丨…— ̄-^丨50.0%二;厂: ̄“?"■40.0%^—- ̄——30‘0%^_-:「:feiB:被^但供輕三MS^餐HimmWu锁,越!::vg扭節爱赛供遂EI:…:3:y装:切切1^當沒■::1:如§r:富:.图2.2.2盛唐才子各地域到达率分部图一盛唐时期,唐才子的各地域到达率从高至低排列,第类区域为陕西、河南;第二类区域为江苏、浙江;第三类区域为湖南、湖北、江西;第四类区域为山东、四川、安徽;第五类区域为河北、山西、甘肃、广东、广西、宁夏、福建、西北边庭、朔方。6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一.r中唐———45i.0%I40".0%JII’-_______—35__.0%1TSmI一30.0%f1一"——25.0%4H.!1I:拔?宏倒像擁H條菩:藤fe親三:俩#^黎Bfed拾條':::Erlf31:■:羅爾聽__:_:爾I::_图2.2.3中唐才子各地域到达率分部图一中唐时期,唐才子的各地域到达率从高至低排列,第类区域为陕西、河南;第二类区域为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第三类区域为湖南、安徽;第四类区域为河北、山西、山东、广东、广西、福建;第五类区域为甘肃、贵州、塞外、朔方、越南、吐蕃。^■_-——-".^〒w”;Ji:40OOO.■,.,”<:,-.,似!每 ̄35.00%j1'.:、30.00%Iy,M丨糊画鎖_;'-——2500%jJ.j—-—20——I.00%IaI1500%- ̄—.II1IIIII1EflSSBtetfex^…::B德与乏奮4?:"SIS載:翁猶?日:__40城宏猢値诞糊14袭I:-:3a:!遂!1EPia赛:赛:供y,妄讓纖i艇f#扫a監:讀媒?A3?TT::;J觀■尋:紅;>;::ta|:;图2.2.4晚唐才子各地域到达率分部图一晚唐时期,唐才子的各地域到达率从高至低排列,第类区域为陕西、河南;第二类区域为浙江、湖北、四川、江苏、湖南;第三类区域为安徽、山西、江西;第四类区域为河北、甘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塞外;第五类区域为山东、宁夏、西北边庭、朔方、越南、海南。6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繞:;:?y:<;s!i2^!1:S〔i.;2:::::I,41::纖丨養_:‘::::::f;r.::fef:t::.m暮:::■月I;:f7e:■■iii?感:‘-,?一'■'.I5000%1."二二“:一.0讓?;;45Di|i^P40--■-.00%.rj■■■35.00%I-?"—-,-30 ̄— ̄ ̄— ̄;.00%;|—-25.00%?■mm ̄"“—m:;=:H■"■——— ̄;10.00%=HJB:■■巧--?-——— ̄—?——B—-ioot:?■■:bn■[|ji^?補M...i;'??ticnc—?"I■OV.^^^!fP^IjP^P^^SI■丨?■y十I|^陕西河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图2.2.5五代才子各地域到达率分部图五代时期一二,唐才子的各地域到达率从高至低排列,第类区域为江西;第类区域为江苏;第三类区域为四川、广东;第四类区域为浙江、河南;第五类区域为陕西、广西。整理上述图表数据,按唐才子到达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可得出下表:表2.2.2唐才子各时段地域流动到达率排序表第一类区域第二类区域第三类区域第四类区域第五类区域一初陕西、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北、山西、湖南、湖北、唐四川广西、越南山东、甘肃、福建、西北边广东、云南庭、契丹盛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河北、山西、唐江西安徽甘肃、广东、广西、宁夏、福建、西北边庭、朔方中陕西、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北、山西、甘肃、贵州、唐浙江、四川、山东、广东、塞外、朔方、M广西、福建越南、吐蕃_晚陕西、河南浙江、湖北、安徽、山西、河北、甘肃、山东、宁夏、6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四川、江苏、江西广东、广西、西北边庭、朔湖南福建、贵州、方、越南、海m五江西江苏四川、广东浙江、河南陕西、广西代I二、唐代才子群体地域流动的原因一代陕西和河南由于是唐代两京所在,故终唐,几乎成为了所有唐才子的必经之地。这也就意味着,陕西、河南两地多是出于政治性的流动,主要表现在求仕和入仕等活动中一。在求仕活动中,科举取士是最为核心的个原因。虽然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但不为进士者终不为美科举的局面异常残酷,因而唐才子们背井离乡,为赴举应选从天南海北集于此处。除了科举之外,亦有,或行卷干谒,不少才子或隐居步终南捷径,或游幕以求仕进的这些均属为求仕而进行的地域流动。入仕活动则主要是指来陕西、河南两地为官的,其中包括释褐授官、升迁e谪等原因。当然,唐才子们来往此处尚有游历、移居等原因,但都是由求仕和入仕两者衍生而来故可视为其中的一部分。,次于陕西、河南两地的主要是以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为主的江南地区以及以湖南、湖北为主的两湖地区和四川地区。从这些地区的流动原因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是相对于唐才子的流动目的而言的。就,主要是指因某些原因北上或南下而途径这些地方间接流入而言,其中尤以水路稠密的江南地区和两湖地区较为突出。就直接流入而言,多是出于避乱、炬官和游幕,并由此衍生出移居、游历等流动原因。其中因避乱或游幕而流入这些地区的,主要发生在中唐以后的时期。以广东、广西为主的两广地区及云南地区和山东、山西及河北地区,虽然在唐才子流入人数上大致相仿,但其流入的原因却有所不同。两广及云南地区由于距两京为偏远,故流动原因多为配流、艇谪,或因赔往更南之地而途经此处。中“?一王定保.《唐摭言》卷《散序进士》0.985年P3.[五代][]中华书局,1,7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以后,游幕者才渐渐增多。相较而言,山东、山西及河北地区因柩谪而流入的较少,而来此游幕则是主要的流动原因。以甘肃、西北边庭、吐蕃为主的西北地区,以福建、越南、海南为主的岭南地区,以贵州、宁夏为主的西南地区和以朔方、契丹为主的北方地区均是唐朝的边界之地,故唐才子在这几个地区的流入人数最为稀少。对于战乱频仍的西北和北方地区而言,除游幕外,便是与从军征战有关。而岭南和西南地区,除游幕外,一重要原因柩官也是,此外亦有来此躲避战乱的,但多集中于五代时期。总之,就以上流动原因来看,唐才子北上多与仕进有关,此点在中唐以前尤为突出。而其南下的原因则与艇谪、配流、避乱相关,,直到中唐以后藩镇兴起游幕活动才日益频繁的在南方地区展开。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的藩镇幕主,即实际的文化核心者又多是朝廷委派的北方才子。数据表明,两京的到达率为100%,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唐才子均到达过两京且因科举而滞留两京、游历,干谒者不在少数。因此可知,向南方流动的唐才子不是北人便是深受北方文学熏染的南方本土才子一。因而终唐代,虽然自中唐后,文学向南方有所偏移,但其主干仍以北人为主。不能因在此期间流入南方的唐才子增多,便认定唐代文学的话语权已掌握在南方手中,这种偏移与其说是文学重心的偏移,不如说是文学场一种开发所的偏移,它实质是北来才子对南方地域文化的。第三节唐代才子群体与地域文化的关系-V地域文化对唐才子的文学触发一对唐才子而言,无外乎受到两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其所在本土的地域文化,二则是其流动地域的文化。这两种地域文化对才子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割裂的一。本土的地域文化所赋予唐才子的是种先天性的文化审美观念。此点在吴承一“学的《江山一一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之助》文中就曾提及:从行为感应地理学的角度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温度、山川、水土、物产不但影7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响着人的体质,也影响着人的气质、感觉、情绪、意志、乃至个性。因此“”62对于诗人的审美理想,也自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审美观念反映在唐才子的作品中便形成了具有其独特个性的文学风格。可以说,本土地域文化造。就的是唐才子文学审美的潜意识,奠定的是其初始的文学基调但唐代才子的流动性很强,在几经辗转之后,别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自然会触发其不同的心灵体验。当他们用其固有的文学审美将他乡的风土人情咀嚼之后,又会品味出另一番滋味。“”唐代才子大部分的诗作是在路上完成的,且不少是有感于旅途所作。因此才子所流动地域的文化对于其文学创作具有一种触发作用一。作为唐才子之的63“”张说晚谪岳阳,诗益悽婉,人谓得江山之助。这种江山之助实际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内涵一。自然地理是种直观的外在文化。戴伟华在《地域一L文化与唐代诗歌》书中认为,区域文化包含ii川、名物、风俗、语言和音乐等M一方面。李德辉则在《唐代交通与文学》书中更为具体地对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概括,他认为主要包括某地气候、温度、水土、物产、山川形势及其审美特征65等自然地理对于才子的触发是直接的,如浙江义乌人路宾王在《帝京篇》中。“”66,写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便是受到长"安山川、名胜的触发。生于河南的白居易在《东楼南望八韵》中写道:鱼盐聚”67为市,烟火起成村,又是受到江南名物、风俗的触发。又《唐才子传校美》68“卷五《刘禹锡传》中提及刘禹锡被e夔州时,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声伧彳宁。禹锡谓屈原居沉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一吴承学.《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m.《文学评论》1.江山之助〗990年第2期,P562同上,P52.63一傅游谅.《唐才子传校笺》第册.中华书局.M,1987年,P138[] ̄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M年P66P76..中华书局,20,[]0565.《唐代交通与文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李德辉,2003年P354[66路宾王.《帝京篇》〉.《全唐诗》卷七十七,中州古籍出版社,P385.67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P2265.,中州古籍出版社68“”盖误应作變州原文作朗州。傅璇琼.《唐才子传校笼》第二册卷五《刘禹锡》,中华书局1989年,,,P487.7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9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辞》十篇,武陵人悉歌之,记述了刘禹锡依当地人的语言音韵进行文学创作,即是受到了当地语音的触发。由此可见,自然地理对于唐代才子的文学创作大多是一种源于感官的直接触发,是因异地风光与才子一天然禀赋相互冲突后在其心中引起的种激荡。相对于自然地理而言一,人文地理则是种更为深层的触发过程,它的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格民情等。人文地理对于才子的触发是间接的,“”71如王贞白《金陵》: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金陵城是为其所见,而六“朝烟云乃是其受背后的人文历史而发出的咏叹。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72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扬州夜景的背后透出的是富贵温柔乡的缠绵之“意。又如:,吕温《闻站有感》秋月三五夜,贴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执澜”73。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其笔下的长安景致是其感知背后政治意味的一幕布景。事实上,许多才子往往受某地人文地理的感染,对深层次的历史一变迁或自身境遇感时伤怀,种情愫而反映在其诗篇之中。因而从而触发出,人一种文化的浸润文地理对于唐代才子的文学创作是,是与才子情怀契合后倾吐才子心声的一个引子。因此,在本土地域文化陶冶下成长起来的唐才子们,在之后的地域流动过程一中,所受异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冲击便是触发其进行文学创作的种冲力。“正如沈德潜说:诗人不遇江山,虽有灵秀之心,俊伟之笔,而然独处。寂无”74一吐其堆阜浩激之气?也正因如此见闻,何由激发心胸,,诗人们才会认为“”诗不发扬因地小,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提升文学创作的境界。96此处云《竹枝辞》十篇。.,盖原文误,应作九篇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笼》卷五《刘禹锡》,中华书局丨987年.,P4887。李德辉?通与文学》..《唐代交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P354[]一王贞白.《.《全唐诗》卷七百.金陵>〉,中州古籍出版社,P361772一王建.《夜看扬州市》.《全唐诗》卷三百,中州古籍出版社,P1548.”吕温一.《闻姑有感》.《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中州古籍出版社1.,P88947—.《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J.《文学》转引吴承学江山之助评论1990年第2期,P56.[]7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唐才子对地域文化风貌的改变一戴伟华在《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书中曾指出,唐代的文化可分为强势和一世弱势两个区域,北方为文化强势区而南方则为文化弱势区。虽然,终唐,文“化中心都未能南移,地域文化的差距在整个唐代始终存在。但不可否认南方文”75一化得到了定的发展。这种发展,或者说对于弱势地区文化风貌的改变,本文认为是与唐才子的地域流动分不开的。第二节的统计数据表明,唐代地域文化的强弱程度与唐才子的流动到达率是成正比的一,即唐才子群体在某地流动率的高低是衡量个地区文化发达程度的维一度之,才子的流入率越高,该地的文化往往越繁荣。尤其是属于第二类区域的江南地区、两湖地区及属于第三类区域的两广地区,由于唐才子的大量流入,使一其荒蛮的文化风貌为之变。唐才子对于地域文化风貌的改变,主要反映在两个一一方面个方面是指对地域文学能力的提升,这点在南方弱势文化地区表现。第的尤为明显。首先,唐代几乎所有的才子均曾到达过两京,而后或因及第归乡,一路南下或因IE滴南下,强势文化区域的精英文化随唐才子,向弱势文化的南方区域散布开来。南方的文士惊异于北来才子的文采不凡,纷纷效仿其文风,甚至不远千里汇聚于其所居之处。这些都使得南方的地域文化能够汲取北来文化的养一一。,分而为之振其次,相对于南方北来的才子在政治上往往具有定的优势,一,与北来才子建立社会关系故对于地处偏远南方的孤寒之士而言,不失为条仕76进的道路。如白乐天典杭州,时徐凝与张祜同至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一较诗艺,,白居易荐徐凝而抑张祜结果徐凝中进士而张祜未第。又元稹在越前77后八年,所辟幕职皆当时文化。这些都对提升地域文化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另方面的改变则是指对地域文学意象的塑造。从唐才子现存诗篇来看,对于江南、京畿、边塞等区域的描写大致具有共通的特征。如写江南则着意突出江“”78南的灵秀之气,。,,以至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使江南风月情浓意象柔”?《地》.中华书局.戴伟华域文化与唐代诗歌M,2005年,P161[]76.《唐摭言》卷二《争解元》0.中华书局1985年P14.[五代]王定保,[]77一百六十六后晋]刘拘.《旧唐书》卷0.中华书局,1975,P4336.]年[[78广陵诗》〉权德舆.《.《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八,中州古籍出版社,P1659.7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媚如女子。写京畿则着意濱染京畿的王者之气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如”79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使京畿气宇非凡,散发着王侯"”贵气。写边塞则着意刻画边塞的苍茫之气,如冰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使边塞雄浑苍健一,散发着阳刚之气。这些特征虽是地域固有的风貌之,但身在其中的本土文士或早己习惯了眼前的景致,未必能如流入此地的才子们洞若观火,对地域所展现出的最为异质而突出的特点进行描摹。这些诗篇中的地域特色随着一才子们的播迁而辗转散布,并最终使地域文化风貌形成了种独具个性的文学意象。小结:作为唐代精英文化代表的唐代才子群体,掌握着唐代文化的话语权。他们的创作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其他普通文士的吸引,对唐代地域文化风貌的改变具有直一一接的影响。当然,这并非是种单向片面的影响,而是种互动的关系,概括而“一一”81言,这种关系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方面又是人的自然化。地域文化能够赋予唐才子以不同的文化体验,从而触发其才思,激发其文学创作灵感。而唐才子在地域间的流动一,又将唐代最为精英的文化散布开来,仿佛条文化脉络自两京倾湾而下,随着东西南北的交通骚路向四方散播流传,滋润着弱势文化地域的贫瘠土壤一。事实上,这种人地之间的互动关系亦是种相互塑造的关系,在才子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意象的同时,地域文化也成就了才子之名。97卢照邻一《》.《中州古籍出版社P240..长安古意全唐诗》卷四十,,沈检期.北二首>〉.《全唐诗》卷九十七.,中州古籍出版社,P483一吴承学.《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J].《文学评论》1990年第2期,P52.7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唐代才子群体的文化活动及其心态第一节唐代才子群体的文化活动类型是纵情诗酒于江湖之间?这既是对唐才子文化活,还是建功立业于庙堂之上动的高度概括一,亦道出了纠缠于唐才子心间的种矛盾心态。可以说,文化活动拼凑出唐代才子群体最为重要的一条人生轨迹,他们所留下的大量诗篇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因此,文化活动既是触发唐才子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发“”“”一扇心灵窗口江湖现唐才子文人心态与价值追求的。此节便依循着与庙堂这两大线索,试以明晰唐代才子群体中的文化活动。_:唐才子的诗意生活、江湖1.1友人唱酬以诗会友是唐才子与友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才子与友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离几乎都是由这些唱酬的诗篇串联起来的。唐才子之间有时未见其人,但闻其诗,便已心生倾慕,萌发结交之意。一一贺知章离世后,李白忆其当年与自己相识之场景,字句仍历历在目。他写道:一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见余,呼余为请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82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直呼李“”。贺知章初见李白,慕其诗名,而白为谪仙人甚至还将自己的金龟解下,与李白换酒为乐,其言其行胜似多年的挚交。又如孟郊:83性介一,不谐合。韩愈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一忘形交孟郊性格冷僻见便能与之为,且颇多唱和,,不合群,但韩愈一往来频繁。由此可见,唐才子之间的交往带着股简单、豪爽的。亦是因诗结缘“”一江湖气概,,,旦认为对方与己诗意相通便会欣然将其视为友人并与之唱。酬往来,切瞎诗艺如白居易:82一■》第册\1,.傅玻综.《唐才子传校笔.中华,丨9875月,P385引孟榮《本事诗》]书局年高逸[83傅被掠.《唐》第二册M.中华书局987年5.才子传校笔,1月,P504][7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居易长庆二年以中书舍人为杭州刺史,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皆文……元稹镇会稽筒竹盛诗来往学士,悉生平旧友,日以酒寄兴,参其酬唱,毎以。S4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85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86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同为才子的白居易与元稹,在政治上都受到党派的倾乳和排挤。相似的际遇与相仿的才华使二人惺惺相惜,在跃地终“一日沉浸诗酒:报君,以筒竹往来酬唱。白居易曾自太湖寄诗元稹云事君应羡,”87五宿澄波暗月中。说其接连五日在湖心泛舟,可见白居易浪迹江湖的诗意闲适。唐才子之间的唱酬内容有很多,赠别友人、凭吊悼念都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及第一。不待调官,言归省觐。自状元以下,时名士大一夫,及诗人李嘉祐、李端、韩劫、钱起等,大会赋诗攀饯别。以布衣,才名如88此,人皆羡之。上述材料记述了赠别冷朝阳的盛大场景。李嘉祐、李端、韩翊、钱起等均位列大历十才子之中,赠别场面甚为隆重。既可见冷朝阳诗学才华之高,亦可见唐才子对赠别活动的重视。(郎士元)与员外郎钱起齐名。时朝廷自丞相以下,出牧奉使,无两君诗文89祖饯,人以为愧。其珍重如此。时人以为若无郎士元或钱起的赠别诗文,,便深以为愧。由此可见赠别虽是友人之间表达情谊的一种方式一,但在唐代赠别赋诗更是种才子之间相互追捧的文化活动。唐才子的诗才和诗名能通过这个活动得到印证。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48.《》.》《.傅坡琮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1987年5月,P10,引《唐语文学》[M]中华书局林卷三傅坡琼.《唐才子传校笼》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丨0,引张表臣《珊糊钩诗话》.86.《白氏长》白氏文《刘白喂和集解》.唐,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P548]白居易庆集集卷六十本[87傅坡琼.《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中华书局87P引范成大卷五〇《杂志.M],19年5月,丨1,》[傅镟琼.《唐才》第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07.子传校笼册[]98傅玻琮一.《唐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987年5P527.,1月,7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一一无可《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此诗乃无可凭吊殷亮藩所作。文宗大和二年(828)秋冬,姚合、马戴、无可一、雍陶、贾岛诸人同在长安,集宿姚合宅,怀念殷务藩。这些唐才子们齐聚堂,,为他们共同的友人殷亮藩赋诗凭吊。唐才子之间的这种生死情谊在孟浩然身上又有戏剧化的表现: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勤疾而终。90孟浩然与王昌龄是故交,其病稍见好转便忍不住与友人把酒言欢,结果竟因“士为知己者死”食鲜而疾,真可谓。一些大规模的唱酬活动一除了上述这些形式之外,亦有。种为唐才子自发性“的联唱活动,如鲍防等人《经兰亭故池联句》及多至五十七人之联唱,应作于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鲍防任浙东从事时,这种大规模联唱的盛况,正与当时江南“””文士登会稽者如麟介之集渊薮的情况合。又如李季兰:“”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山气日夕佳。,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92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一另种则是由朝廷组织的应制性联喂活动。这种唱酬活动以宫廷诗为主,以“”江湖气概一顺应帝王为主旨,与唐才子以诗会友的不属同类型,可留待下文讨论。1.2隐逸“一陈弱水在《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书中曾说:在唐代前期的思想世界,就大局而言,儒家和佛道传统各有所司,呈现着分工的态势,这就是本文”93所谓的二元世界观的意思。在儒释道三种思想并行于世的唐代,隐逸亦染上M一傅坡掠.《唐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372.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P75[]W一傅镟琮.《唐才子传校笔》第册.中华书局,丨987年5月,P328.[M]93陈弱水.《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M].2009年.10月,P1087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这层色彩一心隐逐渐泛化。有些学者认为唐代的隐逸是条由真隐向”94“”“”的精神之路。所谓真隐便是终身不仕,而所谓心隐则是指半官半隐95“一的吏隐生活,《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书中曾述及贾晋华在群研宄:唐文'’一一宗大和三年(829),白居易提出中隐说,强调种身心自然合的新吏隐”96“”“”观,与传统吏隐观之强调身心分离不同。真隐与心隐大致是道教与“”一一佛教于隐逸的种投射。但除此之外,尚有种隐逸与此两种情况均有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隐逸观。这种隐逸实际上只是一种暂时的蠻伏,其最终目的乃是用世。因而,唐代的隐逸大致包括了布衣终身“”“心隐”“”的真隐、半官半隐的以及待时而飞的假隐。这三种隐逸现象体现了唐代儒释道思想对文人行为的一种影响,它们在唐代才子群体中均有具体的表现。“一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诏曰:鸿有泰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虽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有司其费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礼者,忠信所薄,置酒。拜谏议大夫,97固辞,复下诏许还山。从以上记述卢鸿的史料来看,卢鸿对于玄宗皇帝的再三征召并不热衷,至东“”“”一都后谒见不拜,授官又固辞不受,当属真隐。如卢鸿般彻头彻尾的真隐“”者在唐才子中甚为少见,更多的则是因仕途不顺等诸多外力因素影响下的真隐者。贞观初,以疾罢归。河绪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摔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鬼雁、碎药草自94“”“”?《论盛唐、和心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高春燕中唐隐逸诗人的真隐P,20045P37]95同上.96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丨年6月,P102.[97一傅璇琮.《唐册[M,才子传校美》第.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76.]7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98。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一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他与王通样,因为政治理想受到挫折而最终隐居不仕。相对于儒者王通而言,道家无为的思想在王绩的隐逸中更加明显。在”贞观初年一“,最后次以疾罢归之后,王绩便不再踏上仕途。虽然可以把王绩的纵情诗酒当作是一种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宣泄,但其用世之心无论是在行为上“”一还是在诗作中都已很少表现。,亦算是种真隐“”“”当然,在唐才子中,心隐才是最多的情况。心隐反映的是唐才子在仕与隐之间的一种权衡。有些唐才子虽然也常常感到政治抱负难以施展或是仕途一多抖,但却从不打算彻底出世,而是在仕与隐之间寻找种平衡。如王维:驾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剧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琴樽自乐。、崔兴宗游览赋诗W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王维虽仕至尚书右丞,亦蒙皇帝赏识,但在历经安史之乱的生死磨难之后,“更加骂信佛教,寄情于山水。甚至晚年将宅院变为寺院,可谓宦海隐者,乃属心”“”隐。当然,既有如王维这般身在官场,心在物外的心隐者,那便自然也会一“”“”有些身在物外,心向官场的假隐者。这些假隐者大多以退为进,往往以暂时的隐逸等待出仕的时机。如吉中孚:“”初为道士:旧山连药卖孤鹤带云归。,山阿寂寥。后还俗。李端赠诗云,“”卢轮送诗云: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吉中孚为道士便是意在步终南捷径101,而非真心向往隐逸的生活。果然不多久,,吉中孕便来长安,谒宰相名满京城。“,“”江湖,一隐逸与庙堂之间的座桥梁。无论真假,唐才子们几,是架在一乎都曾走过,都曾游走于两点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隐逸逐渐从种避世的手98—P.同上lP14,lM一》 ̄.《册.,..傅镟踪唐才子传校笺第[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300P302据傅璇掠考证,并无丘丹傅游琮.《唐才子传校笼》第二册.,19875月,P14.[M]中华书局年。“”||同上。,储仲君注:中孚之入道,意在步终南之捷径,李端此诗己露微旨8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段转变为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一、种飘逸淡泊的审美情趣以及种清新脱俗的风骨格调一,并最终演变为唐代才子群体的种文化活动。盛唐时兴起的山水田园诗便是受到这种文化活动的影响。不过,更重要的是,隐逸缓和了唐代崇尚事功的社会风气,对于才子心态和精神面貌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二、庙堂:唐才子的功名之心2.1宫廷应制一宫廷应制诗是初唐诗歌创作的主要形式。在这阶段,唐朝对于诗歌的审美尚不成熟,大多只是继承南朝遗留下来的绮丽诗风而己。罗宗强在《唐诗小史》“”I。2中认为,奉诏写诗,奉诏和诗,既没有真实感受,也没有真实感情宫廷应制诗更像是词藻的堆砲,君臣之间的文字游戏,其目的除了歌功颂德、迎合帝王之外并不具有实质的意义一。但从另个角度来看,既然宫廷应制是为了帝王而作,那便也说明唐代的帝王对于诗歌是有需求的。从遗存的应制诗来看,宫廷应制诗的类型主要有宫体诗、奉和诗、游宴诗和边塞诗几类。迎合的对象除了帝王外,尚有太子及诸王等,总之是为皇族服务的。帝王在宫中集会、宴饮,出宫巡幸、游览名胜等活动中都会请文馆学士扈从左右,以应和助兴。如宋之问:后游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虫L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i"3,更夺袍以赐。“。诗歌由于受到了帝王的喜爱与扶持,而逐渐浸染了整个唐代社会诗人们一被擢拔至清职高位,文学成为政治体制中的个独立部门和重要分支,其重要性”甚至被认为超过了儒学。由此,天下文士莫不苦练诗歌,以求晋升之道。而一对于本身就以诗学才能见长的唐才子而言,宫廷应制不失为条加官进爵的捷径。如杜审言:罗宗强.《唐诗小史》.百花文艺出版社008P4.M,2年1月,[]""一傅斑琮...《唐才子传校笼》第册中华书局,1987年5月,P88[M]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6月,P64.8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武后召还,将用之曰:卿喜否?《欢喜诗》,,问审言舞蹈谢。后令赋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可见一,宫廷应制诗的创作已经成为唐才子在仕宦中项基本技能。景龙年间,一宫廷应制诗的创作尤盛。,高宗所设立的修文馆实质上已成为种文学机构据二1G7。贾晋华考订,景龙年间修文馆学士大致有如下十八人,其中有五人为唐才子表3.1.1修文馆学士中的唐才子李宗赵韦李刘崔郑刘苏崔李褚卢桥楚彦嗣适宪堤情子颞日迥无藏BS±^m^量用5________v_李张薛武杜阎徐韦刘沈宋马徐專乂说稷平审朝坚元允检之怀彦羲-tsmm____^__^____5____^VVVV、到了玄宗时期,由于玄宗对诗歌音乐、舞蹈都颇为着意,因而对宫廷应制的需求更加庞大。比如开元十五年,张燕公往朔方巡边,玄宗组织了大规模的赋一种重要形式诗赠别会为之饯行。除赋诗外,填词助兴也是宫廷应制的。唐人每“”“‘’‘……逢节日便喜欢组织踏歌活动。踏歌,歌时以足踏地为节唐代的踏’……结合音乐歌、舞蹈、诗歌文学,成为帝王宫廷间及民间喜爱的游艺表演活动”I?8“”。唐代的踏歌是以相同的曲调配上不同的歌词反复歌唱因此朝中文士需要为此填写大量的踏歌词。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傅镟琼一.《唐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9年5月,P7].187CI6同上.,P45同上,P44.‘《’陈正平..唐代的踏歌之风》[q东海中文学报,2004年7月第16期,P丨441°?P.同上1,168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一一张说口二《十五日夜御前号踏歌词首》这首由张说所写的《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便是描写元宵夜宫中内外喜庆盛大的踏歌景象。除了大型的节庆活动,帝王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幵唐才子为其创作诗词。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苟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一时之名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笔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11G《清平调》词三章。,宫廷应制诗在整个唐代未曾断绝,虽然它在诗歌内容上缺乏深度,但却因接近政治权力的中心,而备受唐才子们的青睐。同时,帝王对文学的喜爱与唐才子因文学而身显的事实也令下层文士与普通百姓大为鼓舞,唐代崇文的社会风气亦由此受到极大的推动。2.2科举一一一年,是唐代全民参与的场文学狂欢度的科举。围绕唐代科举而产生的文化活动更是花样繁多。唐人重视科举,自然是看中科举所能带来的为官资格。⑴但据袭鹏程考证,由科举入仕所能获得的官职品阶只有从九品上。这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考试制度之所以还受到社会上下如此追捧,恐怕更多的便是出自一。,于对文学名分的珍视因此对于唐才子而言,科举并不是场孤立的考试,它一应该是与由科举衍生而来的文化活动起一,构成了种名与利的体系。一一即使是文釆出众的唐才子,进京赴考对他们而言也是件志志不安的事。一一一方面,十年磨剑,究竟能否举登第实在令人悬心不已。另方面,进京赶考的旅途也是异常艰难。如《唐披言》中所述:一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笼》第册.中华书局M,1987年5月,P388,引唐李濬《松窗杂录》.[]1"襄鹏程.《唐代思潮》.商务印书馆714.M],200年9月,P2[8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清。诸僧厌急,播至,巳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2巳了各西东,惭愧闺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王播出身贫苦,赴考途中住不起旅店,曾客居在寺院之中。寺院吃饭需要敲钟,但寺中的和尚们却故意不敲,以致王播常常饿肚子。待到王播金榜题名,故地重游时,回首往事的他不禁感慨万千。事实上,像王播这样出身贫寒的唐才子“”大有人在,如郑隅在其诗中叙其赴考狼独之状为枯肠渴肺忘朝饥。聂夷中曾“”"因兵革事滞留长安,结果阜裘已弊,黄粮如珠,调华阴县尉时,其所剩惟”一琴书而已。逆旅之艰辛可见斑。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旅途与未来,举子们只能寄希望于神明,大量尊奉神明的诗篇便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诞生于逆旅途中。一处于应举必经之地的华山,成为了举子们尊奉最多的对象之。踏澄名场三一十年却始终未能第的李山甫曾在《雨后过华山庙》中写道:华山黑影霄崔鬼,金天□□门未开。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桕吼如雷。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一一李山甫《雨后过华山庙》他将科举场上的失意怪罪于华山神的不显灵,以宣泄多年不遇的愤懑之情。除了上述舟车劳顿的逆旅生活外一,行卷、纳卷是举子需要攻克的另大难题。唐代的科举早在试期之前,,便早已拉开了帷幕。为了使自己能榜上有名应试的举子们早己奔走于社会名流。、达官显贵的府邸之间这种向文坛、政坛上有名望者投献诗卷的手段,。除此之外被称为行卷,再向主司官纳省卷的,则称为纳卷。“3在唐才子中,以行卷、纳卷未雨绸缪的为数不少。如元结:“2[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0].中华书局,1985年,P97.“3.《唐代科举与文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傅游琼,2007年9月,P2498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天宝十三年进士。礼部侍郎杨漠见其文曰:第慝子耳。遂擢高品。后"4举制科。唐才子元结以其《文编》纳于有司,得到了礼部侍郎杨浚的赏识,因而得以一举擢第。白居易曾谒顾况而受其嘉奖,杜紫薇也曾受到吴武陵的赏识而被擢拔。行卷、纳卷的好坏对于擢第具有直接的影响。不过,并非所有的唐才子都是那么。幸运。比如许棠,屡试不第,久困名场落第之后,四处奔走投卷,如此便是三十年。他在《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中历数自己种种艰难,望能得有名望者之青眼而拔于泥涂之中: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径折啼猿树,,岩荒喷月泉。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浙浙复栖栖,人间只自迷。终年愁远道,到老去何溪。始见红叶落,又闻黄鸟啼。不因趋大歸,谁肯暂提携。童蒙即苦辛,未识杏园春。谩倚无为日,还成不偶人。乡程长恨远,旅梦亦愁贫。天地虽云广,殊难寄此身。春闱久已滞,秋赋又逢停。选士疑长阻,伤时自不宁。秦城还逐梦,楚徼影随形。此去吟虽苦,何人更肯听。孤立时全塞,求名势转难。身多离下国,分合阻长安。越鸟啼春早,,蛮花送雨寒。丘门沾顾重未别欲闹干。一一许棠《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一许棠及第时己是知命之年,却云:自得第,稍觉筋骨轻健,愈于少年。则知一名乃孤进之还丹也”“5又如公乘亿一。举不第后便漂泊在外三十年,以图再起。其妻听乡人误传,,以为丈夫已客死他乡便自河北前来迎丧,结果在途中。却遇见了公乘亿,妻子找人去询问站在对面的。夫妻二人相视许久却不敢相认,二。,公乘亿这才确信的人不禁抱头痛哭,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旬日后公乘亿终一于登第。由此事可以想见,为求第而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甚至客死他乡的举“4一傅玻掠-《唐才子传校笼》第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514.“5傅玻琼.《唐才子传校笼》第四册[M].中华书局,丨987年5月,P23.8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不在少数一。而支持这些举子在极度困厄之中仍百折不回的大动力,便是及第后接受万人庆贺的典礼仪式。“进士放榜后,主办官员将登第者姓名写在黄花笔上,派人送去报喜,称为'’‘’一一榜帖,也叫金花帖子。登第者获知消息后,面将金花帖子寄回家,‘’面要诣主司谢恩,再进谒宰相,名为过堂。然后等着开曲江宴,去慈恩塔题”"6一名一。《唐摭言》卷三对这欢庆场面有番详细记述:逼曲江大会,则先嚴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日一。故曹松诗云: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日春。,敕下后,人置被“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逢花即饮。故张籍诗云:无人不借花园宿,”到处皆携酒器行一。其被袋,状元、录事同检点,阙则罚金。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弹述。消巢寇川之乱,不复旧态矣。由此可见,,唐代进士及第并非只是文人团体的盛会更是整个国家社会的盛会一。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参与了这场文学庆典。热闹的气氛与朝得名的喜悦刺激了文人的创作欲望,大量的诗作由此而发。杏园宴,因皇帝赐宴于曲江之西的杏园而得名,曲江流饮与慈恩寺题名乃是这项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一,生难得,登塔题名,且又是行发才情的绝佳时机因而历来受到进士们的重视。如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踌踏之情溢于言表。又如刘沧《及第后宴曲江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由于大雁塔曾遭到多次破坏,存留的题名帖已十分稀少,现在己很难看到唐代进士题名的全貌。但从唐才子的诗文中,依然还能感知到当年题名的盛况。n6龚鹏程.《唐代思潮》[M..,20079月,P220]商务印书馆年“7[五代]王定保?《唐fi言》卷三《散序》丨0].中华书局,1985年,P33.8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游幕从《唐才子传》来看,几乎所有的唐才子都曾有过游幕的经历。引发唐才子“”一一二。游幕的原因虽有很多,但归结而言无非功名字方面,科举取士虽是条常规的入仕途径一,但每年及第者却是凤毛麟角。即使烧幸及第,也只是获得个为官的资格"”一,之后还需经过身言书判的绘选之试,才能获得官半职。以一上过程虽已颇为繁复,但还属最顺利的情况。若是不能举登第,几十年滞留京师者亦不乏其人,此间辛酸苦辣,非常人所能想象。因而对于唐才子们而言,想。要求取功名,有时不得不另谋出路一相较于科举的艰难,幕府却为文人提供了条非常诱人而可观的入仕道路。由于中唐后期,藩镇权重,中央地位下降,幕府的自主权日益扩大。幕主为长久一些礼贤下士的手段广泛的延揽社会英才计,不得不釆取,以。时杜惊尚主,出守遭阳,宣古在馆下,数陪宴赏,谐慢既深,惊不能忍,忿“其戏己:,辱之,使卧于泥中衣冠颠倒。长林公主素借其才,劝曰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平阳之誉乎?遣人扶起,更以新服,赴中座,使“8宣古赋诗。“《云溪》中云,友议:李宣古数陪游宴每谵戏于座,或以铅粉铮其面,或”“9以轻绡为其衣杜惊乃唐藩镇重臣,李宣古如此轻侮戏弄,其尚能忍让再三。“”且在其不能忍后,对李宣古的处罚不过是使其卧于泥中,衣冠颠倒而已,至多只能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杜惊的夫人岐阳公主却遽令制止,继续礼待李宣古。可见唐代幕府对于人才的看重与渴求。因而,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汲汲于功名而又苦无出路的唐才子一,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游幕这道路。在幕府内游宴唱和,在幕府外游览边塞都是唐代才子群体入幕以后的文化活动。营妓是幕府游宴中不可缺少的独特风景,,她们大多通晓歌舞诗词与文士多有往来。营妓中不乏能人,如薛涛,精通诗歌书法,其本身便被目为唐才子:“8“”“”傅璇琼.《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中华书局.此处应作.M,1987年5月,P320长林公主岐阳公主[]“91.同上,P32,引《云溪友议》卷中《禮阳議》8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元和中,虽,成都乐籍薛涛者,善篇章,足辞辩无风讽教化之旨,亦有题花咏月之才,当时营妓中至尤物也。与薛涛唱酬者有韦皋、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杜元颖、李德裕、李程、元稹、白居易、令狐楚、杜牧、牛僧孺、裴度、张籍等,都属当时文坛巨匠一,名震时。他们大多都是通过幕府中的游宴而相识唱和。及来长沙,尚书李翱席上有舞《柘枝》者,容语凄恻,因感而赋诗以赠曰:“”姑苏太守青娥女》。满座。,流落长沙舞《柘枝绣衣皆不识,可怜红粉泪双垂众客惊问之,果韦公爱姬所生女也,相与吁叹。朝即命削丹书,于宾馆中擢士嫁⑵之。文中歌妓乃是韦夏卿妾室所生,因而,流落不偶而沦落至此此女对于诗歌韵一一律应当亦有定的造诣。由于营妓与文士在文采上能有所互通,且般都颇有姿色,故其中的风流韵事亦有不少,如张又新曾造访李绅幕:张尝为广陵从事,有酒妓,尝好致情,而终不果纳。至是二十年犹在席,目张悟然,如将涕下。李起更衣,张以指染酒,题词盘上,妓深晓之。李既至,张“持杯不乐。李觉之,即命妓歌以送酒。遂唱是词: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I22。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求瑁筵。张醉归,李令妓夕就张郎中。。该酒妓与张又新早己相识,多年后于李绅幕中重又相聚,与之旧情复识当一然,,,这些只是入幕生活的部分。除此之外游历赏玩尤其是游历边塞对唐才子的文学创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藩镇是以军事为主的机构,入幕后的唐才子接触边塞、战事的机会便会增加许多。如顾非熊《出塞即事二首》: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河上月沉鸿雁起績中风度犬羊膻。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遣。傅遊琼.《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M]?中华书局,丨987年5月,P丨03,弓丨景涣《牧竖闲谈》.121同上.,P69丨22P62引孟桀《本事诗?情感第一》同上.,,8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身江南的顾非熊,其踪迹曾远至河湟,恐与入幕不无关联。边塞雄浑壮阔“的景色,对于唐才子心灵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如顾非熊在诗末云: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见惯了山明水秀的顾非熊受到边塞苍茫景色的感染,心中不免也平生出几分壮志宏愿来。事实上,中唐以后,唐朝边境战争愈加频繁一时期游幕的唐才子们而残酷。这,少了几分游览边塞异域风情的逸致,多了几分对战事、民生的关切之情。旌旗倒北风,朝焚虑帐空。,霜葰逐南鸿。夜救龙城急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一马戴《塞下曲二首》马戴在诗中不仅表现出战事的情状,更寄托了向往和平的美好希望。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贯休《古塞下曲四首》贯休在诗中对战死沙场的士兵表以极大的同情,并呼吁当权者不要穷兵黩武。虽为一虽染烟柳脂粉气己功名计,不忘为国戍轮台,走得边塞沙场路。对;于入幕的唐才子而言,幕府中的生活恐怕就是如此。第二节文化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唐才子心态一、诗人与官吏:错位身份中的矛盾心态脱俗风流、遗世独立乃是诗人的风骨情致;谨小慎微、世故钻营乃是官吏的处世之道。可以说,诗人与官吏本就是两个错位的社会身份,但它们却意外的重叠于唐才子之上。因而,唐才子的心态不是在两者的缝隙中求得平衡,便是在两者的撕扯中转为矛盾。8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傲骨与奴颜“”一。在对唐才子的描摹中,傲是种常见的形容有时候,唐才子的这种傲“”I23一气已经达到了目空切的地步恃才蹇充,尝自矜其文。他不仅。如崔信明夸耀自己的诗才过于李百药,还喜欢弦耀自己的门第,惹得时人对其很是反感。“比王侯”I24。。又如王翰翰发言立意,自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他与崔信明一比张说一、李皇样,将海内文士百余人分为九等,自,为第等,其他文人则不一提值,此举自然遭到时人的厌恶。当然,比起李白,这些傲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妃捧砚,,,贵““。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力士脱靴;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李白初入宫中,,,因诗才俊逸得玄宗赏识亲为其御手调羹。又曾大醉宫中令高力士为其脱靴。此等恃才傲物,自然不必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恃才傲物既是唐才子的一种心态一,也是其作为诗人身份的种需要。没有这股傲气,又如何能够写出惊为天人的诗篇,又怎能行发超凡脱俗的才情,又怎能展现出宏大的盛唐气象。但当诗人身份向官员身份发生转变时,有些唐才子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改变。“”恃高才。曰:味道必死。,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I26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此事虽不知真假,但从中亦可见杜审言恃才傲物非是空穴来风。但这种傲骨一在功名仕途的面前,便迅速转变为副培媚姿态:“23一傅瑰琼.《唐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丨987年5月,P18.[I24同上,P.142I25同上,P389.I26一傅璇琼.《唐才子传校笼》第.中华书局.册M,丨987年5月,P67[]9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后令賦《欢喜诗》,称I27旨,授著作郎。又如沈检期:常侍宫中,既侍宴,帝诏学士等为《回波》舞,佳期作弄辞悦帝,诏赐牙、绯128。崔融、李桥、宋之问、杜审言、沈佳期都因焰附张易之而坐艇。《新唐书》“曰:之问与阎朝隐、沈佳: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I29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如此奴颜媚骨,很难再令人联想到其恃才傲物的那一面。作为诗人的骄傲,因为功名利禄而化为了造作的侯臣之态。当然,并非所有的唐才子都是如此。如杨炯:"”“烟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芽上,及,,宛然异物去其皮,还是妒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ISG。杨炯对朝中矫揉造作之人颇不留情面,对焰媚嘴脸很是不屑。但由此也引起诸多朝士的不满与仇视。杨炯迁盈川令后,世人言其为政荀酷,稍不乘意,即榜杀之,颇疑为朝士的造作诽谤之言。可见,若不焰媚事主,为官之路注定坎河。一陈子昂任侠平生,,空有腔报国之志却因不能曲意逢迎,而遭致被害狱中的療。倒结局路宾王七岁能赋诗,屡上疏言事而遭致柩谪,愤戀之余随徐敬业起兵反_正,结果功败垂成,不知所终。骄傲与谁媚是诗人与官员身份互相摩擦之下而产生的矛盾心态。这固然与个人本身的品性有关,但亦与时代背景不无关联。可以发现,秉持这种心态的文人一方面初唐时期以初唐时期居多。,文学刚刚起步,门阀的余温尚未散尽,出身世家的才子们既具有文学方面的先天优势,又具有所谓的贵族烙印。这样的优势一足以使他们恃才傲物,切。同时诗歌的灵气、才气也需要这种无拘无束目空,271同上,P71.'28P同上.’83丨29同上,P88,引《新唐书》.?同上.,P40'31同上,P419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骄傲自信的心态作为支撑一。但另方面,初唐时期仍是以门荫入仕为主,科举、游幕都是在盛唐乃至中唐以后才出现的新的入仕门道。这就意味着,初唐时期的一,文人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对的入仕途径相对狭窄,般的贫苦寒士也根本无力消费文学一,富有四海的皇家才是这时期的主要消费者。因而,媚附皇族是唐才子实现功利心的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手段一。当然,这时期,并非所有的唐才子都选择以谁媚的姿态去争取功名。刚直不阿,坚持傲骨的诗人亦不乏其人,他们无疑对以后唐才子的心路历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2遇遥与济世在整个唐代一,许多唐才子的生都处在隐与仕的徘徊不定中。这种往复的行为反映了唐才子在逍遥物外的诗人天性与济世安民的仕宦本分中,来回转换的矛盾心情。逍遥的心态与闲适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从隐居山野、放游江湖的唐才子身上一,往往能够读出这种心灵特质。但这种逍遥,向来不是种纯粹的心态。对于唐才子而言,它还包藏着功名之心。如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中,渔樵耕读,远离尘雷,颇为自得。但年近不惑的他,竟游历京师,欲求取功名。可见多年的逍遥表面下隐藏着对出世的渴望。又如沈千运:“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浩然有归欤之志:,赋诗云栖隐无别事,所愿离”“”风尘,不来城邑游,礼乐拘束人。又曰:如何巢与由,天子不得臣。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嫁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一沈千运自足此生的背后透着股济世无望,功名不得的酸味。对于这些一唐才子而言,逍遥只是无缘济世的种苟安心态,求取功名才是其内心真正渴望一达成的夙愿,,。相对于这些唐才子的无缘补天济世些唐才子却急流勇退辞官,终日以诗禅为己任。又如綦毋潜归隐。如王维隐居别业:312《唐一傅《琼...才子传校笔》第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427[]9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见兵乱,官况日恶,挂冠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曰: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唐才子们这种逍遥物外的心态往往源于政治上的打击与挫折。当仕途不顺时,。,他们干脆辞官归隐,浪迹江湖当然逍遥和济世这两种心态在唐才子身上并非是不能调和的。如白居易:居易文辞富艳,尤精诗笔。自讎校至结绶幾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I34,蔑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一一生创作的诗歌来看白居易是位颇具济世情怀的唐才子。从其,大多都是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他之所以力求诗歌语言的平实易懂也是与为民,其实请命,以贴近百姓生活的济世心态有关。白居易的入仕道路并不曲折,甚至可称“”丨35一片坦途得上是。其弱冠时就受到了顾况的肯定,谓其:居天下亦不难。一之后果然上登第,又中拔萃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科。入仕之路的顺畅使得青年时代的白居易斗志昂扬,对于政治理想更是充满希望。使其从这种济世补一天情怀中惊醒的:,乃是元和十年七月的次事件时盗杀宰相,京师泌泌,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跃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一这次的事件不仅让白居易感到忠信见弃的无助与愤懑,也无疑是对自己济世安民一、革新政治理想的次沉重打击。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自此,醉吟先生,,白居易便纵情诗酒,游山玩水自称恢复到作为诗人浪漫逍遥的本初状态。这种苦湿的逍遥自然并非唐才子的初衷,但若无这份逍遥心态,恐怕更无以济世。事实上,白居易虽然远离官场,过着半官半隐的诗意生同上,P249.…傅镟琼.《》第三册M.中华书局,.唐才子传校笔1987年5月,P6,引《旧唐书》[]135同上,P3.316同上.,P7I”同上,P9.9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活,但他却仍以诗文默默地守护着内心济世的火种。白居易在《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序中写道: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後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跌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于戏,,一旦尽除去之从古有碍之险未来无穷之苦,忽乎,兹吾所用适愿快心拔苦施,,?二乐者耳!岂独以功德福报为意哉因作诗,,刻题石上以其地属寺,事因僧,故多引僧言见志丨38。“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写道,: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丨39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官场己是不堪回首的伤心失意之地,但逍遥江湖的白居易仍以诗人的身份,怀瑞着济世悯人的情怀,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谓一条自我成全的道路在逍遥与济世之中找到了。中唐以后,唐代政治急转直下,许多社会问题没有了盛世繁华的掩盖而暴露或产生了出来。现实的满目搭痍,令唐才子们不得不从个人功名的实现,逐渐向对社会民生的关怀发生倾斜。因而逍遥与济世的心态不再如盛唐时期那般分明,一种粘连的摇摆不定一而表现为。逍遥的心态成为了济世情怀被打压后的处停泊港湾,使唐才子能够在仕途挫折中以诗人的身份继续延续自己的政治理想。二、僧道与妇女:边缘身份中的矛盾心态一二十六《唐才子传》中共计有僧、道五十人,妇女人,他们共同构成了唐一一才子中群身份特殊的人群。这人群几乎都生活在与世间相对隔绝的世界中,但却因卓越的诗学才能而染上了尘世的色彩。他们或是不甘于埋没在青灯黄卷的一僧院之中,或是不甘心沉寂在庭院深深的闺阁之内,因而以诗卷铺就了条出世的道路,从晦暗不明的角落里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出世人群中,他们有着极致的功利心态,而与此同时,他们又是世俗走向出世的极致体现。这些处于出世隐一逸与入世现实交错之间的唐才子们,必然会展现出种与之相符的矛盾心态。I38同上,P12,引《白居易集》卷三七.9I3一-唐白居易.《白香山集》卷《新乐府序》.文学古籍刊行社P.M],1954年版,33P34[[]9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闺帷与雄心“才女”女性诗人并不是唐朝独有的文学现象,历朝历代都有将女性诗人目为的文学美谈“”“”一。不过,将女性诗人称为才子而非才女,并与男性诗人起立传的,似乎惟有辛氏的《唐才子传》而已。这种称呼和立传方式,体现了女性诗人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在文学作品上,都具有独立的意志。诗文对于这些女一一性唐才子而言,,不再是种点缀家世与品性的装饰品而是种能够与男性对等交流的文学才能。在这些女性唐才子的身上,除了才华横溢、能文善墨之外,不一难发现她们追求平等,甚至渴望与男性样争取功名的雄心。丨4?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鱼玄机曾登崇真观南楼,睹新进士赋诗题名有感,而作上诗。卓越的才华与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令鱼玄机萌发了不让须眉的雄心,但世俗对于女性身份的压抑与遏制又令她不得不在现实的低谷中自怨自艾。这种女性因无缘功名而騎然伤神的心态在唐代女性中是不可多见的。在男权当道的唐代,鱼玄机的思想显得大胆、倔强而又直白。鱼玄机的出身并不高贵,她曾作为李亿的侍妾而度过了几年幸福的光景。这,鱼玄机就因李亿夫人的好妒种闺阁之乐并没有持续多久,被送入道观。眼见着美好的未来化为了泡影,鱼玄机感到伤心惆怅,就像所有的女子那般怨恨情郎一的薄情。但不同寻常的是,在这个女子的心底竟产生了种平等自由的爱情价值观》一。鱼玄机曾在《赠邻女诗中写道:。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男子既然能够妻妾成群,始乱终弃,那么我又何必拘泥于清规戒律既是负一心汉,舍弃了也罢,再去觅得位意中人又有何不可?诗句之中充满了对平等爱傅玻谅.《唐才子传校笼》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452.9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情的追求以及对男权社会的挑畔,显示了其女性独立意志的觉醒以及对女性从属一位女性唐才子薛涛的身上地位的反叛。这种理性的光辉同样照耀在另: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所谓字如其人。仅从薛涛的书法中,,就能看出此女毫无闺帷女子的扭捏之态反倒是有几分男子的潇洒与豪迈。读其诗作: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自顾漳滨多病后,空it逸翮舞青云。—薛涛《酬李校书》一种女性现实与功名理想之间的心理落差同样也显示出。这种对功名的雄心恐怕与薛涛曾侍奉了十一任蜀地节度使有关。多年的幕府生活,使薛涛渐渐摆脱了小女子对于情爱的个人慨叹,而对唐代的时局产生了思考: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一一薛涛《筹边楼》薛涛的才学和气度令当时的文士无不叹服。难怪就连当时的唐才子元稹都称“”“”薛涛为扫眉才子,武元衡戏称薛涛为校书郎。晚唐诗人张为在其《诗人一主客图一》中仅列薛涛位女诗人而已,其在诗坛之地位可见斑。“一经除此之外:,女性唐才子尚有李季兰。李季兰六岁时曾作了首蔷薇诗”“”时不架却。。多年之,,心绪乱纵横其父见后,恐其将来会成为失行妇人后李季兰果然不似寻常女子,,隐匿于闺阁之中,而是结识天下文士与之唱酬吟咏。“”又尝会诸贤于鸟程开元寺,诮曰:山气日夕佳。,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I42刘应声曰:众鸟欣有託。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李季兰的名声就连处在深宫之中的唐玄宗也有耳闻,他将李季兰传召至宫中",不输当时男儿。夫士有百行,可见其诗才横溢,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I43一既雄其父之言可谓。,诗意亦荡。语成谶I4"一.《唐才子传校笔》第三册[M.《0傅璇琼中华书局,1987年5月,PI03,引宣和书谱》卷.]一I42傅玻琼.《唐才子传校基》第册[M中华书局987年,P328..,15月]9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事实上,有,在唐代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不乏其人不少出身名门仕宦的女子从小便精通经史。然而,满腹经纶并没有使她们产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反而成为了圈禁她们的桎梏。封建伦常将她们固定在男性世界的帷幕之后,由于这种陪“”衬与附属的地位,我们往往无从得知她们的心态与思想。惟有从这些离经叛道的奇女子身上,方能体悟到属于她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她们追求平等,甚至向往功名的雄心。2.2超脱与世俗“”“诗僧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许多学人根据《全唐诗》的资料指出现存“”文献中最早使用诗僧一词的人一,是活动于大历至贞元间的僧人咬然所写的”丨44首题为《酬别襄阳诗僧少微》的诗。相对于女性诗人而言,僧道吟诗的现象一一似乎更为奇特。方面僧、道本该是无欲无求、不喜不悲,脱离切外界纷扰,一“”以求达到内心物我两忘境界的修行者,而诗歌的核心却始终围绕着个情字,一两者的宗旨显然是相互违背的。另方面,在佛寺的清规戒律中明确禁止僧侶进一行歌舞、讽咏的文化活动。如《根本说切有部昆奈耶杂事》说:佛言赛赛不应往彼歌舞之处故现其身,若落赛身作歌舞及以讽咏#或复教人或自收摄或复现身皆越法罪I45。,因而于情于理,僧道似乎都不应该吟诗。但事实却是,,唐代不仅诗僧辈出而且不乏佼佼者一。些僧侣与诗人相互交游酬唱,甚至还俗、为官。而唐代的诗。人也乐于与方外之士来往,所留下的诗篇良多彭雅玲认为,所谓诗僧就应当具一一146一备两种身份【]这就意味,种是宗教的,种是文学的,两种身份缺不可。着,超脱与世俗这两种心态在诗僧的身上均会有所表现。如唐才子咬然:“3一.《唐才子传校笼》第册[M].中华书局.傅璇琼,1987年5月,P328一彭雅玲著龚鹏程主编.《唐《古典诗歌,代诗僧的创作论研究诗歌与佛教的综合分析》],研究汇丨]刊》第六辑第9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P34145同上,P38.同上,P53.9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三……:贞元初,予与子居东溪草堂,每相谓曰世事喧喧,非禅者之意。I47吾将深入样峰,与松云为倡,所著《诗式》及诸文笔,併寝而不纪。“”一咬然在筹划写作《诗式》之前,曾碍于非禅者之意,而度缀笔不作。,湖州太守李洪再三劝慰他不要执拗于小乘佛学的偏见,后来,他这才重新拾笔完成了《诗式》。可见,宗教身份与世俗身份的相互冲突并非对诗僧群体毫无影响。纵然是名噪诗坛的皎然,也会有犹豫矛盾的时候。不过唐代诗僧的世俗心态一是非常明显的,诗般的诗人并没有什,从他们所参与的文化活动来看僧与唐代“”么区别,如可朋能诗,好饮酒,贫无以偿酒债,或作诗酬之,遂自号曰醉究。丨48饮酒、吟诗,还,其行为与世俗诗人并无二致。他们不仅与友人相互唱酬应答一"与女性诗人相互戏塘玩笑,如皎然《答李季兰》诗中有:禅心竟不起,还捧”I49一旧花归。句,甚为墟浪。除此之外,诗僧们对功名的渴望也丝毫不亚于世俗之人。如可止: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乾宁三年(八九六)进诗宗,昭赐紫袈裟IS?,应制内殿。在唐代,诗僧凭借自己的诗学才华,而入翰林为供奉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一些人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巴结朝中重臣,以求仕进。如广宣:“”韦相贯之为尚书右丞:窃闻阁下不久拜相。贯之,入内,僧广宣赞门曰"”叱之曰:安得不轨之言!命纸草奏。僧恐惧出走。从诗僧的写作题材来看,甚至连艳情诗都,可谓无所不包。佛理诗、写景诗有所涉猎。如清江的《七夕》:七夕景迢迢一,相逢只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丨47?傅玻琼.《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中华书局987年5月,P200,《诗式中序?M,丨引》[]I48一.《唐册.987.傅玻琮才子传校笺》第M中华书局,1年5月,P555丨]419同上P328.,同上,P536.151.同上,P5429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迟,离别在别朝。清江将世俗男女之间的情感哀愁描绘的惟妙惟肖,似乎完全能够体会男女分一别的惆怅与苦楚,这种情感的表达全然不似个出家人。在这些被视为唐才子的诗僧身上,世俗化心态是非常明显的。但就此认为他们与世俗诗人无异,或认为僧侶形象只是其外在表象,似乎又有失偏颇。一如咬然板依佛门,乃是中年以后因热爱宗教而投身空门。又如道人灵:九岁出家,,十三断发。初,公之先世为富家,既削发,推万金之产悉以让丨52诸孤昆季,所取者惟衲衣、锡杖,及身而三。一家中有万金之产灵,出家并非迫于生计,乃是出于对宗教的热忱。因此对。于这些诗僧而言,纵然世俗,但仍未曾完全脱离僧人的身份有些诗僧坚持避世,如若虚累徵不仕:释若虚,隐于庐山数年,,,持经不出石室。江南国主李氏钦尚其道累徵终“”I53不降就。唯言老僧无能,宁销王者归心,若更相呼,窜入深山矣。有些诗僧虽入朝为官,但仍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如文益以谒语劝告执政者:“保大末,政乱国危,上下不以为意,文益因观牡丹,献偈以讽曰fe发从今”I54日白,花是去年红。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元宗颇悟其意。?能为诗者,必为情僧,若是无情又怎能写出好诗在这些身为唐才子的诗僧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与其方外身份不相符合的世俗心态。事实上,看破红尘并非是他们遁入空门的理由,,学习禅理似乎才更接近他们出家的目的因而清规戒律对他们而言,并不具备太多的约束力。宗教和诗学,对于诗僧而言,都是值一一得他们付出生去学习、去磨砺的种事业。他们为了诗学可以反复苦吟瑞摩,为了禅理同样也可以抛弃富贵,潜心研习。禅心与世俗心共同构筑了诗僧的心灵世界。125同上.,P529'I53傅镟琮一.《唐才子传校笼》第册[M.中华书局,987年5,550.丨月P]■"5?同上.,P5359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结:从唐代才子群体的文化活动中不难发现,唐才子凝结了政治与文化这两重身一份。总的来看,对世俗功名孜孜以求的心态是唐代才子群体的共同特征,这点即使是在唐才子群体中的僧、道、妇女身上亦显露无疑。不过必须看到,唐才子参与政治的手段仍然是依凭其文学才能。换而言之,虽然唐才子在唐代社会兼具政治与文化两重身份,但归根结底他们仍然是以文学见长的文人,而非精通吏能的政客,。这也就意味着,辛氏笔下的唐才子们其文人性己逐渐脱离了政治因素的影响一,成为了种具有文学独立性的文人群体。10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唐代才子群体与社会观念的互动关系第一节唐代才子群体的社会传播活动唐代才子形象的形成既是自我塑造的产物,,更是社会意识的产物它是群体与社会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而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传播的过程。一一,0门新兴社会科学虽然传播学是至2世纪才出现的,在千多年以前的唐代根本不存在传播的概念,但传播活动却在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下确确实实的存在并运行着。本文试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唐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唐代才子群一探讨与分析体在社会上的传播过程作,并最终得出符合唐代才子群体的社会传播模式。一、唐代不同传播类型中的传播主体一一般认为,个完整的传播过程需要包括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一。每个要素之间都具有相互的联系,以维系整个传播过程的顺利进行。根据传播类型的不同,传播主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就唐代才子群体而言,大“”致包括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类大众传播这几种传播类型。1.1人内传播陈子昂: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戈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I55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爱黄老《》象。,,易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待陈子昂折节读书这件事,则可以认为它是属于人“一”一内传播的种结果。陈子昂的主我是位不知书,具有任侠气质的富家子,“”一由于受到了乡校这外部世界的触动而开始发奋读书,并由此在个体内部开“”丨56“”"”一始形成客我。通过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了个新的I55》一傅镟琮.《第.中华书局.唐才子传校笺册[M],丨987年5月,P105156“”一同上,P78.米德在主我与客我、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理论中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一,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10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我,也就是历史上那位既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同时诗文又当“”得起海内文宗的唐才子形象。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丨57“”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布鲁默在其提出的自我互动理论中曾指"出,,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个人会沿着自己旳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经过这个过程的他人期待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他人期待,它所形成的自我也已不是”I58一个新的行为主体原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根据布鲁默的理论,唐才子人内传播的传播者是社会诸多的外部信息,而接收者则是唐才子。社会外部信息对一唐才子的感官产生刺激,并由此在唐才子的个体内部进行着传播,最终形成个薪新的符合社会与自我观念的唐才子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唐才子的人内传一一播并不属于种孤立的个人内部传播,它是种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的社会传播过程。1.2人际传播一唐才子李涉曾有番被盗贼劫道的奇遇:“”“初,尝过九江院口,遇夜客方验伏,问何人。曰:李山人。豪首曰:若”“一是:,勿用劉夺。久闻诗名,愿题篇足矣。涉欣然书曰暮雨滿满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大喜,因以牛酒厚遗,再拜送之I59。从这桩偶然事件中可以看到,由于唐才子李涉被盗贼劫道,而盗贼豪首恰巧一一又喜欢李涉的诗作种方式,完成了李涉与盗贼头目之间的,于是便通过这样种传播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构成的传播活动,传播学上称之为人际传播。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一人际传播是,它是两个主体之间通过定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人际传播又可分为直接传播与媒介传播两种模式。直接传播是“5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99年.M人民大学出版社,19丨1月,P73[]158同上.’P80傅遊琼.《唐才子传校笼》第二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308.10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人们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交流与借取从而形成的文化传播,具有直观、迅速、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一。媒介传播也称间接传播:是指种特质文化通过第三者作一,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它其实是直接传播的延续和扩展是种十分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唐代才子群体而言,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应当是唐才子个人一,而接收者则可能是社会各阶层中的员。但总体来看,由于唐才子的主观功利性,以及人际传播范围、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播活动的接收者以社会中上层居多,以下层百姓为少。所谓的社会中上层,大致包括皇族、公卿士大夫以及文人群体。唐才子往往通过宫廷应制,干谒游幕,文人唱酬等活动向上述接收者传播信息。对社会下层人员的人际传播则较有限,除乐妓、家仆等与唐才子有较多直接接触机会的下层一群体以外,只有通过些少数事件才有机会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向下层群体进行传一播活动。比如李涉的这次劫道事件就属例,又如白居易作诗大多贴近寻常百姓的生活,,因而也有可能与寻常百姓进行交流。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也非常有。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接收者有时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如《唐披言》卷六《吴武陵荐杜紫薇》中,,吴武陵读杜牧《阿房宫赋》深感其为王佐之才,因此将杜,使得杜牧榜上有名。不难发现牧推荐给崔郾,在这件事中,吴武陵既是接收者又是传播者一。事实上,唐才子对于接收者的选择往往带有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他们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不断通过网络中的人物一一继续向下延伸自己的诗作与形象。如此单的人际传播就能够扩散成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帮助唐才子形象迅速在唐代社会中传播。1.3群体传播友人唱酬、游宴赋诗、宫廷应制、诗人联唱,这些唐代才子群体之间常常进行的文化活动,都是为了达到传播诗作及自身形象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这类活动一.视为种群体传播。根据传播学理论,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61"同上,P27.10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161将群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组织群体,另类是非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相比,一组织群体的结构更为严密,它的内部般具有明确的目标、制度、纪律等机制体制一。柯卓英在《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书中认为,由皇帝组织的文馆学士群体I62一应当属于组织群体,如由李世民组建的弘文馆学士群就是其中例。但就唐才一子而言,本文认为由于他们的第身份是诗人而不是官员,因而从严格意义上来一些说,他们所组成的群体,并不具备组织群体的纪律性。即使在群体中确实有处于中心地位的人物,但这个人物与其他成员之间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而唐代才子群体应当属于非组织群体。就唐才子的群体传播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群体内传播和群体外传播两个传播系统。在群体内传播系统中,要辨别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十分困难的。美国社会学家“”I63?H布鲁默认为,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也就是说,在唐才子群一一一体内部的传播过程中,方传递信息的同时方向另,又在接受另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群体内传播。因此,群体内部的唐才子既是传播者又是接收者,相互传播的过程就是相互感染的过程。群体内部的唐才子在情感、风格、意识等方面会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这种共性为他们所在的群体也打“”上了鲜明的烙印,也就是所谓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以贾晋华在《唐代集一“”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书中,所列举的以白居易为核心的东都闲适诗人群“”“”为例,这个群体以闲适、中隐为特色,群体成员的诗作大多体现出这样的风格特点一。这种特点的形成,方面是内部成员因具有相似的认知意识而产生的自发行为一,而另方面则是通过后期的传播所引起的内部人员创作风格的趋同。在群体外传播系统中,传播的主体则是唐代才子群体,接收者则是唐代社会一的各个阶层,但总体来看,传播范围仍以文人为主。许多接收者往往通过这传播过程而加入了该群体一。比如唐才子的游幕活动就属于这种情况。唐代的幕主向非常重视对文人才子的延揽,许多幕主本身也是唐才子。因而唐代的幕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唐才子群体的集聚之地,他们在向外传播自己的诗作、形象、观念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1999年〗丨月,P90[I62柯卓英.《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P25.代的文学传播研究》[M],“6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屮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丨999年1丨月,P98[10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识的过程中,使接收到这些讯息的文人产生了加入的冲动有些文人不远千里一干谒游幕,。虽然接收者未必会都成为群体成员也是属于群体外传播的结果之,一但他们在无形之中会成为下个传播者,将群体传播的影响继续向外扩散。“"1.4类大众传播一陈子昂曾在京城闹市,花重金购得把古琴。此举立时便引得路人议论纷纷,一听琴音而后快都欲。陈子昂便与大家约定,明曰午时自当大摆筵席,为各位抚一传十,琴助兴。此事,十传百到了第二日,果然人头攒动。陈子昂翩然而至,却不为奏琴,而是将万金购得的古琴摔得弦断琴碎,而后向吃惊的众人呈上了自一己的诗作一。这件事使陈子昂夜成名,加上他又写得首好诗,其唐才子的形象立刻深入人心一一。陈子昂于此处的用意甚为明显,购琴事不过是个幌子,只是一作为向大众百姓传播的种手段。这种传播方式类似于现今社会的大众传播,但又不完全一致一一。因为大众传播是个现代概念。方面它所利用的媒介具有鲜明“”一、、、的现代化特征,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所谓的概念;另方面大众也是适应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群体而言的。显然,在唐代,由于受到了时代限制,不可能存在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但在唐才子群体中,又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大众传播形态的传播形式。“”主要是指唐代才子这一一般民众进唐代的类大众传播文化精英群体,向行传播的过程,虽然在史料文献中很难觅得有。这里的接收者主要是普通的百姓关他们的直接记载,但亦并非毫无踪迹可寻。如高适-工一年五十始学为诗,即,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又如军参: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芳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I65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一傅游琮.《唐才子传校笼》第册M.中华书局87年5.,19月,P422[]一.《唐》第册.中华书局.傅玻琼才子传校笔M,丨987年5月,P443[]10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里的好事者、人实际上都是指唐代社会的普通民众。可见,这种“”在唐代社会确实是存在的一类大众传播。不仅如此,它还是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才子一。唐代的文人是否有资格被称作,在定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传播形式效果的好坏。因此,在社会普通民众的面前,唐才子们不仅不能_怠,往往“”还会非常积极的塑造自己的形象,有时甚至有自我炒作之嫌。如上述陈子昂一事便是一例,又如贺知章:“”“”知章晚年尤加纵褒,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賤翰每纸不过数十字I66,共传宝之。,一酒,给人种飘逸之感,酒后题字既赋予了诗人以才情才性显出诗人,又突一的才华。贺知章此举可谓举多得,使其才子形象广为流传。虽然,在唐代并没有能够与现代大众传播相姬美的高科技媒介,但传播效果不仅丝毫不受媒介的局,而且唐才子的形象、诗作甚至能够走出国门限,在周边各国都有所流传,这种传播效果不可谓不成功。毋庸置疑,这种成功与唐才子的才华横溢和善于打造自己的才子形象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却是这些淹没在史籍之中的芸芸众生。事实上一,正是他们将文学崇拜变为了唐代股不可遏制的潮流,也正是他们在这股潮流中拣选出符合社会大众认可并追捧的唐代才子形象。二、唐代才子群体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媒介2.1音声媒介诗歌具有朗朗上口,,利于传唱的特点因而以音声为媒介加以传播,既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传播方式。唐才子大致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传播-一种是通过唐才子之间的唱酬活动完成诗歌的传播。如集结了大量文人的宫廷应制活动、文人自发组织的诗会活动、友人之间的游宴活动、科举及第后的宴饮活动等都是唐才子直接以音声为媒介,向外传播诗歌的传播形式。在这种传播形式中,帝王、皇族、才子都可能作为诗歌音声传播的载体。由于这些人在社会I,司上,P457.10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处于强势地位,因而往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能够使诗作在社会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公信力,引起社会大众对相关人物或作品的关注与重视。一另种是由歌妓传唱唐才子的诗歌进行传播《集》卷二一。如异记载王之涣事:开元中诗人王昌龄一、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处略同。日,,而游,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議天寒微雪,三诗人因避席曙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免,都治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曱”乙一,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返,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伶拊节而“一唱:,乃曰寒雨两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一一开僮泪沾騰玉盡。昌龄则引手画壁曰:绝句。寻又伶讴之曰:,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澳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涂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歹if床下,奉,”“一吾为诗。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玉双环发声,则曰黄沙远上白云间,”“片孤城万切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擻歛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嚷?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楚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发现唐代以诗入歌的现象很普遍,歌妓伶官是诗歌通过音声传播的重要载体,诗作被歌妓伶官传唱的多寡,甚至被何人传唱,。不仅如此都可以作为衡量诗人才名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相比于第种音声传播方式,诗歌由于经过了歌妓伶官的再加工,其传播范一,。,,上至宫禁围更广传播效果更佳方面歌妓伶官的流动性很强,下至里巷都有可能有他们的身影一。他们就像是个个流动的广播站,使诗歌能够渗入唐代10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社会的每个角落。另方面,蒂奇诺曾提出知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I67“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在唐代社会,这种知”沟现象同样存在。信息传播的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唐代媒介通道的狭窄上,还体现在知识获得的不平等上。普通百姓受限于各种因素,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机会,文学和知识对他们而言只是种希望拥有却无力消费的奢侈品。因而作为文化精英的唐才子,当其诗作要对社会更广泛的人群进行传播时,势必会受到这“”种知沟的阻碍而与普通大众产生传播断层。但是歌妓伶官却能很好的弥合这种鸿沟,他们既然以演唱唐才子的诗歌为生,就说明具备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形象画面的能力一。通过他们对诗歌内容的音声演绎己经成为了,诗歌实际上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流行作品。如此,唐才子的诗歌无论是从范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更容易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除了以上两种音声传播方式之外,社会大众对唐才子诗作的讽咏也是音声传一播的途径之。大众对唐才子诗作吟咏的目的有些单纯是出于个人喜好,但有些则出于功利的目的一。科举是唐代贫寒文人改变命运的条捷径,而诗赋又是科举应试中的关键。因而才会有将唐代知名者的诗作编订为诗选以供学习的社会现象。社会下层的苦寒之士欲科举及第,自然要研习诗法,研习诗法自然要借鉴唐才子的诗作,这使他们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传播唐才子诗作的重要传播者。2.2纸媒介一纸,实在是种最为古老且最为普遍的传播媒介。它具有易携带、易保存、一易复制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使用。不过,纸作为种载体同样有多种表达方式。从纸张的质地、纸张的设计、以至笔迹的特点都构成了纸媒介旳重要元素。“”涛工为小诗,惜成都笑幅大,遂皆制狭之:。,不以为便,名曰薛涛笑I6SI"7M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丨999年〗1月,P230.I68傅璇琼.《唐才子传校笼》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07.[10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薛涛根据自己诗作的特点,别出心裁地特制出薛涛笺,风靡时。许多“唐才子也纷纷对此吟咏一,如李商隐《送崔廷往西川》诗中便有:法花笔纸桃”。,红色,好好题诗咏玉鉤,可谓出奇制胜,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事实上蜀中纸张本就花样繁多,如松花纸、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十色,各种各样的纸张类型笔、续纹纸等等,体现出的是唐人对于纸媒介的重视。除了对纸张的重视外,纸张所承载的字迹,也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要素。“”所谓字如其人,,唐才子苦练书法也是为了让接收者能从字迹中感受到自己独特的才情与个性。如郑虔:能书,苦无纸,于慈恩寺I&梯叶数屋,遂日就书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表献“”I69之,玄宗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为苦练书法,郑虔将慈恩寺数屋中的柿叶全部书写殆遍诗、书、画,其“”被玄宗誉为郑虔三绝。不过,只是以单纯的纸媒介进行传播,其范围毕竟有限。因此,有时纸媒介一还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起进行传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白居易与元稹:白居易长庆二年以中书舍人为杭州刺史,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皆文学士……,悉生平旧友,日以酒寄兴。元稹镇会稽,参其酬唱,每?竹盛诗来1冗往。将诗作写于纸上,卷好后塞入竹子做成的诗筒中,顺着河道随水而去。竹筒与纸张共同构成了传递诗作的媒介,它不仅成功完成了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人际传播“”过程,而且还通过诗筒递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了两人的才子形象。2.3壁石媒介唐代题壁一、题石风气大盛,几乎每位唐才子都曾有过题壁或题石的经历。一一他们不仅将这种活动作为种行发个人情致的手段,更将其视为种有意识的传播活动而进行精心地策划。就题壁与题石的形式来看,两者大致相同,都是文人一墨客将自己的诗作直接题写在墙壁或石头上:,以进行传播的种活动。如9一I6傅镟琼第.《唐才子传校笼》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409?傅坡琼.《唐才子传校赛》第三册M?中华书局.,1987年5月,P10[]10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玲瑰山在卞山之阴名定心石,傍有唐杜牧题名云:前湖州剌史杜,,”171牧大中五年八月八日来。一从上述内容来看,杜牧虽然未曾题诗仅是题名,但这种行为亦是种以石为媒的传播活动。不过就传播的效果来说,题壁与题石毕竟还是不同的。由于石头一属于种自然物质,其所在之处往往远离唐人进行社会活动的范围。而墙壁却不同一,它本就是唐人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而创造出的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种媒介之间的差异,导致题壁比题石更具传播价值。因而,唐人的题壁活动非常普遍。“一稀归县繁知闻白乐天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苏州剌史今才"爪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繁知一在听说白乐天将要经过巫山后,便早早地将神女祠的墙壁粉刷出来,等候白居易在此处题诗一。可见,题壁在唐人看来是种司空见惯的文学传播活动。一它不仅对于唐才子而言是种良好的宣传手段,对于接收者而言亦是如此。它反映出唐才子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传播活动乃是一种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如张祜:……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巖、榜枷,常之惠山、善卷润之甘露、招隐,皆有佳作。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I73。一张祜每至僧寺,就有题壁留诗的习惯。从题壁的寺院来看,几乎都是名山古刹,其题壁的传播动机非常明显。而对于寺院的僧侶而言,他们也以唐才子题壁于此为荣一,将其诗作作为种标榜的资本。在这种互相成就的过程中,题壁的传播效果不断得到加强。由于题壁具有这样的传播效果:,唐人往往非常重视题壁诗的质量,如任蕃“去游天台+子峰:,题寺壁间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题处,,同上,P199,弓丨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条.I72卷一985P3唐]范攄.《云》.M]中华书局,1,[溪友议[年I”.《》第三册M.中华书局傅镟琮唐才子传校笼,1987年5月,P175引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11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他人巳改矣。后复有题诗者,亡其姓名,曰: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174年。才名类是。一一斑任蕃已行去百余里,为改字竟又折返,其对题壁诗的重视程度可见。一。不过当其折回原地时,却发现己有他人为其修改这方面体现出题壁传播之速,一方面也说明了题壁诗的主要受众以文人群体为主。虽然,题壁在流动性方面具一有定的局限性一,但唐才子很善于规避它在这方面的缺陷。比如选择人流量较大的驿站、酒家等位置进行题壁活动。或者借势用势,借助社会大型活动进行题一壁传播,如科举之后的大慈恩寺题名便属于这类。一当然,除了在公开场合进行题壁留念外,在些相对私人的空间里,也会有一些题壁活动。如军参有《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就是在友人家中的厅壁题诗。又如王湾.:“”一江春入旧年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如《江南意》联云:海日生残夜。,丨75诗人以来,罕有此作。张燕公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措式。一,这类题壁活动由于题壁地点的原因相较于上述题壁方式而言,传播的效果自然有限。可见,对于壁石媒介而言,地点的选择对于传播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二节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模式与互动关系可以看到,唐代才子群体在唐代社会的传播活动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传播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每个系统的内部,而且相互影响、一相互联系,在整个唐代社会中构建出套完整的传播体系。一1959年,,美国的赖利夫妇提出了种传播系统模式将社会传播系统中各,、群体传播种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与社会总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出来。他们认为无论是在微观、中观还是宏观层面,传播都不仅仅是不同个人或?同上.,P348“5一M傅璇琼.《唐才子传校笼》第册.中华书局1987年5P191.,月,丨]11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统之间的勾联一,它同样还发生在个人或系统的内部。由此而形成了个复杂而I76综合的社会传播网络: ̄ ̄讯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V/(I1初级群体^讯息初级群体JI)KI\\较大的社会/\较大的社会Jj结构y讯息结构/\总体社会结构ZC=传播者R=接收者图4.2.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受赖利夫妇的启发,我们发现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过程也与之类似,只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传播的接收者无法逾越社会等级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在无形一类是以帝王之中被分成了不同的两类群体。、皇族、公卿将相、藩镇幕主为代一类则是以社会普通民众为主体的唐代社会下层阶级表的唐代社会上层阶级,另。他们三者在社会传播中的关系大致如下图所示:"c2^=传播者(百百]R=接收者\姓姓/M=媒介图4.2.3关于唐代才子群体社会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丨76郭皮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6.M1999年1月,P[]1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上是关于唐代才子群体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的系统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播者与接收者根据传播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个体系统,也可以是群体系统。在作为个体系统的内部,存在着人内传播;(2)个体与其所在系统中,或与其他系统中的个体形成人际传播3)的个体;(个体与其所在系统或其他系统之间形成群体传播。一1963年,马莱兹克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书中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不仅将传播过程中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清晰地揭示了出来,还表现出无形的社会作用力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I77: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fftfW自我印象自我印象\I传播者的、\/人格结构对媒介内容的选择\\/1的受众群体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I\组织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接收者的社*环@/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C=#播者M=讯息R=接收者图4.2.2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通过上述传播模式,结合唐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够明晰唐代才子群体与唐代社会观念的互动关系。一作为传播者的唐代才子群体,在塑造形象和创作诗文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人内传播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个体内部会受到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人员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的组织和来自公众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受到了来自唐才子个人、社会上层统治者和社会普通百姓这三者的制约。因而,唐才子的传播过程只是深层的社会观念在特定群体之中的具象化。换而言之,只有在唐代社会中最切中社会观念的那类人才可能被冠“”以才子的称号。社会观念并非是由唐代才子群体创造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任“77郭庆光.《》.屮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M,1999年11月,P67[]11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何人能够创造出社会观念。它是唐代社会各个阶层通力协作的结果。通过唐代才子群体社会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可以概见唐代的社会传播过程:社会上层利用特权对社会观念进行引导和支持,为求仕进的唐代才子群体为一。迎合上层喜好刻苦为文,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传播自己的才名社会大众方一方面接收到来自唐才子的讯息面受到统治阶层的引导,,通过口口相传等方式,形成传播网络,由量变到质变,形成崇拜文学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他们又产生出新的审美需求,并向唐代才子群体和社会统治阶层进行反馈。在公众压力和社会环境压力的作用之下,唐代才子群体不断改变传播内容,以回应接收群体的要。求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便最终构成了整个社会传播过程需要注意旳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上层群体和普通百姓虽然都属于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对象,但两者又有所区别首先从传播的动机来看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活动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务实精神。他们塑造形象、创作诗文,其最终目的大多是为了顺利走上仕途一。因而传播活动从开始便是以唐代上层阶层作为目标受众而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接收者的社会上层阶级并非是被动地在接收着唐才子所传递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在引导着唐代才子群体的传播方向。一一唐才子的传播过程在定程度上是为了迎合这类接收者的需要。但在对普通百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这种目的性就表现得比较淡漠,取而代之的则是唐才子传播的自主性。我们可以看到,在民间社会中唐才子的形象往往更加率性自我,诗一一文更加洒脱真挚,。作为代表精英文化的唐代才子群体他们的举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普通百姓观念的转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普通百姓的数量巨大,通过他们理解之后所形成的大众审美观念,即使是身为社会上层的统治者也很难改变。因此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虽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又会反过来影响唐才子的传播过程。其次,由于唐才子对两类群体的传播动机不同,加之两类人群在人数上的巨。大差别,因而唐才子在传播媒介的使用上也会有所侧重唐才子们往往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唐代社会上层阶级进行传播活动。他们有些不远千里地进行行卷、干谒、赴考、游幕等活动,有些则常年流连于王公贵族的府邸,或是在宫11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禁之中为天子应制唱和。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唐才子们更愿意亲力亲为。因为他们认为诗作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服装、语言、表情、姿态这些细节都可能散发。出打动人心的力量,成为重要的传播载体而唯有通过直接传播的方式,才能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相较于此,对于普通百姓的传播过程则更多借助于口口传播一、题壁留诗等间接的传播方式。方面唐才子对于民间层面传播的功利意图一有所下降。另方面,直接传播的受众面显得过,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于狭窄,且充满了偶然性。相较而言,传播范围广泛的间接传播似乎更适应于这一类受众群体。当然,以上只是就传播过程中的区别而言。实际上,由这三者所构成的传播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不仅是唐代才子群体通过塑造自身形象,改变社会观念的过程,亦是社会观念通过影响唐代才子群体,打造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化精英的过程。小结:据上文所述,在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中包含唐才子、社会上层与普通百姓三大要素。最初的社会观念与社会上层的引领有关,因而带有较强的政海导向性。在这个阶段它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社会并未赋予其具体的内涵,因而影响范围非—一常有限。社会中的文化精英群体唐才子,往往出于仕进的目的,是第批对这种社会观念进行呼应的群体,并通过自己特有的文学才华从中获得了政治身份。不仅如此,他们还因此成为了后继唐才子及社会普通文士的榜样,并逐渐被偶像一部分化,外化为社会观念中的。在这个阶段,被偶像化的唐才子需要受到社会上层偏好的影响一,,同时为维持形象还要考虑来自社会大众的声音由此形成了,政治制度对社会观念的影响不断弱化套完整的社会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继之而起的是社会性的加强一。随着社会传播的扩大,社会观念从种起初由社会上层引导的模糊概念,逐渐成为真正反映社会各阶层所认同的共同价值理念。11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结语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是沿着整个唐代文学变幻的起伏曲线,展现出唐代文学最为出彩的时代篇章和唐代精英文人的典型形象。更为可贵的是,书“”一中对唐才子这概念的提出,不仅反映出唐代当时的社会观念,同时也显露出后世对唐代文人的不同理解。“”总体来看,辛氏与唐人的才子观各有侧重,呈现出才子观念的演变。在辛氏笔下一,唐才子的形象表现出文学与政治相互分离的特性。文人性不再作为一一种政治身份的附庸而存在,而是以种独立的姿态成为才子身份的唯指征。不“”一过才子,仍需要政治身份作为项重要的依托。在,在唐代时人看来,所谓唐人相互唱酬的篇什中,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文人政治身,随处可见的功利心态“”一,份的看重。因而,才子观在唐代至元代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个由政治性向文人性转变的迁转过程。“”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才子观的形成与变迁主要通过唐代才子群体在地域之间的流转而逐步实现。作为唐代精英文化的核心,唐代才子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把持着唐代文学的话语权,从而对唐代的文学风貌和文人集聚地的形成起着引领性的作用,与其进行的文化活动具有着密切。造成他们不断发生地域流动的原因的联系。在仕隐之间不断徘徊的矛盾心态,最终构成了唐才子们在各地流动的原生力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套传播,我们能够发现属于唐代才子群体的模式一纽带所构建而成。唐代才子群体、唐代上层群体与普通百姓,通过诗文这的三角传播体系,使整个唐代社会在文学风气的浸润之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崇文、社会观念。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之下,作为政治精英的皇帝官员几乎与普通一样文人,甚至百姓,都只是文学作品的消费者。政治在文化的面前不再显得那么居高临下,即使皇帝本人也无法左右崇文风气的改变,事实上他也根本不愿去改变。随着政治性与文人性的此消彼长,唐才子这个无限趋近于纯粹文人的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唐代的文学风貌,也使我们看到文学之于文人的独立光辉。61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唐才子传》才子及第表序姓名登第时间※王绩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杨炯显庆四年(559),举神童1杜审言咸亨元年(670)2沈佺期上元二年(675)3宋之问上元二年(675)4刘希夷上元二年(675)5陈子昂文明元年(684)6二4 ̄ ̄665李桥二十擢进士。则在高宗麟德元年、年(66)1张说载初元年即天授元年(690)__8王翰景云元年(710)9张子容先天元年(712)__10李昂开元二年(714)王丘下状元及第11孙逖开元二年(714)制举登科:12王冷然开元五年(717)13王湾先天元年(712)一7214崔颢开元十年(722)或开元十年(3)15祖詠幵元十二年(724)16储光羲幵元十四年(726)17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18卢象不可确考,当在开元中。19綦毋潜开元十四年(726)20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21常建开元十五年(727)22贺兰进明开元十六年(728)11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崔署开元二十六年(738)24陶翰天宝元年(742)25王维幵元九年(721)状元及第26薛据开元十九年(731)一27刘长卿未考定。《唐才子传》中开元二十年误。当在天宝六载以后28阎防开元二十二年(734)29李颀幵元二十三年(735)30丘为天宝初31军参天宝五载(746)32贺知章证圣初(695)33包何天宝七年(748)34包佶天宝六年(747)35李嘉佑天宝七年(748)36贾至天宝元年(742)37鲍防天宝十二年(753)38张继天宝十二年(753)39元结天宝十三年(754)40郎士元天宝十五年(756)41皇甫冉天宝十五年(756)42皇甫曾天宝十二年(753)43独孤及天宝十四年(755)44严维至德二年(757)45顾况至德二年(757)46戎星少举进士47古之奇宝应二年(763)48苏换广德二年(764)49张志和十六擢明经,可能在乾元元年(758)或二年(759)间11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50吉中孕书判拔萃登科,大历十年(775)或十年(776)51韩翊天宝十三年(754)52耿漳宝应二年(763)53钱起天宝九年(750)或天宝十年(751)54司空曙未知确年一55夏侯审建中元年(780)礼部侍郎令狐垣下试军谋越众科第56李端大历五年(770)57窦叔向登第于大历初58李益大历四年(769)59冷朝阳大历四年(769)60章八元大历六年(771)61畅当大历七年(772)62张谓天宝二年(743)63武元衡建中四年(783)64窦常大历十四年(779)65窦牟贞元二年(786)66窦群贞元十年,举孝廉67窦巩元和二年(807)68刘商擢进士第,年月无考69马异兴元元年(784)70朱昼登第时间不可考71庄南杰可能登进士第,时间不可考72羊士愕贞元元年(785)73姚係贞元元年(785)74麹信陵贞元元年(785)75令狐楚贞元七年(791)76杨巨源元五年(789)119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7马逢贞元五年(789)78王涯贞元八年(792)79韩愈贞元八年(792)80柳宗元贞元九年(793)81陈羽贞元八年(792)82刘禹锡贞元九年(793)83孟郊贞元十二年(796)4戴叔伦至德二载?48(757)广德二年(76)85张仲素贞元十四年(798)86吕温贞元十四年(798)87张籍贞元十四年(799)88杨衡贞元五年(789)89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1)90元稹贞元九年(793)91李绅元和元年(806)92鲍溶元和四年(809)93张又新元和九年(814)94殷务藩元和九年(814)95熊孺登元和进士96沈亚之元和十年(815)97裴夷直元和十年(815)^一98姚合元和年(816)99李廓元和十三年(818)100章孝标元和十四年(819)101施肩吾元和十五年(820)102袁不约长庆三年(823)103韩湘长庆三年(823)12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4韩琼长庆四年(824)105韦楚老长庆四年(824)106朱庆馀宝历二年(826)107杜牧大和二年(828)108杨发大和四年(830)109李远大和五年(831)110李敬方长庆三年(823)111许浑大和六年(832)112雍陶大和八年(834)113贾驰大和九年(835)114伍乔中主保大十二年(955)左右115陈上美开成元年(836)116李商隐开成二年(837)117喻鬼开成五年(840)118薛逢会昌元年(841)119赵瑕会昌四年(844)120薛能会昌六年(846)121李宣古会昌三年(843)122姚鹤会昌三年(843)123项斯会昌四年(844)124马戴会昌四年(844)125孟迟会昌五年(845)126顾非熊会昌五年(845)127曹鄉大中四年(850)128郑隅大中五年(851)129刘驾大中六年(852)130李频大中八年(854)12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1李郵大中十年(856)132储嗣宗大中十三年(859)133刘沧大中八年(854)134郑巢大中间进士135于武陵中和二年(882)或三年(883)136于漬咸通二年(861)137李昌符疑为咸通十四年(873)138翁绶咸通六年(865)139汪遵咸通七年(866)140沈光咸通七年(866)141曹唐大和年间142皮日休咸通八年(867)143司空图咸通十年(869)144周繇咸通十三年(872)145轰夷中咸通十二年(871)146许棠咸通十二年(871)147公乘亿咸通十三年(872)148林嵩乾符二年(875)149高_疑咸通十四年(873)150牛桥乾符五年(878)151钱诩广明元年(880)152秦韬玉中和二年(882)153郑谷光启三年(887)154崔塗光启四年(888);155温宪龙纪元年(889)156吴融龙纪元年(889)157韩惺龙纪元年(889)12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8唐备龙纪元年(889)159王驾大顺元年(890)160戴思颜大顺元年(890)161杜荀鹤大顺二年(891)162王焕(换)大顺二年(891)163徐寅乾宁元年(894)164张鼎景福二年(893)165韦荘乾宁元年(894)166王贞白乾宁二年(895)167张螻乾宁二年(895)168翁承赞乾宁三年(896)169王轂乾宁五年(898)170殷文圭乾宁五年(898)171褚载乾宁五年(898)172卢延让光华三年(900).173曹松光华四年(901)174裴说天佑三年(906)175裴谐天佑三年(906)176熊咬后唐清泰二年(935)12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基本史料(1)《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2)《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唐六典》,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6)《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7)《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8)《》,3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年(9)(唐)张鷲:《朝野佥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唐)赵璘:《因话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1)(1唐)刘涑:《隋唐嘉话》,北京,中华书局,979年(12)(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3)(唐)范攄:《云溪友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4)(唐)白居易:《白香山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15)(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012,2年(16)(五代)韦纽:《才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7)(宋)王说:《唐语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8)(宋)李昉:《文苑英华》1966,北京,中华书局,年(19)(宋)李防:《太平御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20)(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21)(宋)叶梦得:《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22)(宋)陈振孙:《》,上海,1987年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3)(明)胡应麟:《诗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24)(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5)(清)彭定求:《全唐诗》,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24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清)董诘:《全唐文》,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7)(清)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28)(元)辛文房撰,傅璇琼等人校:《唐才子传校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29)(元)辛文房撰,周本淳校:《唐才子传校正》,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30)(元)辛文房撰,孙映逵校:《唐才子传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1)(宋)晃公武编,孙猛校:《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2)周绍良:《唐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3)周绍良:《唐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4)陈长安等:《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35)军仲勉:《唐人行第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研宄论著(1)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2)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傅璇琮:《唐诗论学丛稿》,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上海(4)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993年,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7)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8)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李彬:《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125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12)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3)陈弱水:《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4),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5)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6)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7)龚鹏程:《唐代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18)宋燕鹏:《籍贯与流动:北朝文士的历史地理学研宄》,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19),谢遂联:《唐代都市文化与诗人心态》,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20)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21)李斌城:《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2)胡可先:《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23)尚永i:《艇谪文化与g谪文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亮J(24)罗宗弾:《唐诗小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一(26)闻多:《唐诗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27)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28)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29)云峰:《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诗歌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30)余来明:《元代科举与文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31)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33)胡阿祥:《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1,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34)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5)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36):《中国古》006梅新林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年(37)李孝聪:《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38)景遅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9)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40)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1)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42)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宄》,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43)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44)赵以武:《唱和诗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45)吴汝煜:《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6)日]平同武夫、市原亨吉编:《唐代的诗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47)日]芳村弘道:《唐代的诗人研宄》,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48)日丸山茂:《唐代文化与诗人之心》2014[],北京,中华书局,年(49)[日]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51)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52)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53)杨镰:《元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4)吴国富,晏选军:《元诗的宗唐与新变》,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55)王瑶:《中古文人生活》,.上海,棠棣出版社,1951年8月127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5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宋金元文论选,北京,,年3、期刊论文(1)陈景春:《五十年来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宄述评》,《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傅璇综:《唐初三十年的文学流程》,《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3)傅破琮:《关于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宄》,《文学遗产》,1984年第3期(4)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4月30日一一(5)陆扬:《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6)左东岭:《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7)李浩:《论唐代文学士族的迁徙流动》,《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8)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9)戴伟华:《唐代文学研宄中的文人空间排序及其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10)莫立名:《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11)赵昌平:《吴中诗派与中唐诗歌》,《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12)史念海:《两<唐书>列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唐代历史地理研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3)陈弱水:《从〈唐眶〉看唐代士族生活与心态的几个方面》,《新史学》,1999年第10卷第2期(14)陈弱水:《墓志中所见的唐代前期思想》,《新史学》,2008年第19卷第412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15)吴在庆:《论唐代文士的集会宴游对创作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16)顾向明:《试论唐代江南旧士族及其家学渊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8卷第4期(17)王新立:《唐代文人的交游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201329卷第1期会科学版,年第(18)王玉成、李颖:《唐代文人旅游研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9)程遂营:《唐代文人的入仕途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20)方向红:《论科举制度对唐代文人旅游风尚的影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一—(21)江冰:《盛唐之音:个时代的终结略论唐代文人的精神状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22)马自力:《论中唐文人社会角色的变迁及其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3)张捧婦:《唐代文人尚武风尚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24)于俊利:《从唐代祭礼看唐代文人的心态变迁与文学选择》,《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一一(25)彭雅玲著,龚鹏程主编:《唐代诗僧的创作论研究诗歌与佛教的综合》,《》2009分析古典诗歌研究汇刊第六辑第9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6)陈正平:《唐代的踏歌之风》,东海中文学报,2004年7月第16期"”“”(27)高春燕:《论盛唐、中唐隐逸诗人的真隐和心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529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吴承学:《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文学评论》,1990年第2期(29)宋肃麓:《唐代长安居民的都市生活与时尚》,明新学报,第34卷第1期13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能够完成这篇论文,首先便是要感谢我的导师李嘉老师。初定论文的题目之后,究竟如何写就,脑海之内实则混混然,多有不通之处。每每困惑,都幸得李一嘉老师提点,,方能艰难下笔。应当说李嘉老师就如本文脉络的盏明灯,若无一老师路指引,本文实难成文。因而,致谢开篇,必先感谢恩师教导。、再次,要感谢在论文开题时,牟发松老师章义和老师、陈江老师、黄爱梅老师等的悉心指导。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使论文得以不断完善,及早地让我认识到思路中所存不足之处。,还要感谢同门刘珍、师弟宇文晓健、杨雪薇等人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最后,对我论文的修改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一当然,贯的支持。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种种瓶颈艰一!难,幸有所有这些人的路相伴。在此,衷心感谢潘云2015年4月24日13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