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84662
大小:8.16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3-15
《pzn-pnn-pzt压电陶瓷材料在能量收集装置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TM282论文编号:102870615-S088学科分类号:080503硕士学位论文PZN-PNN-PZT压电陶瓷材料在能量收集装置中应用研究生姓名沈钦龙学科、专业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压电材料及其器件指导教师杨颖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二О一五年三月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TheGraduateSchool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TechnologyPZT–PZN–PNNPiezoelectricCeramicsandApplicationin
2、EnergyHarvestingDeviceAThesisinMaterialsProcessingEngineeringbyShenQinlongAdvisedbyProf.YangYing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March,2015承诺书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3、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作者签名:日期:摘要利用自然界清洁且储量丰富的风能,结合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压电材料,设计出为小型电子器件和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供电的能量收集装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能量转换效率的低下始终制约着压电能量收集装置的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压电材料作为整个压电能量收集装置的核心,本身必须满足大功率能量输出的要求,即应该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系数值d33·g33;第二、压电能量收
4、集装置的结构对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获得高能量转换系数的压电材料及高机电转换效率的压电能量收集装置,从而解决小型风力压电发电装置效率和输出功率低的问题。本文首先在现有的成分点0.8Pb(Zr0.5Ti0.5)O3–0.1PZN–0.1PNN的基础上,通过改变Zr:Ti含量比即0.8Pb(ZrxTi1-x)O3–0.1PZT–0.1PNN,确定实验成分点,制备陶瓷样品。通过对比陶瓷样品在这些成分点的XRD图谱,发现明显的“三方—四方”转变过程,找到相变点。在Zr:Ti=52:48及Zr:Ti=50:50得到了具有两个d-
5、15m2/N33·g33值较高的成分点,对应的d33·g33值分别为20019×10和17500×10-15m2/N。这样不仅找到了高能量密度的成分点,而且深化了人们对该体系材料相变特性的认识。然后,基于“共振可以产生最大的能量输出、冲击可以激发出所有频率的振动、一阶弯曲振动振幅和份额最大”等振动学基本规律,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弹性球-冲击”的基本冲击实验平台,研究了诸参数对弹性球冲击压电振子俘能单元能量输出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对于冲击型压电振子,铜片和陶瓷片的任一尺寸改变都会对输出电压产生一定影响;当其他尺寸一定时,铜片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输出的电压有重要影响。在
6、此基础上,设计了两款利用冲击产生机械振动的旋转型压电俘能装置。其中,水平旋转式能量收集装置采用内多边形结构,通过改变压电振子的数量控制压电悬臂梁组成的内多边形的大小,通过尺寸设计就可将每次弹性球冲击的位置限制在一阶弯曲共振点附近,即有效地将冲击区域限制在压电悬臂梁的一阶弯振模态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垂直旋转式的旋转轴采用垂直水平面安置,叶片安装方式类似达里厄(darrieus)型风车。其优点在于全风向旋转,不用对风向,因而具有高的风能利用率;此外,弹性球在旋转隔板作用下撞击压电振子端部,形成冲击并反弹,在隔板与压电振子形成的空腔内交替作用于隔板和压电振子,
7、解决了大风速下由于离心力产生的停转问题;而且,多自由球和多振子设置,形成机械能向电能的并行转换,有利于提高输出功率。关键词:PZT–PZN–PNN,压电陶瓷,能量收集,冲击型,高能量密度,d33·g33值,振动,压电悬臂梁I本学位论文在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航)完成。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177072)的资助。IIABSTRACTInrecentyears,theadvancesinwirelesstechnologyandlow-energyelectronicsbringsignif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