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

ID:34976691

大小:2.23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3-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_第1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_第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_第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_第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81学校代码:10062密级:学号:2012602524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TITLEThecorrelativeanalysisbetweencarotidatheromatousplaqueandleukoaraiosis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论文作者:王红燕指导教师:纪盛章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二O一五年五月分类号:R-81学校代码:10062密级:学号:2012602524学位类别

2、: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学科门类:医学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TITLEThecorrelativeanalysisbetweencarotidatheromatousplaqueandleukoaraiosis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论文作者:王红燕指导教师:纪盛章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二O一五年五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

3、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4、(请在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目的:通过3.0TMRI颈动脉斑块成像,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及斑块易损成分与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经超声筛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使用PhilipsInteraAchieva3.0TMRI扫描仪,用8通道颈部相控阵表面线圈和心电门控,对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行颈动脉的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MPRAGE扫描及3DME

5、RGE重建图像扫描,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用8通道头颅线圈行头颅平扫,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根据蔡剑鸣等制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分型标准将斑块分为,I-II型、III型、IV-V型、VI型、VII型及VIII型;根据头颅平扫明确患者有无脑白质疏松,并对脑白质疏松程度分级,采用Wahlund等的分级方法将脑白质疏松程度分为1~3级。分别以斑块分型、易损成分与脑白质疏松分级行相关性分析。以血管为研究对象,对两侧颈动脉斑块类型不一致的患者斑块对脑白质疏松分级的影响采取两侧斑

6、块易损成分(大的脂质核心、出血、薄及破裂纤维帽)之和。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斑块分型与斑块成分包括纤维帽、脂质核心、出血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强度,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6例病例中,120例患者的图像符合研究要求。对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发现,108例患者两侧颈动脉斑块类型一致。I-II型23例(19.2%),III型51例(42.5%),IV-V型27例(22.5%),VI型12例(10.0%),

7、VIII型7例(5.8%),未发现典型VII型斑块;III型斑块检出率最高42.5%(51/120)。I-II型及III型斑块中,1级脑白质疏松发生率高(63.9%),IV-V型及VI型斑块中,2-3级脑白质疏松发生率高(89.5%)。不同类型斑块导致不同级别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不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斑块成分分析,大的脂质核心发生率为32.5%,薄及破裂纤维帽发生率为25.0%,斑块内出血发生率为8.3%。大的脂质核心斑块中2-3级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为78.9%;薄及破裂纤维帽斑块中2-3级脑

8、白质疏松发生率为70.0%;出血斑块中2-3级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为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质核心是脑白质疏松分级的危险因素,与2-3级脑白质疏松呈正相关(P<0.05),纤维帽、出血与脑白质疏松分级无关(P>0.05)。结论:不同斑块类型与脑白质疏松分级有关;大的脂质核心与脑白质疏松分级I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呈正相关。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磁共振成像Ⅱ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