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16872
大小:17.22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9-03-14
《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研究与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民居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研究与评价专业: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生:朱晓琳指导教师:刘加平教授摘要由于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下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我国有多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本论文所针对的是一种新型绿色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该体系的结构抗震性能方面已做过诸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目前采用的热工做法多是参照了当地保温设计的经验,未能与该体系自身的特殊性相结合。因此,本论文针对该体系的保温性能开展了以下工作
2、:一,对现有的两种保温形式的装配式民居实例进行冬季热环境测试,目的一对目前的装配式民居的实际热环境效果进行评价,目的二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研究重点。本文以富平、三原两地不同保温形式的装配式民居实例为对象,进行了冬季热环境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夹心保温形式民居在冬季具有良好的热环境表现,但外保温形式民居冬季保温效果较夹心保温形式民居差。说明不同保温形式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有差异,其保温做法不可一概而论。因此,需要对两种形式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指标分别进行计算研究。二,使用理论计算法、热流计法对外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保温性能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使用
3、二维温度场模拟软件、红外热像法、热流计法对体系中的典型热桥部位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首先,用理论计算法求出该体系两种保温形式外墙、屋面、楼面等部位的传热系数K值;用热流计法对外保温外墙进行传热系数现场测试,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该结果与标准规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进行对比,找到该装配式体系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该装配式体系夹心保温外墙保温性能良好,而外保温外墙存在保温性能设计不达标的问题。除此之外,屋面的保温设计也不满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规范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多
4、种改进设计方案。其次,使用二维温度场计算软件PTemp对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中的典型热桥部位进行模拟,计算其线传热系数;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装配式民居实例中各个容易出现热工缺陷的热桥部位进行测试,找到其保温性能较薄弱的位置;用热流计法对保温性能较差的L型外墙角部位进行冬季现场测试,研究在非稳态工况下L型外墙角部位热桥的影响范围及传热状况。综合上述研究发现该体系热桥部位进行了有效的断桥处理措施,热桥部位无明显热工缺陷,热桥内表面温度均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无结露风险。三,基于前文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该体系推广到全国各气候区,进行了不同气候区条件
5、下该装配式体系复合外墙和叠合屋面的保温性能应用设计。以各气候区的热工设计标准为依据,选择6种适用于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的保温材料,经过热工计算和筛选,最终得到适用于各气候区的复合外墙和保温屋面的保温层材料类型和保温厚度选用表。此表可供工程设计人员针对各气候区的实际项目进行热工设计时直接选用,可以实现围护结构部件保温设计的灵活取用,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节能,为该绿色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方面的支持。本论文对该装配式体系的保温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该装配式体系在全国各气候区的保温性能应用进行了设计,补充了该结构体系在保温性
6、能研究方面空缺,并为该体系向全国范围推广提供支持。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徽派民居建筑空间模式更新及节能设计理论研究》(51378410)、《新型装配式抗震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与抗震设计理论研究》(51578446)、《拓展型生态密肋复合墙体的破坏规律与设计方法研究》(5150802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70004)的支持。关键词:装配式;复合墙;传热系数;热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andEvaluationonThermalInsulationPerformanceoftheexternalEnvel
7、opeStructureoftheFabricatedCompositeWallStructureSystemDwellingsSpecialty:BuildingTechnologyScienceName:ZhuXiaolinInstructor:Prof.LiuJiapingAbstractWiththeadvantagesofhighproductionefficiency,fastconstructionspeed,highengineeringquality,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8、ithasbecomeanimportanttre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