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10808
大小:36.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3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
2、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
3、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 《告贴》是最早的广告; 《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很像《
5、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 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
6、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7、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16、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1896年3月主持《时务报》笔政,并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又在檀香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