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施工组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吴王山煤业有限公司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岳有增批准日期:2013年3月5日44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1.吴王山煤矿改扩建工程招标文件;2.吴王山煤矿改扩建工程二期施工平.断面图;3.《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4.《煤矿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5.《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MT50511-2010)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8《混凝土质量控制
2、标准》(GB50164-92)9.《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1999年版)10.《建井工程手册》(2010年版)1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12.其它与本工程有关地国家及部颁现行地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第二节编制原则⒈认真执行国家地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地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⒉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准备工作进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⒊提高机械化程度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
3、建井工期.⒋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地全面实现,以获得较好地社会经济效益.个人收集整理44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勿做商业用途⒌控制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⒍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况一.概况吴王山煤矿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西北侧约2KM处,东距陵川-沁水一级公路约1KM,晋-阳高速公路从井田内中南部通过,环城高速公路从井田内西北部通过,井田南距太焦铁路晋普山煤矿铁路专用线申匠集煤站约4KM,各乡村均有公路相连,交通运输条件方便.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工业场地设副立井.主斜井与回风立井.现副立井.回
4、风立井一期工程即将结束进入二期施工.两井筒二期工程及相关硐室有我单位承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巷道工程量及断面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量65m,利用原有旧巷道地基础上进行刷扩,井底车场设计为矩形断面,掘进断面为:宽×高=5800×3150mm,掘进断面积18.27m2;净断面规格为:宽×高=4800×2800mm,净断面积13.44m2;基础深200mm,喷浆厚150mm,砼强度C20,底板硬化厚度为200mm,砼强度C20,水沟布置在巷道左侧,水沟毛断面规格为:宽×高=600×500mm,水沟侧壁及铺底均采用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为100mm,砼强度为C15,净断面规格为:宽×高=400
5、×400mm.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主要含水层①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黄色亚砂土及红色亚砂土,含水层44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地厚度.水位埋深及富水性差别较大,地表地势较高地段一般无水,而于地形低凹处赋存地下水,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水地补给.排泄条件及水质类型与前述相应地区域含水层组地情况基本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地影响,风化带深度一般为50-70m,最深达100m以下.风化带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局部承压,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富水
6、性较强,随着深度地增加,风化裂隙发育程度越来越差,富水性也随之减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及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基岩风化带地下水和含水层之间地垂向渗透补给.上石盒子组井田内北部有小面积出露,含水层主要为中粒砂岩,含水空间以构造裂隙为主,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为层间裂隙水,以中-细粒砂岩为主,一般厚约31.67m,厚度变化较大,含水空间以构造裂隙为主,是3号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砂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为碎屑岩夹碳酸
7、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井田内未出露,主要含水层为K2.K3.K5灰岩,富水性变化大,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相对削弱了各含水层之间地水力联系.15号煤层地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灰岩.该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主要隔水层44吴王山煤业副立井井底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①太原组底部及本溪组泥岩.铝质泥岩隔水层该隔水层位于15号煤层之下,岩性致密细腻,厚度一般约17.30m,对于太原组含水层与奥灰岩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