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

ID:34979652

大小:124.4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15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的分离出来,城市便产生啦!城: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场所。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城镇: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第2节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发展防御要求(防御野兽、战争)社会形态发展(阶级的分化与对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内陆交通、海上交通)、商市}2、近代城市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聚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市民接触自然环境少,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集聚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生产力的集聚、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城市高度发展)2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经济的恢复,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0%,地球开始进入城市时代。城市分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城市对外交通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第3节城镇化城镇化(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含三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

3、构的转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认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式。!!!城镇化也可称为城市化,因为城市与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用。2、城镇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1(1)、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2)、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3、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诺瑟姆曲线城镇化的轨

4、迹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4、中国城镇化道路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慢,发展也不平衡,东南部沿海较早,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速度加快,但历经波折;改革开放后速度加快。预测!!!:在未来50年,中国还将增加100个左右50万人以上人口的城市。直到2030——2040年,中国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怎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再接下去的20——30年,仍将有数亿人口从乡村走向城市,这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的中国城镇化模式

5、应该是一种多元的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以规模作为政策标准的方法。在一些地区,需要有大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核心去参与全球的竞争;而在令一些地区,则需要中小城市和城镇来带动当地的发展。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21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夏代对“国土”进项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移到安全地带居住,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商代出现城市雏形;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当时的城镇布局。周代结束了游牧生活,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兴建了丰、镐两座京城。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

6、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时代。战国时代《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惊醒了阐述。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第1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背景: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

7、了种种日益尖锐的矛盾,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危害了劳动人民的21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1)、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3)、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出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4)、在资本主义由巩固到发展的时期,城市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把城市当做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要努力为适应新的生活而改变,这显然比那些把城市当做和建筑停留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更加深刻。2、田园城

8、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