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年绿色消费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年绿色消费观研究:4(r爆看av'.v靶:'亡這;/繳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5月mm 国内图书分类号:D616国际图书分类号:300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年绿色消费观研究硕士研究生:侯楠导师:陈志伦副教授串请学位:法学硕士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在单位: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答辩曰期:2015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ClassifiedIndex:D616U.D.C:300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ofLawTHESTUDYOFYOUTHGREENCONSUMPTIONFROMTHEPERSPECTIVE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andidate:HounanSupervisor:AssociateProfessor.Chenzhilun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LawSpeciality:ChineseMarxismStudyAffili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DepartmentDateofDefence:June,2015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JiLinArchitectureUniversity 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年绿色消费观研究》,是本人在导师陈志伦指导下,在吉林建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己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日期: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青年绿色消费观研究》系本人在吉林建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陈志伦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吉林建筑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吉林建筑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建筑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r’�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人类的繁衍生息、繁荣进步始终离不开消费这一长久不变的话题。经济活动源于消费,也终于消费,所以说消费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态的平衡来讲意义重大。工业文明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绚丽文明的背后,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人们在重新反思自身发展模式时,生态文明的概念被提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就我国当前的状况看,绿色消费观的构建并不乐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浪潮的推进,近些年来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思潮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的消费观,并冲击了传统节俭消费观的主导地位,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的浪费与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呈现出日益恶化的态势。尤其是作为消费的一大群体的青年应该如何在当今时代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更是值得思考的。当代青年人思想活跃开放,虽然经济能力一般,但是消费欲望强烈,喜欢接受新事物,亦是极具活力与潜力的一大消费人群。青年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性格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很容易受其他思潮的影响,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一些不理智、不环保的消费行为,对社会以及青年自身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我们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本文正是以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现状以及对我国资源、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些想法为基础,试图将绿色消费的观念引入到青年消费观的构建之中,以建立一种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消费观,即“绿色消费观”。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上对选题的来源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生态文明以及绿色消费两个概念的涵义、意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阐述,从理论上对生态文明以及绿色消费进行了诠释。第三部分,青年绿色消费观的内涵。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消费观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以及青年绿色消费观应有的内涵即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环境道德意识与环境责任意识进行介绍,论述了引导青年形成绿色消费观的可能性。第四部分,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现状及影响因素。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当代青年消费的基本情况,并对影响青年消费观的因素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论述,为下文中青年绿色消费观的引导提供了一个方向和切入点。第五部分,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构建措施。这一部分主要从国家宏观引导、学校的加大重视、家庭的积极培养以及青年自身素质的提高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与现实生活相接轨的可行性措施,从而引导当代青年真正的树立绿色消费观。关键词青年;生态文明;绿色消费;构建措施1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Humansthrive,prosperityandprogresshasalwaysbeenassociatedwithconsumptionalong-termunchangedtopic.Economicactivityderivesfromtheconsumer,andendupwithconsumption,sothatconsumptionisgreatlysignificanceforhumansurvivalanddevelopment,economicprosperityandecologicalbalance.Industrialcivilizationbehindforustocreatealotofbrilliantcivilization,butalsotothe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hasbroughtgreatcrisis.Whenpeoplerethinktheirdevelopmentmodel,theconcep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havebeenproposed,and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andbecominganirreversibletrend.Forourcurrentsituation,theconstructionofgreenconsumptionoutlookisnotoptimistic.Withthedevelopmentandthepromotionofreformtideinrecentyears,thetrendofwesternconsumerismexertsaprofoundinfluencesonChineseconsumptionview.Andhavetheimpactonthetraditionalconceptoffrugalconsumptiondominance,resultinginalotwasteofresources,andenergy,andshowingthedeterioratingsituation.Inparticular,astheyounggeneration,amajorofconsumergroup,itisworththinkingoverabouthowtochooseascientificandrationalviewofconsumptioninthismodernear.Contemporaryyoungpeopleisactiveintheirthinking,althoughtheeconomicabilitiesarenotverywell,buttheyhaveastrongdesireforconsumption,becausetheyliketoacceptnewthings.Accordingly,theyarealsoalargeconsumergroupswhohavegreatvitalityandpotentials.Youthisinformativestagesofthreeviews,sotheyareeasytobeaffectedbyotherthought,insomecasesexhibitsomeirrational,ornotenvironmentallyfriendlyconsumerbehavior,imposinggreatnegativeinfluencesonselfdevelopment,anddepartfrom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atweadvocate.ThisarticleisbasedonthecurrentstateoftheenvironmentfacedbyChinaaswellassomethoughts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urresourcesandenergydevelopment,tryingtointroducetheviewofgreenconsumerintoyoungpeople’sconsumerconception,inordertoestablishconsumptionconceptionwhichnotonlyaccordtothedevelopmentofnaturallaw,butalsocomplywiththedemandofsocialdevelopment,thatisthe"greenconsumermindset."Thispaperconsistsoffiveparts: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Thissectionsummarizesthesourcesofthetopicfromamacroperspectivebydescribingtheresearchbackground,purposeandmethods.Thesecondpartis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greenconsumption.Thispartmainlytheoreticallyinterprets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greenconsumptionbyexplainingtheconcep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greenconsumption,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Thethirdpart,theconnotationofyounggreenconsumptionconcept.Thispartmainlythroughtheconsumptionconceptofmeaning,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aswellastheyouthgreenconsumptionconceptshouldconnotationthatMarx'secologicalcivilization-apeople-centered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awarenessandenvironmentalconsciousnessandmoralresponsibilityareintroduced,discussedtheguideYouthpossibilityoftheformationofgreenconsumptionconcept.Thefourthpartisyouthconsumerattitudesandinfluencingfactorsinthesigh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Thissectionmainlydescribesthebasicsituationofcontemporaryyouthconsumption,2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andhaveadetailexpositiononthefactorsthatinfluenceyoungconsumers’attitudes,whichprovidethestartingpointforanewdirectionandguidetheyounggreenconsumptionconceptbelow.Thefifthpartisbuildingmeasuresofyouthgreenconsumerattitudesinthesigh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Thispartmainlyproposethefeasiblemeasuresthatinlinewiththereal-lifephasefromtheperspectiveofnationalmacroguidance,moreattentionofschool,andactivelycultivateyoungfamilies,andthusestablishatrueguidecontemporaryyouthconsumptionconcept.Keywords:Youth;Ecologicalcivilization;Greenconsumption;Buildingmeasures3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4Abstract.............................................................................................................................................5目录...................................................................................................................................................IV第1章绪论.......................................................................................................................................61.1研究背景.............................................................................................................................61.2研究目的..............................................................................................................................71.3研究方法..............................................................................................................................7第2章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82.1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82.1.1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82.1.1.1日益恶化的的环境现状.............................................................................82.1.1.2国际环保运动的大势所趋.........................................................................82.1.1.3生态文明符合了中华文化的生态观.........................................................82.1.1.4生态文明顺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82.1.1.5生态文明是未来人类文明的主导.............................................................92.1.2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92.1.3.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和历史意义........................................................................92.1.3.1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92.1.3.1.1生态文明是物质、政治以及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92.1.3.1.2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通过其他文明来呈现...................................102.1.3.2生态文明推动人类发展目标的实现.....................................................102.1.3.2.1生态文明既是现实的目标,又是理想的境界.................................102.1.3.2.2发展生态文明利于推动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102.2绿色消费的内涵................................................................................................................112.2.1绿色消费的概念与内涵.......................................................................................112.2.1.1消费的概念与内涵...................................................................................112.2.1.2绿色消费的概念与内涵...........................................................................112.2.2绿色消费的现实意义...........................................................................................122.2.2.1引导了绿色市场的出现...........................................................................122.2.2.2推动了企业的经济转型...........................................................................132.2.2.3标志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132.3绿色消费模式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13第三章青年绿色消费观的内涵..................................................................................................153.1消费观的基本内涵的界定...............................................................................................153.1.1消费观的含义........................................................................................................153.1.2消费观的特征........................................................................................................153.1.3消费观的分类........................................................................................................153.2绿色消费观的含义............................................................................................................163.3青年绿色消费观应有的内涵...........................................................................................174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3.3.1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73.3.2环境道德意识与环境责任意识...........................................................................17第四章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现状及影响因素................................................................184.1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现状...................................................................................184.1.1生存型消费观和享受型消费观并存..................................................................184.1.2实用型消费观和符号型消费观并存...................................................................184.1.3储蓄型消费观和信贷型消费观并存...................................................................194.1.4大众化消费观和个性化消费观并存...................................................................194.2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的影响因素......................................................................204.2.1社会因素................................................................................................................204.2.1.1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价值观...................................................................204.2.1.2现代传媒的影响.......................................................................................204.2.2学校因素................................................................................................................204.2.2.1消费教育的缺失.......................................................................................204.2.2.2商业化的校园环境...................................................................................214.2.3家庭因素................................................................................................................214.2.3.1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的影响.......................................................................224.2.3.2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224.2.4青年自身因素........................................................................................................224.2.4.1青年心理特点的影响...............................................................................224.2.4.2青年自我教育能力不足...........................................................................22第五章生态文明视域下当代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构建措施......................................................245.1国家加强宏观引导,倡导绿色消费..............................................................................245.1.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绿色消费观的影响力...........................................245.1.2健全绿色消费观教育体系,使之系统化...........................................................255.1.3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推进绿色消费...................................................................255.2学校发挥主要教育功能,引导绿色消费......................................................................265.2.1在正规教学内容中引入绿色消费教育相关知识...............................................265.2.2对教师进行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培训...................................................................265.2.3整顿校园消费环境,多种途径引导绿色消费...................................................275.3家庭加强引导,促进绿色消费......................................................................................285.3.1父母为青年绿色价值观的养成做好表率...........................................................285.3.2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消费观...............................................................285.3.3密切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子女消费观的责任...............................285.4青年提高自身素质,践行绿色消费...............................................................................285.4.1合理消费,培养理财能力...................................................................................295.4.2改善消费结构,加大精神消费投入...................................................................295.4.3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观...................................................................29结论...........................................................................................................................................30参考文献...........................................................................................................................................3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3致谢...................................................................................................................................................355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人类的繁衍生息、繁荣进步始终离不开消费这一长久不变的话题。经济活动源于消费,也终于消费,所以说消费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态的平衡来讲意义重大。迅速壮大的工业文明用短短二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物质文明,但是在这绚烂的文明发展背后,却潜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数量之快超过了环境的承载量、生态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践踏、部分重要的资源总量日趋下降,甚至接近枯竭,还有部分物种在不断的消失。工业文明正在将人类文明发展带入到一条灰色的增长地带上,为人类自己种下了难以下咽的苦果。工业时代的来临确立了人为主体、自然为客体的这种客观地位,人们作为自然的主宰者也在随心所欲的支配自然、浪费资源。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愿望因这种关系的确立而变得愈加强烈,人类的过度膨胀的物欲,毫无节制的消费现象愈演愈烈。正如ShridathRamphal(施里达斯•拉夫尔)在《OurCountry,ThePlanetForgingaPartnershipforSurvival(我们的家园——地球)》中提到的,“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1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正是人类恣意妄为、妄自尊大的消耗着资源、能源以及原材料才导致了生态的不平衡和环境的恶化。然而,生存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解决了基本生存这一问题之后,无非就是解决发展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深刻的反思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认识到人类的思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潜伏的方式破坏了自我发展的根本的可能性。工业文明对文明的传承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如果按目前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文明就等于在自我毁灭;如果一种文明通过掠夺和征服的手段来无限的满足欲望,那么生态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将难以为继。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可持续利用与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绝不能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在这样的发展困境下,人类从战略的高度、从关注人性化长远发展的角度,重新考虑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等问题。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面前,为了保障生命权、保护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西方人自行组织起来,形成了第一次的环保运动,这一行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很多国家的职级官员位于生态伦理思想家的行列之中。上个世纪初至中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以及经济危机的到来,人们强盗式的对地球的开采方式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使得个别区域的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又一次将人们环保的观念带动起来。一些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考虑是否是人们的价值观或思考方式出现了问题,并且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召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被各国人民所共识并成为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因此而出现。《EcologicalDemocracy(生态民主)》的作者美国学者RoyMorrison(罗伊·莫里森)于1995年在该书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从工业文明的危机中产生的,同时又发展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生态文明的原则,同时生态文明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援助和保护。生态文明已经是一条不可逆转的潮流之1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5.6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路。1.2研究目的人类消费行为的产生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和支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浪潮而不断的推进。近些年来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的消费观,并冲击了传统节俭消费观的主导地位,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的浪费与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呈现出日益恶化的态势。尤其是作为消费这一大群体的青年应该如何在当今时代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更是值得思考的。当代青年人思想活跃开放,虽然经济能力一般,但是消费欲望强烈,喜欢接受新事物。因此又是充满活力的一大消费人群。但是青年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性格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很容易受其他思潮的影响,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一些不理智、不环保的消费行为。问题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以其为主导的消费行为,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事,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对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关道德应该在抑制年轻人的不良消费观念中起到主要作用。环境与精神的双重危机当今不仅出现在青年群体中,甚至困扰着全人类。如何使不良消费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得到解决,只能从源头上转变那些奉行已久的“消费主义”消费观,推出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观应该是这样一个概念,消费者在坚持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健康地进行消费,以高度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以自身消费方式的改变来引导社会生产模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消费作为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目的地的重要路径,究其本质在于提倡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共生。在消费问题上,秉承着既满足当代、又不危及下一代的原则。本文正是以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现状以及对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想法为基础,试图将绿色消费的观念引入到青年消费观的构建之中,以建立一种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消费观,即“绿色消费观”。1.3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在一起。在本文的写作前,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对文献的查找,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以及产生发展的背景做了相关的了解,同时参考了部分学者对当前青年绿色消费现状的相关看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发展生态文明以及推广绿色消费为结合点进行创新,并且针对青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分析,通过开展小范围的调查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影响当代青年消费观的几点因素入手,提出了当代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构建措施。7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2.1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2.1.1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2.1.1.1日益恶化的的环境现状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存在已久,一直不甚乐观。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迫在眉睫,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作为资源大国的同时又是人口大国,综合一些数据来看,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靠后,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巨大,且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荒漠化程度以及水土流失程度都居世界首位。在生态环境日益堪忧的情境下,政府曾从机构设置、政策与法律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过治理,但是作用并不显著,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我们不能正确权衡并协调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这两大问题之间的关系,“GDP至上”、只重金钱利益而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等诸多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始终左右着个别的地方官员。2.1.1.2国际环保运动的大势所趋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随着全世界环境问题的普遍存在、日益凸显,在世界范围内的关于环保的讨论及运动此起彼伏。在此期间,联合国已经采取或制定了《人类环境宣言》、《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我们共同的未来》等决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讨论并通过了具有开端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议程》(1992年6月)。提出的《21世纪议程》以提供一个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为目标,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供了理论保障,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可见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世界环境保护下的必然产物。2.1.1.3生态文明符合了中华文化的生态观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深层次的生态学,从制度到哲学,都流淌着生态哲学的智慧。从制度上来讲,历朝历代的法律制定中,都兼顾到了生态学,如“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出自《逸周书》)以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出自《周礼》)。后者的意思是如果将垃圾随意丢弃在路上将被处以斩手的刑罚。统治者不惜以残酷的刑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其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可见一斑。这取决于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并非仅是统治者自身的道德觉悟。从哲学上讲,儒家看中的“人文”与道家看中的“自然”以及佛家看中的“因果联系”虽侧重点各有偏颇,但是都以不一样的立足点展现了“究天人之际”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与中华文化的生态观是相符合的。2.1.1.4生态文明顺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潘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认为:“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作为更进步的文明形态与更美好的社会理想的代表,是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一种创新与突破。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理论各派系的共融与发展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社8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会主义也从制度上保证了生态文明的实施,使得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消除种种生态问题,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创造了条件。2.1.1.5生态文明是未来人类文明的主导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它是依靠着环境的供养与支持的产物,环境的变迁最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以便适应新的环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即可以得知,环境的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文明的兴衰更迭。文明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色,但是在不同的地域与发展阶段,构成文明的要素是相同的,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几种文明同时存在的现象,但是总以一种为主流,就比如当今社会就是工业文明主导的社会。截至目前,生态文明作为文明的最高级形式,是沿着它独特的历史变迁轨迹,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文明,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文明后发展而来的。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时代,并在不久的将来以其为主导。2.1.2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以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共处这一客观规律为准则而实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以及人自身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繁荣共生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时间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生事物,扬弃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中的不合理部分,引入了资源能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从要素上看,生态文明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社会)的平等和谐以及人自身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1.3.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和历史意义文明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人类对以往文明形态进行反思的结果,于人类、与自然来讲,它都是一种理想的生产、生活状态。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绿色文明,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为目标的,因此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容忽视。2.1.3.1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2.1.3.1.1生态文明是物质、政治以及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影响、制约其他文明的发展并从宏观上引导着他们的生态方向。没有生态文明的引导,健全的物质、政治与精神文明便无从谈起。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下的物质文明,也就将“人类实践的生态化”转向“生态实践”,追求一种利于生态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物质文明的成果是以不断的与自然界进行交换的过程中取得的。但是单纯的依赖自然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物质文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势必会受到限制。从本质上讲,物质文明的持续性发展依赖的是交换主体与交换客体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必然带来交换效率的大大提升,否则将会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自然规律,也就是破坏了生态文明。不但使人类苦心经营多年的物质文明毁于一旦,同时也使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因此二者应该相适应,密不可分。9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的行为成果和精神成果,它的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此生态文明理念下政治文明的发展将注重平等、和谐与利益多元化,强调多方关系的和谐,避免因此而对生态的破坏。随着当今政治文明的不断丰富,政府已自觉将生态文明纳入政府建设的范畴之中,以便推动政治文明的完善,加快政治制度文明的建设进程。深入探求各种国际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因资源、能源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是根本原因。目前国际政治已成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的一部分,发展生态文明来解决各种纠纷,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下的精神文明,以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为依托来建立人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人的身心状态的健康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以生态消费和生态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精神文明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发展;生态文明对人类的消费观、自然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种观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意识,既是精神文明的反映,也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内容。生态文明相比于我们之前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等概念,具有更大的外延和更丰富的内涵,对于建立以上各种文明形态提供了一个生态导向。2.1.3.1.2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通过其他文明来呈现生态文明的内涵要内化为社会生活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法律制度、政策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这就需要以其他文明方式为媒介展现出来。例如物质文明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利、共荣;政治文明的进步表现为人民权利意识与民主意识的提高、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精神文明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在低碳环保、生态平衡等观念影响下的对健康的、积极的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丰富。而以上各种文明的进步又总体体现为生态文明的进步。可见生态文明不是与其他文明割裂开来的一种独立的文明,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整体。2.1.3.2生态文明推动人类发展目标的实现2.1.3.2.1生态文明既是现实的目标,又是理想的境界在进入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历了愚昧和野蛮两个时期。前两个时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自然间存在的关系,只有到了文明时代,才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文明”与“野蛮”相对应,只有到了文明时代,人们才有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物质精神生活的进步。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和时间上看来,“生态”可以成为一种文明且只有生态文明才是人类自己的文明。它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既是当代文明的形式,也是人类的未来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实质与追求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与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共产主义的实质与目标不谋而合,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的社会;而生态文明又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和特征,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正确的解读。2.1.3.2.2发展生态文明利于推动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共产主义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利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又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来实现。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实现是人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同时作为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生态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过程也正是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直至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10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程。2.2绿色消费的内涵2.2.1绿色消费的概念与内涵2.2.1.1消费的概念与内涵绿色消费作为消费方式的一种,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于“消费”这一概念的了解之上的。所以在这里剖析一下消费的的概念是十分有意义的。消费作为伴随人一生的活动,从生到死,甚至死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这个小生命就开始靠母体来供养,也就是开始消费了,然而当生命结束时,消费往往不能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是因为后人在死者身上进行的悼念性消费依旧要持续一段时间,属于死者的“间接消费”。那么消费究竟是什么呢?从经济学角度讲,消费与生产、流通分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完成阶段,也是社会产品满足居民需求的一个特殊过程。最早关于消费的定义,也是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提出的。如早期的经济学家就将消费定义为效用的消失。《经济大辞典》中将消费解释为“生产与生活的资料与要素在社会再生产中的消耗”。但是消费却不单纯的属于一种经济行为,消费这一字眼也不应该被限制在经济学的范畴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外延也在不断的扩大,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文化学等多方面领域。笔者认为,消费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对物品,设施或服务进行选择,购买,维护,维修和使用的过程。该过程也导致了多种不同的体验,如满足、高兴、失望或挫折等。消费是集多种社会活动于一身的活动,它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人追求的感官享受,从消费的内容上看,更彰显了人存在价值与意义。消费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人与社会相联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要手段。消费帮助人融入了社会,实现了社会化,并形成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今社会出现的高消费、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愈演愈烈。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消费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将消费完全看做个人的事,认为消费越多越幸福,越有成就感。诚然,消费确实有它积极的意义,比如可以刺激经济繁荣、拉动生产等等。因此有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环保的消费观,诱导消费者进行挥霍式、炫耀式与超前式的消费,然而这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却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接受与认可,他们争相仿效,造成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这些消费方式很少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实质上,产品的回收利用率的高低与其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大小直接相关,回收利用率越高,对地球的污染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为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长远考虑,寻求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迫在眉睫,绿色消费模式应运而生,是全人类为了保护共同家园的必然选择。2.2.1.2绿色消费的概念与内涵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购买商品或进行其他消费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有益,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其主旨可以概括为“3E”与“3R”,即Economic(经济适用),Ecological(生态环保),Equitable11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性化与平等原则),Reduce(尽可能降低消费),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回收再利用)。它不仅仅指对于绿色产品的购买与使用,更是指广义上的对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资源能源的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物种的保护等。绿色消费在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自1997年以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展了多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主题活动。例如,在1999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等六个部门以“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题,共同推动了“三绿工程”。另外我国消费者协会已将2001年定为中国“绿色消费主题年。”日本的《绿色采购法》也于2001年4月颁布。诸如此类的活动在全世界不断的开展,迎来了世界绿色消费的热潮,已经将绿色消费推入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绿色消费在国际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引导消费者正确的选择商品,尽量选择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二是消费者应该考虑产品失去使用价值后作为垃圾的处置以及回收再利用问题;三是引导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崇尚高质量的生活时也应多考虑产品生态环保性以及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和美洲各国的运动即“绿色消费运动”,倡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和生产绿色产品。这种运动的本质意在通过消费刺激商家的生产。随即在诸多发达国家也掀起了运动的热潮。许多公民对于在同等条件下为了环保产品支付略高的价格持赞同的态度。《绿色消费者指南》在英国于1987年出版。在该书中认为绿色消费要做到避免使用以下产品:(1)对于消费者或者其他人的健康不利的产品;(2)从产品生产制作到失去使用价值,作为垃圾的处理这一整套过程中,耗损了大量资源的产品;(3)包装过度或使用寿命短不利于节约资源的产品;(4)取材于珍惜物种(动物或自然资源)的产品;(5)生产过程中有对于动物不人道的行为,例如残酷或剥夺的产品;(6)生产的过程对其他国家尤其指发展中国家产生不良影响的产品。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消费过程中选择自然的、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可能的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正确地看待消费,自觉抵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产品,选择保护环境的产品。2.2.2绿色消费的现实意义“生产—消费—生产”的模式是资本主义提倡和鼓励的模式,用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制度。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方式的转变,而消费欲望的增强又会反过来刺激生产。直到20世纪中后期,人们尚才意识到每一次消费的同时都伴有着资源的消耗,从商品的生产到后期丢弃后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能源的一种消耗。目前,为了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同时进行、两不耽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来发展经济的新消费理念已经被提出,随后在发达国家迎来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新模式,绿色产业潮流和绿色消费的潮流被兴起。“绿色消费”的出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2.2.1引导了绿色市场的出现过去,人们在购物时考虑较多的往往是商品的质量与价钱,而很少考虑其环保效应。现如今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带来了人们对简单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1989年在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为了购买生态的、对环保有益的产品,人们愿意支付高于普通商品更高的价格。正因如此,出现了多种带有“绿色”与“环保”称谓的商品,如绿色食品、生态房屋、绿色汽车、生态服装等等。这表明了人们的消费思想已有了转变,绿色消费的影响逐渐扩大,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市场即“绿色市场”逐步形成,绿色市场的竞争又刺激了更多绿色商品接二连三的出现。现代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得绿色产品的生产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成12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了可能,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绿色产品由于利润丰厚且竞争力强,引导并促进了多家企业向绿色生产方向的竞争,从而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绿色消费”已不单单是一种需求,当今已成为集生态化生产以及绿色的贸易于一身的新的经济增产点。2.2.2.2推动了企业的经济转型环保应是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主动实现的一种目标,而不应成为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累赘。这不仅仅是企业出于自身的经济成本考虑,即节能减排以求得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缩减经营费用,减少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开支。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在“绿色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是新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绿色消费”的大潮到来之后,绿色产品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环保健康等特点,在众多商品之中脱颖而出,极大的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绿色消费已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一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使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抓准时机及时进行调整,将绿色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甚至到回收产品的后期处理,都本着安全和环保的原则,以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贴上“绿色标志”。另外,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也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率,节省了开支与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通过提高商品环保标准的方式来竞争,在销售中大受欢迎;有些企业通过绿色环保为公司树立了良好形象,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好评,诸如大家熟知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就十分重视环保问题,由专人负责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保证了公司的生产、管理的绿色一体化。绿色生产作为企业新的创新点,给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改观。已从原来给企业造成的经济压力转而变成了经济发展的转机。从此绿色消费将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带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代。2.2.2.3标志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在过去,人们总是将占有大量的、远远超出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高档商品与奢侈品作为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实则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在人们受到了绿色消费观念的影响,逐步改变了消费观念与方式,追求一种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方式,而这种消费方式正是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又环保的消费。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为了生活的舒适方便而过度消费,相反,在保证了生活的舒适与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消费。如在选购电器时不再追求名牌与奢华,而是尽量注重节水节电;在外出时尽量少开车或者打出租车,尽量选择乘坐公交车;在选购商品时尽量选择小剂量的,以避免浪费,同时不选购那些过分包装的商品;尽可能的不使用一次性商品,尽可能的循环、反复利用;不浪费纸张,办公打印纸尽可能两面用;垃圾分类堆放以便于回收利用等等。每一次看似平常的举手之劳,都向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环保迈近了一步。在“绿色消费”观念影响下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2.3绿色消费模式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我们知道,生态文明超越和扬弃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弥补了他们的缺陷与不足,是在以上两种文明形态所取得的经验上的基础上用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当从意识、行为、经济和制度等多方面入手,13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如培养生态意识、引导生态行为、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生态制度等等。而消费模式的绿色化的倡导与实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消费的本质也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实践的必经途径。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也接踵而来。比如,平时的生活中无节制的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出行时认为开车或者打出租车方便快捷而不选择乘坐公交车;请客吃饭时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过度点餐,餐后不打包等。为了经济利益而占用耕地林地开发房地产,大量占有并消耗自然资源,不考虑环保而为了方便采用非降解材料的一次性用品等等,这些消费行为从长远看是对于环境与资源的可再生以及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是有悖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也就是说,是与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不符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摒弃那些“消费越多越幸福”的错误观念,而是需要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为宗旨,以维系“生态需求”的平衡为目标的绿色消费模式。在十八大报告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已经为胡锦涛书记所强调。绿色消费体现了生态文明尊重生态、保护自然的宗旨,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既避免了资源能源的浪费,又有利于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一种良好的体现方式。因此,消费方式向绿色消费模式的发展与转变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更是一种主要的途径。14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青年绿色消费观的内涵3.1消费观的基本内涵的界定3.1.1消费观的含义消费观就是根据一种标准来指导人们消费的观念,与其他价值观无异。因此,消费观的含义可以概括为,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对象、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整个消费活动的诸多组成因素在价值观念上的一种的判断和看法,是人们对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人与自然和社会以及人类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3.1.2消费观的特征消费观的客观性。消费观作为指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观念,是消费活动的一个标杆。因此它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的。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但是消费需求的满足终究取决于一系列客观条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消费观的主观性。消费观是建立在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上的一种意识,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客观条件以及一些现有的信息来进行归纳整理,以形成自己的消费观念。人们最终对消费模式以及消费对象的确定与选择,不仅取决于自身财力,也是其“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一个人从主观角度对于物质需要所持的观点与看法。因此,消费观绝对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环境下的人,消费观也会不尽相同。消费观的社会性。消费作为包含于社会经济活动里的主要环节之一,既是一种个人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纷繁复杂的消费现象包含在社会文化之内,社会性是它的本质。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生存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同样,消费作为一种行为也同样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消费观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又对社会因素以及他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消费观的历史性。消费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断变化着。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制度、不同的阶级所持的消费观是不同的。显而易见,消费观的发展是要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步进行的。消费观的继承性。消费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发展变化是存在继承性的。如今的消费观是对以往消费观进行不断的扬弃与继承而形成的,每一次的变化,都抛弃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因素,加入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因素。消费观的继承性发展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3.1.3消费观的分类同一种事物依据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可以进行多种划分,同样,消费观作为一种15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意识形态也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依据社会发展的历史对消费观进行分类:由于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这一客观规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可依据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将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个阶段,每个社会阶段的经济特征各不相同,所以依据社会发展的历史将消费观大体的分为农业社会消费观、工业社会消费观、信息社会消费观三类。农业社会消费观:农业社会处于经济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普遍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人与牲畜来驱动较为落后的生产工具,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各种物质资源比较匮乏,经济水平很低,人们的消费基本仅限于满足生存所必须的物质需求。由于物质资源极为有限,人们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减少生产中对各种生产资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维持更多的人、更持久的生存需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在农业社会时期,节俭的消费观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农业社会后期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农业社会的消费观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工业社会消费观:工业革命拉开了人类历史的工业社会的大幕,科学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使曾经的人力和畜力得到了替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物质资源得到了丰富的累积,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人们开始倡导消费,与之相适应的工业社会消费观随即开始产生。工业社会初期,以节俭型的消费观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物质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的需要,开始积极消费,以节俭为主导的消费观逐步被取代。信息社会消费观:随着科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人类生产力水平进展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人们的生活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新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不断产生,以提倡消费为主导的工业社会消费观已经不能与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目标与需要相匹配,所以,一种顺应新时期科技发展要求的消费观即适度消费观被人们所提出,随后,又相继出现了科学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绿色消费观等。人们日常消费行为,有些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有些则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依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消费观分为物质消费观和精神消费观。物质消费观是基于物质生活的一种消费观,物质生活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缺的,物质消费是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基本消费,马克思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1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物质消费观为其他消费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精神消费观是基于人类精神生活消费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在人类文化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精神消费所占的比重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前进。马克思说:“因为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而精神的真正形式则是能思维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2神”。3.2绿色消费观的含义绿色消费观是一种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的消费观;绿色消费观要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身对物质财富效用,又要顾及到他人利益乃至社会的利益;既要照顾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要顾及到我们后代子孙的利益。它是对适度消费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能够引导我们对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系统的、科学的价值评判,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可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216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持续发展的要求理想的消费观。3.3青年绿色消费观应有的内涵3.3.1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关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散见于他的自然观、实践观、劳动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中。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1和解的社会。通过梳理和解读可以得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且只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关键,是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内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物质保证。反过来说,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并不只是单纯要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消费需求来支持,持续性的消费要以绿色消费观为指导,主要体现在既要满足消费的持续性,又要通过保护环境减少耗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包含在绿色消费观之中。本文研究的青年应当树立的绿色消费观是对不环保、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的重新思考,是引导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3.3.2环境道德意识与环境责任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在环境领域中的体现即环境道德意识。它是诸多与环保有关的道德规范要求在个人的思想意识中内化而成的结果,是一个人对于环保的诸多规范的一种自律,是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必要前提。环境道德意识是关于环境的相关约束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进而影射到实际行动之中。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理性和道德来权衡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当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并追求崇高的理想的人,能够自觉的平衡自己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上文我们提到了青年绿色消费观中应具有的环境道德意识。道德其实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一定的利益关系而达成的契约,是期待两个主体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然而环境道德的主体往往不是两个人,而是人与环境。也就是当其中的一方主体个人违背了契约,其后果并不能直接的作用于责任人身上,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活。因此在环境道德中必须有一种自觉遵守的意识,这种意识其实就是环境责任意识。当我们享受着上一代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生活环境时,就有责任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一个适合生存的好环境。这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一种责任。1高德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17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现状及影响因素4.1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现状4.1.1生存型消费观和享受型消费观并存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料不十分充足以及计划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人们的消费状态是消极的,抑制的。共同的生活以及消费方式,使人们在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得到了满足。在服饰上几乎不讲究样子、色彩、品牌、料子,只求结实、暖和耐用,一些衣服甚至在一年四季通用;在饮食的追求上,尽管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当时生活条件非常有限、物资紧缺的年代,温饱尚且勉强维持,根本无法追求食物的质量、营养、口味、健康等等因素,现今所提倡的诸如养生以及食疗观念根本无从谈起;在居住条件上,多是住在集体安置的宿舍或者住房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一般不远的路程都以步行为主,少数经济充裕的家庭使用自行车代步,长途都以乘火车为主,很少有私家车。总而言之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与家庭之间没有什么实质的差距。当时抗日战争的取胜为人们迎来了新的生活,与以往旧社会被剥削与压迫的状况对比之下,人们对于现今的诸多状况感到了极大的满意。青年在当时对于精神的追求较单纯,如饥似渴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一心努力的奋斗与学习,积极为国家搞生产,而在物质方面没有太多追求。当今青年成长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赶上了生活条件发生极大改观的大好时光。曾经物质短缺、生产力低下的那段时期已经过去,迎来了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改头换面的新时代。在此种条件下,青年的精神消费的意识日渐觉醒,另外西方享受型消费的思潮也给国内青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穿着方面,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服装款式种类繁多、变幻多样,在设计上别出心裁,能充分展现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远远改善了以往服装款式单一、样式死板的状况。另外随着空调的使用以及汽车的普及,人们即使在冬季也可以享受四季如春的温度,无需穿得臃肿,青年对服装审美的精神享受的要求日渐提高。在饮食上更加注重色香味俱全的感官享受,以及膳食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随着多种饮食文化的影响,青年更加注重饮食的时尚性以及多样性。在住房上,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住房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因为青年也成为买房的主要人群。青年的支出呈现出日益多样化趋势,例如花费在旅游、培训、文艺上的支出以及在“自身”上的诸如瑜伽、健身、游泳、桑拿、美容美发等费用的支出都体现为青年的享受型消费观。4.1.2实用型消费观和符号型消费观并存1所谓的商品的“实用性”指的是商品的价格与其使用价值的相符。上一辈的青年受当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_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8574470.html18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消费时特别注重商品是否实用,很少愿意把钱花在那些不实用的商品上。对于已经拥有的物品,不再次购买同类商品。而现如今青年虽然也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但是对于偏爱的商品种类喜欢重复购买,比如许多女青年原本有很多漂亮衣服,但是却喜欢在换季时重新为自己添置衣物;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导致手机从外形到功能都不断地升级出新品,而追逐时尚的青年就增加了更换手机的次数;如汽车的爱好者不断地更新自己汽车的款型也是同理。但是笔者认为诸如此类的消费都称不上奢侈型的消费,仅仅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物质欲望的自然而然的提高,而青年人群随着自身成长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的方式和层次都不断的发生变化,同时在此过程中青年也是处于对自己社会角色的适应中,因而常会出现一些消费时的不稳定性。不论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青年,在选购商品时候都不自觉的追求该商品使用价值以外某些精神层面的象征,这就是商品的符号价值。例如穿着名牌高档服装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层次与富有程度;穿衣风格的迥异、独特体现了一个人品味的与众不同、不拘一格;摆放精美艺术品体现了一个人的独特鉴赏力与高雅的品位等。青年的消费在满足于自身基本需要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认同,这是青年成长中的一个必要阶段,在该阶段对于他人的认同追求最为强烈,与之相伴而来了各种需求,也体现了青年初入社会的一些肤浅与不足。4.1.3储蓄型消费观和信贷型消费观并存中国自古以来的“崇简黜奢”的传统思想从根本上是与“借贷”的消费方式不相符的。在建国初期生产力的低下、物资的匮乏以及经济的计划性等原因更加巩固了人们“先攒钱后消费”的思想。现如今的中年以上的人,也就是上一辈的青年人,在消费时仍旧保留着先积累足够一笔钱以用来一次性支付某种商品的习惯,如购车购房等。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信贷消费应运而生,并迅速的为一些思想活跃、观念超前的青年所接受,信用卡的出现又大大的加速了这一进程。“花未来的钱,圆现在的梦”现在已经成为大部分青年的生活方式,并覆盖了生活中购置车房、卫生保健、入学培训、观光出行等诸多领域。无论储蓄消费还是信贷消费,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都在于青年是否有合理规划自己消费的能力以及运用金融产品的能力。4.1.4大众化消费观和个性化消费观并存现今的时代背景深刻影响了青年消费观,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共存的特点。之前的时代由于计划经济的作用,商品的种类不多,且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购买者挑选商品时没有更多的选择,另外收入不高,青年在消费时也难以顾及个性化的追求。所以并不能认为那个年代具有跟风和相互仿效的消费倾向。市场经济彻底改变了以往商品种类单一的状况,让原本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稀有商品也能为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拥有。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迎来了全民消费的时代。商品的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也为青年追求消费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在应有尽有的多种商品中,总能有一款符合你的个性追求。无论是求同的大众化消费,还是存异的个性化消费,都是青年追求社会认同的体现以及商品的符号价值发挥作用的结果。19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4.2生态文明视域下青年消费观的影响因素4.2.1社会因素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社会环境。其狭义概念,是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社会环境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但就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来说,主要由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讯息因素等几大宏观因素组成,青年正处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性格中的不稳定因素诸多,阅历有限且人生经验有待积累,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和左右。笔者曾在所就读的学校周边就当代青年消费观方面的问题开展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调查显示:72.4%的青年承认自己的消费行为受到过社会上各种消费行为的影响。具体地讲,对青年消费观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内容:4.2.1.1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间交流的加强,大量的外国物品涌入中国。大好的国际形势为中国青年带来大量外国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它倡导的主旨并非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某种需求,而是对永无止境的物欲的追逐。它的本质是追求一种过分奢靡的、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将最终目标定位在了这种生活方式上。由此而带来的是对资源极大的浪费,是被“占有”与“享乐”所充斥着的不健康、不绿色的消费观念。青年群体作为消费群体的主力军,观念新潮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西方价值观中一些不科学、不可取的成分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青年群体,同时对传统的节俭型消费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误区也是受此影响而形成的。4.2.1.2现代传媒的影响现代传媒的鼎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传媒由网络、书刊、电视、广播、电影等渠道组成,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充斥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体中的各类花样繁多的信息,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向人们灌输着一种消费观。出于盈利性的商业目的,一些商家不可避免的在向消费者暗示着一种消费倾向,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比如某化妆品牌的广告语是“你值得拥有”。而这些暗示性较强的宣传标语最容易勾起好奇心强、思想活跃而又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群体的消费欲望,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其实,大众媒体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多渠道来向广大青年宣传一些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只是与丰厚的利益相比,其刊出率及播放率就会很低,因此对青年的引导与教育功能自然也就有限了。4.2.2学校因素4.2.2.1消费教育的缺失西方国家历来重视消费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设了许多针对儿童消费观教育的课程,并且做出了许多相关的规定。将消费教育置于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位置上。如199020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美国一份来自消费者教育的专业组织的调查显示,美国30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都有了1关于消费者教育的规定,分别定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欧洲理事会颁布的《消费者保护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1)应对学龄儿童进行消费者培训,以便使之成为终生有知识的2消费者”;(2)同样,成年人也应使用消费者问题方面的教育措施。”而中国与之比起来,在这方面就存在很大的缺失。中国长期以来只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却并未将消费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或者纳入主要课程计划之中,正规的学校教育的课程应该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阶段,然而就当前状况看,消费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距离正规的消费观教育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使消费教育流于没有实践经验的空形式。另外一些开展高等教育的院校中部分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较少,缺乏对学生生活及消费习惯的了解,对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炫耀心理等心里误区未能做到及时的纠正,对心理中潜在的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价值观的效仿上未能及时的加以引导。此外,在“实用型人才”在当今社会被过分看好的情况下,大学也因势利导、受其影响,过于强调“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放在的学校教育中的第一位,从而导致了学生消费观的培养教育不受重视。笔者的所做的小范围的调查显示,仅有不足6%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超过80%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消费观教育。然而实质上,教育本身就属于从生活中来并最终用于生活之中的一种实践,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及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的重要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当今高校的教育正受到来自社会的、带有商业色彩的效益与利益的追求的影响,教育方式正在不断的数据化与工具化,空泛的理论教育并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最终导致了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轨,不能将消费内容与生活实践做到有机结合。4.2.2.2商业化的校园环境现今的高校中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氛围。从学校的建设上来讲,各色各样的商家进驻校园,在方便了广大师生生活的同时,也激发着学生的消费欲望;从学生休闲方式上来讲,传统的读书、听音乐以及集体出游等低碳、绿色的休闲方式早已被现代的聚餐、KTV、泡吧等时尚消费所取代,免费的休闲方式早已落伍,休闲与消费不分家已经成为校园中一种人人效仿的方式;从学生生活方式上来讲,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从事着自己的“副业”:或忙于开网店,或忙于摆地摊,或忙于做家教,对大学的大好学习时间造成了严重浪费;从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上来讲,多数校园社团活动是自发且需要经费支持的,因此需经常拉取一些商家作为“赞助方”,在获得活动经费支持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商业活动。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校园中的商业气息浓重,浮躁的商业氛围对校园本身的精神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得原本应当将所有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业上的学生,将享乐与消费定位成了人生目标,偏离了大学生活的重心。4.2.3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年价值观成长、成熟的摇篮,同时父母作为子女所接触到的第一位效仿对象,因此家庭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的组成模式以及家庭中先入为主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对青年消费观的影响最为深刻直接,进而对一个人的消费观念的形成1卢嘉瑞.消费教育的内涵、目标和途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04:67-70.2同上21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与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4.2.3.1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的影响家庭养育模式是子女成长中生活方式的养成与情感形成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父母在家庭中占有绝对的主导权与权威性的养育模式。当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又使得家庭中是“独苗苗”的现象变得极其普遍。家长过度疼爱孩子的现象随即出现。改革开放大大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当代青年的父母辈多数都经历过苦日子,因此他们都希望尽全力给子女最好的生活,在当今有更多的能力满足子女的要求以后,对子女的物质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当代青年在父母的庇护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无法体会到赚钱过程中的艰辛不易,自然不利于一些健康消费观的养成。4.2.3.2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目的本应是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然而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却恰恰使这一点本末倒置了:父母将评价子女的所有标准都聚焦为一条,那就是功课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提高子女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消费时能做到科学合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家长们本应该从孩子童年期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笔者随机的调查显示,仅有不足6%的家庭经常对孩子的消费观进行教育,而从未对孩子进行过消费观教育的家庭比例竟然接近80%。对于大部分青年来说,他们或者是尚在学校中读书,或者刚刚进入社会不久,在刚刚开始支配自己的收入时显得既兴奋又茫然,由于经验有限、知识不足,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另外,青年的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父母消费时精打细算、消费计划性强的,往往他们的子女也会如此。4.2.4青年自身因素青年消费观中所呈现出的多方面特点尽管受诸多客观原因的左右,却终究取决与自身的因素。4.2.4.1青年心理特点的影响青年时期的智力发育与身体发育达到顶峰,但是心理成熟程度与智力和身体发育的程度是不相符的。青年阶段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因此青年群体常常做起事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冲破俗套而标新立意。但是青年群体的生活圈子与阅历都有限,并且性格中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思考问题常常不够全面且易走极端,在消费时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的影响,并且同一群体中的消费行为互相效仿,导致了青年在消费中出现的一系列消费误区。4.2.4.2青年自我教育能力不足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认识主观世界的全部过程,即人们以自己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青年群体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与规划,正在逐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己又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由于青年尚处在“三观”的形成阶段,性格中被动的因素较强,缺乏主动且自觉的进行自我的学习、认知与教育能力,价值观的不稳定导致了一些消费误区。22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由此可见,青年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现象既是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青年自身的原因密不可分,消费现象中所体现出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希望社会能高度重视起来并制定解决的方案。23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生态文明视域下当代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构建措施通过前文对当代青年消费观现状的分析,我们得知,在当代青年中存在的炫耀型消费、符号型消费、超前消费以及过多的人情消费等情况,说明了许多青年还没有树立起科学合理的绿色消费观。当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即将崛起的新一代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国家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倾斜与侧重的人群。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养成,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举足轻重。但是同时,青年阶段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又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不良消费观的形成甚至会贻害终身。这些消费误区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青年身体与心智的健全发展在青年正确“三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严重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加重了青年自身与家庭甚至社会方方面面负担,不利于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高效、永续利用,并且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促使青年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消费观已经刻不容缓,并且理应成为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以及青年自身在内的,由全社会的共同承担责任。下面笔者将针对当代青年的消费观的现状来谈一下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构建措施。5.1国家加强宏观引导,倡导绿色消费5.1.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绿色消费观的影响力在政府的服务功能日益强大、健全的今天,为了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对绿色消费从各个方面进行宣传、努力提高绿色消费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政府首当其中、责无旁贷的责任。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将开展绿色消费观教育的相关工作重视起来,充分发挥各种媒体渠道(报纸期刊、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页内容等)的特点和优势,向广大青年直观、生动的传达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意义,尽力加大绿色消费在青年中的影响。使青年意识到消费作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社会各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他们走出以往的消费误区,不断更新自己的消费观,最终形成有利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繁荣共生的可持续消费观,即绿色消费观。首先,普及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帮助人们了解构建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人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消费行为关乎着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自觉的树立并践行理性的、正确的消费观。其次,以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生态文明观指导消费,摒弃并自觉抵制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对于当代青年消费观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青年的绿色消费意识。最后,充分借助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宣传绿色消费。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政府、军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外,也不要忽略社区、行业协会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宣传作用。例如社区作为各阶层居民的生活归宿,就是一种良好的宣传绿色消费的基层阵地。只有各种组织密切配合,才能扩大绿色消费的宣传规模,真正使绿色消费观渗入到社会的每个毛孔之中。24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5.1.2健全绿色消费观教育体系,使之系统化国外先进经验表明,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在于消费教育。国民素质主要包括国民的文化、科技、道德、健康、理智、消费素质等方面,而上述几方面素质的提高,都与消费教育1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者教育可以提升文化内容的消费在消费中的含量;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带动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学习者实现各个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消费者辨别和控制个人行为的能力。而绿色消费观的贯彻与实践是依赖于以上几点的。因此将绿色消费观融入到消费教育的体系中来,形成健全完善的绿色消费观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健全绿色消费观教育系统,促进绿色消费观教育的主体多元化与教育的终身化。正规的消费教育应该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分别来自家庭、正规学校与社会的消费教育。后两者又包含若干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联系密切、互相补充,最大限度的涵盖了能接触到消费教育的人群数量,扩大了教育体系的外延,扩大了消费教育的影响力。利于早日实现消费教育的全民参与和长期开展。而绿色消费观教育作为消费教育的一个分支体系,也应该尽早的实现与消费教育同等的完善程度。其次,丰富绿色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使之不断的完善与更新。绿色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绿色消费观的概念意义以及实践方式,更涉及一些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内容,这些是一个人从思想深处对绿色消费观进行接纳、并在行为上进行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要对产品的鉴别方法、产品的保养维护、闲置与过时过期产品的再利用、家电节水电的方法、绿色标志的识别、消费决策技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进行介绍,这些内容将绿色消费的精髓切实的融入到了日常消费的点滴中去,使绿色消费不再遥不可及,有利于实现科学、合理、适度、可持续消费的良性循环。最后,绿色消费教育需要吸纳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正如前文中我们所提到的,消费教育系统除了家庭、学校消费教育这两大部分外,还包含社会消费教育系统,其中就以社会系统的影响与力度最大,通过号召与鼓励社会系统中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社区、各民间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消费教育,例如社区定期组织相关讲座,提供绿色消费相关书籍报刊的借阅服务等;消费者协会、工商执法部门与各媒体联合,定期公布消费品市场中过期、假冒伪劣、有害品含有量超标商品的名单,并对其进行警告与整治;电话与网络提供咨询与查询服务,作为对绿色消费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民间创办面向全民开放的绿色消费教育的诸多培训机构,打破了公办学校对绿色消费教育的限制等等。以上途径使消费教育的主体摆脱了年龄段、民族、地区、阶层的等因素的限制,使绿色消费教育能够得到较全面的落实。5.1.3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推进绿色消费目前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在经济、法律、行政等方面对绿色消费进行强有力的推进。而对于刚踏入社会不久,社会经验尚不丰富、活动圈子相对有限的青年来讲,在他们之中推行绿色消费意义重大。除上文提到的几点外,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加强政府对绿色消费在青年中的推广。首先,制定并实施有关绿色消费的支持、鼓励政策,尤其是针对青年群体。青年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但大部分绿色产品在价位上高出一般商品很多,在很大的层面上限制了绿色1卢嘉瑞.消费教育: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J].南方经济,2003,08:64-66.25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消费的普及。政府可以采取对青年进行减税与发放补贴的等方式来支持青年的绿色消费行为。其次,在推动各企业经济转型的同时,鼓励企业的生产符合青年群体的需要的产品。目前所能接触到的绿色产品多数品种单一,覆盖面不广,难以迎合青年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需要。政府应当一方面促进企业向节能减排、循环生产等绿色生产模式上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将结果反馈给各大企业,对其提供技术以及资金等支持,同时奖励成功实现向绿色生产模式转型的企业典范,这样可以实现既满足了青年消费需求,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的双赢效果。同时要要加强各相关执法部门的惩处力度,保障绿色产品的质量。政府各级工商、质监、防疫部门应该有效的联合起来,从绿色产品生产的源头上进行治理,共同实现绿色消费市场的规范、绿色产品质量的提高。最后,各级立法机关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国家关于环保、资源节约、消费者权益以及绿色消费的相关法律制定,使各项法律规章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使绿色消费在其轨道上平稳、健康的运行。5.2学校发挥主要教育功能,引导绿色消费学校教育因其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多种优势而成为实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消费观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其中除了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引导之外,学校各阶段教育内容的引导还是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大部分青年的童年、少年、青年阶段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这一阶段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观念形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往往会受用终身,可见学校在培养绿色消费观念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主阵地作用。5.2.1在正规教学内容中引入绿色消费教育相关知识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绿色消费相关知识的时候,仅仅通过课堂上理论性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认识,逐渐培养绿色消费观念与意识,形成一种能够自觉的应用于实践之中的消费技能。我国内地的各级学校应该以西方发达国家或者我国的港澳台等地为样本,在教学内容中正式加入绿色消费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要保证各级中小学及高校在教学内容中都涉及了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从而意识到绿色消费的意义。目前,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初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以及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主要公共课,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绿色消费”这一概念,只是偶尔简单的介绍了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公民道德等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应该从以上几门课程入手,拟定教学计划,规定任课教师将绿色消费内容引入课堂。另外,还应倡导在这个领域有研究的专业人士、学者来撰写相关教育用书,以便开设其他的科目来辅助学校开展绿色消费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将“节约资源能源,适度消费,减少浪费”等内容添加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行为守则》中,从多个方面对绿色消费观的养成加以指导。5.2.2对教师进行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培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直接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知识的专业程度与水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面向相关教师开展的多种指导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早在1999年,由西南、华南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手册》26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就可以作为对相关教师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指导性用书。因为可持续性消费也就是所谓的绿色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履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手册的编写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面向教师按期开展培训提供了依据。培训内容可分为绿色消费的基础知识、绿色消费的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在教法中的体现以及实践措施、预期教学效果的测评等几大块,同时创建新的、与教师日常综合测评结果相关联的考核机制。同时教师对于绿色消费的引导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的说教中,也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为绿色消费的践行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课堂授课这一单一的形式。绿色消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与观念最终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课堂上的单纯的理论教学未免脱离实践,因此从教学的内容到形式、到授课地点都可以多样化、创新化。在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上,教师可以指定学生阅读几本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趣味性书籍,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求知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引导其从互联网上搜索、查阅、下载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上,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集体去购物,让学生在购物中通过多方的比较、探索,积累购物技巧,最终获得实践经验,以探索出一种真正科学环保的绿色消费观;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学校可以为学生定期开展“跳蚤市场”创造条件,即在学校指定的某一区域或场所、指定的时间段内,学生可以将自己闲置不用的书籍、衣物、电子产品等以半卖半送的形式,低价转让给其他的同学,这样一来,即避免浪费物资,同时也实现了闲置物品的互通有无、循环使用,可以称得上两全其美。5.2.3整顿校园消费环境,多种途径引导绿色消费在校学生均处于性格的的形成阶段,对于多种消费行为缺乏相应的判断力,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校园周边消费环境的规范与净化就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这就需要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后勤管理中心)对一些不法商家进行整顿,取缔那些不适合学生消费的场所以及对学生消费具有诱导性的场所,对经营时产生较多有毒有害物质的商家进行治理。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消费。此外,学校在管理上要配合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强化对校园环境的维护。1.学校采购绿色化。营造全方位绿色化的校园环境,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用下才能完成的。学校的采购部作为经常与消费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应该首当其冲为绿色消费做好榜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选购物品时应该尽量地选择纯天然、无害的产品,如办公室设备、实验设备与器材、文化用品、饭堂的果、菜以及肉、蛋、奶等,并且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将采购明细公布在宣传栏中,营造全校施行绿色消费的氛围。2、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计算。校后勤部门对各单位的水电、煤气进行量化计算,每月给予一些免费度数,超出部分按照一定标准收费。另外对学生的洗澡卡、打水卡也采取一定范围的免费,多余部分再扣取费用。据笔者的相关调查,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类政策。这样既是对学校公共设施利用率的一种提高,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以上行政手段外,学校还应采取一些引导性的手段:1、学校聘请在该领域有造诣、有独特见解的专业人士等进行演说或授课。学校可以聘请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对绿色消费有研究的学者来学校多做交流,与师生一起研讨绿色消费的意义以及实践方案。2、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多媒体教室、LED显示屏等载体播放绿色消费方面的宣传教育片,营造一种处处宣传绿色消费的氛围。27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5.3家庭加强引导,促进绿色消费5.3.1父母为青年绿色价值观的养成做好表率首先,父母应起到示范作用。子女消费观念的养成与消费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对父母的行为效仿。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自身的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切身将绿色消费践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子女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起到影响;另外家长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子女观察、了解自己家的消费状况,以便参与到家庭消费计划的制定中来,让孩子以家庭成员中一份子的身份参与到消费活动的决策中,慢慢引导孩子逐步探索出一种既适合自己,又绿色环保的消费观。最后,父母还应引导子女进行适度的人情来往的消费。目前青年中人情消费过多的状况,多是对家庭中父母消费行为的效仿。因此家长应该摒弃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多结交以纯洁的友谊为基础的朋友,以此为青年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起到表率作用。5.3.2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消费观当今的青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独苗苗”,因此多得到家长的百般疼爱,对他们有求必应。而如今青年的父母辈几乎都经历过苦日子,因此即使自己节衣缩食也愿意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份幸福的成长环境。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在消费问题上,更是竭尽全力的满足子女的种种消费需求,对于这些钱花到了哪里,该不该花,花的正确与否等问题却不多加过问。这就导致了青年走上社会之后,由于在家庭中缺乏关于消费方面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的一系列消费误区。因而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子女的消费观,例如让子女以家中一份子的身份加入到家庭的消费行列之中,尽可能的让他们发表意见、提出看法,逐渐锻炼他们在纷繁多样的商品中鉴别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既体现了家中不同成员的平等,又能让子女在不同的消费行为中获得经验。另外父母也应该适当的干涉子女的消费生活,对其进行指导,历练他们在消费时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归纳,逐渐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观。5.3.3密切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子女消费观的责任由于当今社会的高速运转,使得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忙于多种事务,因此不得不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除了定期的交纳学费以及过问一下学习成绩之外,对于孩子的性格与习惯的养成等诸多重要的方面多不关心,缺乏与学校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配合好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子女消费观的责任。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对待消费观问题上出现的诸多误区,例如盲目、攀比等。因此父母应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多多关心孩子的性格养成等问题,与学校一起共同教育好子女,引导他们在对待消费问题上确立健康绿色的观念。5.4青年提高自身素质,践行绿色消费作为青年绿色消费观形成的客观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确实起到了一定28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作用。但是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客观环境只能起到影响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要看青年自身。因此青年自身对绿色消费观的践行就成为了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关键。5.4.1合理消费,培养理财能力人们的消费不应该是一味的扩张性的、盲目性的、征服性的,而应该是适度的、合理的。要做到适度消费就应该针对自身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以保持收支平衡,有计划的储蓄资金,摒弃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欲望。然而当代青年多数都是无计划地进行消费,缺乏相应的指导性,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由于当代青年缺乏相应的自控制力以及理财意识,他们的消费模式就是赚多少花多少,毫无计划性,没钱了就寻求父母的资助,这也是当前出现了大量的“月光族”与“啃老族”的一方面原因。当代青年要践行绿色消费,首先就应该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计划自身的收入与支出,使之与自身的消费水平相适应,有意识的回避不良消费观带来的思想与消费误区,从实践中逐渐的积累经验,培养和提升自己管理财务、计划收支的技能。5.4.2改善消费结构,加大精神消费投入消费结构是指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相互关系。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能偏废其一,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要互相适应,比例适当。然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当代青年的消费支出中有极大的部分是用来满足物质需求的,只有极少部分开支在精神需求上,导致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极大的不平衡。当代青年要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就应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加大精神需求在消费中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消费结构。5.4.3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观作为消费的一个庞大主力军,当代青年承载着这个时代所期望的多种的任务和希望。当代青年在接受了绿色消费的观念的同时,也应该尽自身的最大努力去实践与传播绿色消费。在践行过程中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随手关掉水龙头或者未关闭的开关以节约水电;尽量选择步行或者乘坐公交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资源能源的耗损;尽量选购小克数、小剂量的商品,不购买在包装上大做文章、过分华丽的商品以减少浪费;不购买以稀有物种为原料的商品以避免珍稀物种的流失等等。有句公益广告词说得好,您今天的一小步,也许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同理,每个人每天的一个举手之劳,或许就会换来绿色消费观践行上突飞猛进的进展。当代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在消费中自觉的树立资源的忧患意识以及环保的责任感,自觉抵制不良观念的诱导,在消费的过程中自觉地追求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并且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影响更多的人群参与到绿色消费的实践当中去。29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迅速壮大的工业文明曾以牺牲了自然环境和大量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工业时代的来临虽然从客观上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但是人们作为自然的主人也在随心所欲的支配自然、浪费资源。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愿望因这种关系的确立而变得愈加强烈,人类的物欲膨胀过度,毫无节制的消费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一连串资源与环境问题使人们无法避免而必须面对的。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也在不断的思考、探求新的发展理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明的概念被提出,并且日益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下,以“青年”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绿色消费观”这一有针对性的观念入手而进行的研究性的写作。当代青年人思想活跃开放,虽然经济能力一般,但是消费欲望强烈,喜欢接受新事物。因此也是充满活力的一大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往往会左右一个时代的消费主流。笔者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后,指出了当代青年的消费观现状,即生存型消费观和享受型消费观并存、实用型消费观和符号型消费观并存、储蓄型消费观和信贷型消费观并存、大众化消费观和个性化消费观并存。从中体现出当代青年在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年自身四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这四方面也为如何引导青年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消费观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也就是本文在最后一章中指出的构建青年绿色消费观的措施,即国家加强宏观引导,倡导绿色消费;学校发挥主要教育功能,引导绿色消费;家庭加强引导,促进绿色消费;青年提高自身素质,践行绿色消费。以上是本文写作的大致思路。虽然本文的写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对于青年绿色消费观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讨仍然需要加强与深入。本文所触及的话题涵盖性较广,而本文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表面。鉴于本人资历尚浅,知识水平、研究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足,且能参考的资料有限,虽然本人已尽最大努力来完善,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漏洞实在难以避免,希望各位学者积极的批评指正。对于青年绿色消费观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学者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的补充与完善。30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付董董.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2]郭晨.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2011.[3]龙辰曦.在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4]王晔.当代青年消费观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5]林金凤.大学生消费感性化研究[D].福建:福建农业大学大学,2010:16.[6]厉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7]罗春美.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8]郭伟祥.绿色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9]马德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10]董霞.企业环境责任及其供应链推广[D].中国海洋大学,2009.[11]刘琦.企业内部完整知识共享的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12]袁茵.消费观的生态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5.[1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95.[14]剧宇红.绿色消费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C].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15]王根喜,谢艳琴,杨大胜等.科学消费,离我们多远[N].安徽日报,2005.C1.[16]冯良.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消费[N].中国改革报.2004(6).[17]文魁.论科学消费[N]北京日报.2006.17.[18]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年思想道德建设[N].中国青年报.2005.2.[19]步德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科学的消费观[N].中国经济时报.2005.5.[20]王玉怀.绿色消费呵护明天[N].山西日报.2001.8.[2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138.[22]李小龙.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43.[23]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7.[24]卢风.享乐与生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25]郭艳华.走向绿色文明:文明的变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26]高定彝.老子道德经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83.[27]高德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28]段熙仲,闻旭初.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224.[29]李耳.道德经[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90.[30]陈赟.中庸的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27..[31]刘昶著.新教理论和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35.[32]中华环保基金会编.绿色消费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6.[33]余谋昌.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态环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48.[34]文气湘,韩小红,胡智.消费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83.[35]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7.[36]刘成富,全志刚.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0.[37]刘宝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48.[38]赵琲.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M].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5:23.[39]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1.31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40]DonaldQuitter,ConsumptionStudiesandtheHistoryoftheOttomanEmpire,1550—1922:AnIntroduction[M].Ambar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0.[41]MckendrickNeil,TheBirthofaConsumerSociety:theCommercializationofEighteenth—CenturyEngland[M].London:EuropePublication,1982.[42]NachelBowlby,JustLookingConsumerCultureinDreiserGissingandZola[M].NewYork:Methuen.1985.[43]Baudrillard,Jean.SelectedWritings[M].EditedbyMarkPoster.Cambridge:PolityPress,1988.[44]唐智松.创新教育原则的构建方法与基本内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44.[45]汪丽丽.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育原则[J].前沿理论.2009(20):8.[46]于多.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及实施策略[J].教育论坛.2010(124):71.[47]禹小英.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J]消费经济.2010(10):61.[48]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49]李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基本观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93.[50]单玉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途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1):68.[51]冯开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新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60.[52]李凯中.个性教育原则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2(6):25.[53]程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引导[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74.[54]秦书生,遆永娟,王宽.绿色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J].学术交流,2013,05:138-141.[55]史方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1(1):23.[56]陈红兵.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2008(1):139.[57]张丽红.漫谈绿色消费[J].赤峰学院学报.2008(2):59.[58]李育华.东西方生态思想比较[J].延安大学学报.2004(5):9.[59]朱建荣.树立绿色消费观培育新型消费需求[J].商业研究.2002(5):125.[60]庞世伟,王英.消费观变革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23.[61]ArnettJ.J.,Emergingadulthood:Atheoryofdevelopmentfromthe1ateteensthroughthetwenties.[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62]Durvasulas,Slysonski,Jcandrew.Cross—CulturalGenreliabilityofaSca1eforProfilingConsumersDecision-MakingStyles[J].TheJournalofConsumerAffairs,1993,27.[63]Hafstrom,Jschae,Yschung.“ConsumerDecision-MakingStyles:ComparisonbetweenUnitedStatesandKoreanYoungConsumer"[J].TheJournalofConsumerAffairs,1992,26(1).[64]JianfengWang,ElanieWallendorf.BestFriendOrWorstEnemy:DebtConsumptionOfCo1legeStudentS[J].TakechargeAmericaninstituteforconsumerfinancialeducationandresearch.February.2005[65]尹贵斌,付德忠.论消费观的革命[J].经济研究参考.2006(83):40.[66]李桂梅.可持续发展与湿度消费的伦理思考[J].求索.2001(1):78.[67]王国聘,郭兆红.构建面向节约型社会的消费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8.[68]高德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J].求是,2003,18:50-52[69]范翠平,曲洪志.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教育的新课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5):104.32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70]杜君兰.内蒙古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策略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7:54-56.[71]于长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1:70-73.[72]梁萍.培植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刍议[J].观察思考.2009(8):74.[73]孙俊昌.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有效引导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140.[74]王悦,王常锁.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潮[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08(2):89.[75]刘莉.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9):163.[76]茶利强,杨学,王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110.[77]黄光云.开展绿色消费道德教育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3(13):33.[78]韩春.浅谈低碳经济下大学生消费观的重塑[J].茂名学院学报.2010(4):12.[79]张宝银.培植绿色消费观的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56.[80]任建宏.浅析绿色消费模式[J].甘肃农业.2009(1):75.[81]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9):366.[82]岳宏杰.构建适应节约型社会的绿色消费价值观[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6):49.[83]秦海英,顾华祥.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6):35.[84]孙芬.自我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07:80-82.[85]许志红.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回避的主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0-11.[86]于长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1:70-73.[87]艾福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41-46.[88]朱新玲,朱喜安.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01:73-76.[89]卢嘉瑞.消费教育的内涵、目标和途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04:67-70.[90]卢嘉瑞,田学斌.论国民消费教育[J].消费经济,1999,05:16-18.[91]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经济发展论文_经济贸易论文,-《网络(http://www.xchen.com)》33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当代青年绿色消费观现状及成因所属学位论文的部分:第四章作者:陈志伦(第一作者),侯楠(第二作者)刊物名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时间:2014年第7期页码:6页-7页34 吉林建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如梭,转眼间三年已过,回首就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首先需要感谢所有老师、同学、以及家人的关心和帮助。有幸师从陈老师后,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思想上、生活上,陈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关怀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行,都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陈老师都要求我要认真和细心地去对待,教育我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不仅是对这三年学术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必须去完成的责任。在我论文遇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给了我耐心指导。陈老师虽然平日行政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依然十分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形成到最后撰写成文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由于我在读研之前就已经参加了工作,读研期间经常要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在精力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陈老师对于我这种情况表示支持与理解,经常占用他个人的休息时间指导我的学习。在我写论文比较集中的那段时间里,陈老师为了不分散我上班时候的精力以及减少我奔波的次数,经常在我下班后打电话与我沟通,询问我论文的进展情况并对我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解答。在此特向导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真挚的敬意!当然,还要感谢思政部的领导与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读研期间给予我的理解、支持。另外,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以及这三年来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将是我永远的前进动力。最后,特别感谢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论文评审的各位老师!3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