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02287
大小:2.87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3-15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工艺优化及沼液的资源化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X715密级:公开UDC:学校代码:10127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工艺优化及沼液的资源化利用英文题目:TheOptimizationofAnaerobicFermentationBiogasProductionprocessonExcessSludgeandtheUtilizationofBiogasSlurry学位类别:理学硕士研究生姓名:张超君学号:201202206学科(领域)名称:植物学指导教师:蔡禄职称:教授协助指导教师:潘建刚职称:讲师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
2、位论文摘要有机废弃物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难处理,同时对环境也具有潜在威胁,所以这一环境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厌氧发酵手段来处理有机物废弃物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可以制备沼气,因而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应用技术。不过现有相关技术普遍存在产气效率低下的缺陷,故如何有效提高产气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论文以剩余污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底物和外部参数的调节,优化其产沼气工艺,同时,对其沼液进行资源化利用。其主要结果如下:(1)当pH在6.50到8.00之间,C/N
3、在20到30之间变化时,产气量随着pH和C/N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在pH为7.25和C/N为25时,污泥单位产气量达到最高值338±6-1mL·g。经CCD分析表明,二次系数模型22R1=-2118.31+695.15689A-49.23690A-0.033365B可以很好的用于单一污泥厌氧发酵的C/N和pH与产气量之间关系的模拟。-5-1-9-1(2)稀土元素镧、铈、钕、铒、铕的离子浓度在1×10g·L到1×10g·L之间时,均对厌氧发酵的产气和CODCr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降低,促进效
4、果也相应降-6-1低。当氯化镧浓度为1×10g·L时,污泥厌氧发酵的单位产气量达到最大值294.182±19.799-1-6-1mL·g,同时CODCr的去除效果也达到最高86.1%;当氯化铈浓度为1×10g·L时,其单位-1产气量达到最大值272.545±8.228mL·g,同时CODCr的最佳去除效果也达87.4%;当氯化-7-1-1铒浓度为1×10g·L时,污泥厌氧发酵的单位产气量达到最大值285.100±7.778mL·g,不-6-1过其CODCr的最佳去除效果是在氯化铒的浓度为1×10g·L
5、时,其去除率高达87.4%;当-7-1-1氯化铕浓度为1×10g·L时,其单位产气量达到最大值277.100±4.667mL·g,同时CODCr的去除效果也达到最好,为83.1%。(3)与污泥、牛粪和羊粪相比,菌糠更加适合作为厌氧发酵的底物,其产气量高达-1325.78mL·g;不过适宜的混合底物配比对厌氧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发酵底物配比为-1污泥:牛粪:羊粪:菌糠=0:0.5:0:0.5时,其产气量达到最高348.75mL·g;而且当发酵底物配-1比为污泥:牛粪:羊粪:菌糠=0.625:0.12
6、5:0.125:0.125时,其产气量高达333.36mL·g,远高于-1单一污泥的厌氧发酵的产气量215.45mL·g;数学模型R1=215.84A+186.54B+176.24C+322.83D+299.7AB+370.49AC+355.79BC-372.64BD+4767.26ABD-4708.14BCD可以很好地用于污泥、牛粪、羊粪和菌糠的混料发酵底物优化。I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番茄种子对沼液浓度的耐受性会因浸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污泥沼液浸种时间为1h时,浓度为75%的沼液对种子
7、的促萌发效果最好,达到87.50±0.71%;污泥沼液浸种时间为3h时,浓度为25%的沼液对种子的促萌发效果最好,达到79.00±1.41%;污泥沼液浸种时间为5h时,浓度为10%的沼液对种子的促萌发效果最好,达到80.00±1.41%。(5)当污泥沼液的浓度为10%时,对小麦种子的促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94±3.5%;当牛粪沼液的浓度为25%时,对小麦种子的促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96±4%;而混合沼液只有在浓度为10%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效果,发芽率达到92.67±1.2%。由上述结果
8、可知,适宜浓度的稀土离子可以有效促进厌氧发酵的产气效率和COD的去除效果,而且多底物混合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污泥厌氧发酵的效率。关键词:剩余污泥;沼气发酵;发芽率;稀土元素;沼液II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organicwastehadapotentialthreattoenvironmentforitsabundanceandharddisposal,whichhasattractedthewidespreadattention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