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中医处方

袖珍中医处方

ID:34984168

大小:794.50 K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3-15

袖珍中医处方_第1页
袖珍中医处方_第2页
袖珍中医处方_第3页
袖珍中医处方_第4页
袖珍中医处方_第5页
资源描述:

《袖珍中医处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袖珍中医处方暑证是指炎夏不避烈日曝晒,感受暑邪所引起的症候。出于症有轻重,一般可分“冒暑”,“伤暑”。‘‘中暑’’。(一)冒暑典型症状:胸闷恶心,头昏肢软,尿短口干,或伴有发热,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数。基本方鲜藿香15克鲜佩兰15克鲜荷叶一角块滑石30克薄荷3克(后入)甘草3克加减法1.湿重:加苍术6克、厚朴6克。2.热重:加银花12克、黄连3克。3.发热无汗:加陈香薷4.5~9克。方义基本方用藿佩、荷叶、薄荷解暑清热、和中升清;滑石、甘草即六一散,功能渗湿利水,亦有清暑解热之效。(二)伤暑典型症状:高热汗出,口

2、渴引饮,心烦心悸,四肢无力,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基本方生石膏30克(打,先煎)知母12克麦冬l0克天花粉10克粳米20克六一散12克(荷包刺洞)加减法1.汗多脉虚:加生晒参6克(另煎冲入)或党参15克。2.肢冷发麻:加桂枝9克。方义基本方用自虎汤辛凉清气;麦冬、花粉清心养胃生津;六一散、荷叶清暑利尿。(三)中暑典型症状:在烈日下劳作或行走,自觉一阵胸闷头晕,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手足逆冷,身热汗出,牙关微紧,脉洪犬无力,或滑数。基本方生晒参6克(另煎兑入)或党参15克竹叶9克 生石膏30克(打,先煎)姜半夏9克麦冬1

3、0克甘草3克粳米20克鲜荷叶梗(各)30克加减法1.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克(温开水调服)。2.大便泻泄:加煨葛根6~9克、焦六曲12克,3.小便不利:如六一散12克或鸡苏散l2克(均包煎)。方义基本方用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养阴和胃,加荷叶梗透暑宣窍。如昏迷较深,可先用卧龙丹搐鼻取嚏,随服成药如苏合香丸、飞龙夺命丹、来复丹等(温开水调灌或鼻饲),苏醒后再服煎药。参考1.本证为暑证中之‘‘阳暑’’。2。中暑苏醒后,高热不退,或昏迷时四肢抽搐,即属“暑温”、“暑痉”。3。常用方有王盂英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4、李东垣清署益气汤(清暑益气、和中燥湿),六和汤(解暑化湿、和中开胸、益气健脾),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等。疰夏本证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典型症状: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头晕乏力,烦躁不宁等。基本方党参12克或太子参l5克麦冬10克五味子4.5克 知母10克 生熟谷芽(各)12克甘草3克加减法l·脾虚:加白术12克,淮山药12克。2·湿盛:加苍术9克、生

5、苡仁30克。3·挟暑:加鲜荷梗一尺、鲜藿佩(各)15克。4·虚火旺:加炒黄柏9克。5·不思饮食:加炙鸡金9克、焦山楂12克6.低热不减:加青蒿9克、地骨皮12克。7.嗜睡明显:加石菖蒲l0克、绿茶叶一撮。8.尿短尿黄:加六一散12克(包煎)。方义基本方用雷少逸金水相生法加减。以党参益气生津,麦冬、知母清热养阴;生熟谷芽消食和胃;五味子敛肺止汗,配甘草则有酸甘化阴之妙。参考1.本证概括现代医学所称之“夏季低热’’。2.常用方有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芳香开窍),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浊、益脾和胃),清暑益气汤(见“署证”)。

6、湿阻指湿邪阻于脾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长夏与霉雨季节。湿邪可由外来,亦可因脾虚而生。治法前者以化湿为主,后者着重于健脾,但两者又.往往相互影响。典型症状:胸腹胀闷,食少神疲,大便易溏。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基本方苍术9克厚朴6克干藿香9克干佩兰9克制半夏9克生苡仁18克蔻仁3克(后入)加减法1.挟暑:加西瓜翠衣30克,或鲜荷叶一角。2.挟热:加黄连3克、炒山栀9克。3.腹胀:加木香9克、大腹皮9克。4.便溏:加炒白术10克、焦六曲12克。5.发热:加大豆卷9克、青蒿9克。6.脾阳不振:加干姜6克、熟附片9克

7、(先煎)。方义、基本方用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加减。方中苍术、厚朴燥澎健脾;藿佩、苡仁和中解暑、醒脾渗湿;半夏、蔻仁降逆和胃,行气宽中。参考1.本证属现代医学肠胃功能失调。2。常用方有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平胃散(苦温燥湿、健脾),甘露消毒丹(清利湿热,芳香化湿),连朴饮(苦化湿热、清热除满),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等。秋燥指感受秋季燥气病邪。如天旱无雨,气候燥热,感之则为温燥;秋深转凉,西风肃杀,感之则为凉燥。病因虽有不同,初起必先犯于肺卫。治法以滋润为主,有表邪者可兼清宣。(一)温燥典型症状:

8、发热头痛,I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少汗,口渴。苔白薄而干,脉浮大或浮数。基本方淡豆豉10克北沙参10克桑叶l0克 杏仁l0克山栀皮6克梨皮12克 大贝母10克 甘草3克加减法1。咽干红痛:加牛蒡子l0克、桔梗4.5克。2。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克。3.燥气化火:去淡豆豉、大贝母、梨皮,加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枇把叶12克(包煎)。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