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

ID:34973878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_第1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_第2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_第3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_第4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湘潭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考籍号:考生姓名:陈平指导老师:    通信地址:湖南警察学院邮政编码:410138联系电话:18711126876完成时间:2011年1月....页脚...页眉目录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发展的现状1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趋势…………………………………………2三、“灰色区域”理论及渐进城市化发展3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城市化4五、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转移渠道6....页脚...页眉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包

2、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通过对中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路径。关键词:劳动力转移;灰色区域;城市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处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了城市化远落后于工业化、农民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局面。在我国,在所有农村劳动力中有1/3是剩余劳

3、动力。这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学界普遍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也能促使传统“温饱型”农业向“盈利型”农业转变。国内外许多理论分析都基本看好“城市化”,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通过发展城市现代工业,通过现代工业形成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来完成。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发展的现状我国城市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着手恢复国民经济,随着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大,人口城市化也开始进行。城市数量的增加也带动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

4、业造成了城镇公用设施的过分紧张及城镇居民食品及其它物资供给的严重不足。于是,政府开始用行政手段对农民向城市部门的转移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城市数量进行了调整与压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实施,农村人口的转移基本上受到了限制。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是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乃至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日益显现。同时,由于户籍管制一定程度上的放松,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而这一阶段,城市经济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城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5、的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这个时期农业剩余劳动是以二元化的转移为主的。与国家“限制大中城市发展”相对应,这个时期的城市化模式主要的是鼓励中小城镇的发展2。....页脚...页眉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减员增效”中,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出现大量下岗职工,又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需求不足,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几近低迷,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增强,因而,在城市化上,仍倾向于发展中小城市。在乡镇企业

6、发展过程中,其增长方式主要是外延式的增长,随着要素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出增长率将逐渐下降,而且,要素投入组合中资本-劳动比的逐步提高,也减弱了乡镇企业的就业效应。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和乡镇企业本身的缺陷(如,产权不清晰、远离市场等),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也在下降。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之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也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因而,小城镇的发展也开始缺乏工业的支撑,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也开始下降。从上面我国的劳动力转移阶段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有限的土地生产率与近乎无限的农业

7、劳动力供给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形式,如季节性循环转移,男性离开家庭的长期迁移,整个家庭的迁移,永久性城市定居等。本文中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基本上就可以看成是城市化的过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进入“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刘易斯转折点”是指一国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被吸干以后,工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出现上涨,农业部门不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折的时期。“刘易斯转折点”的到

8、来不是突然的,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从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开始。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