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ID:3489241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3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_第1页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_第2页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今年冬小麦秋种要围绕绿色高质高效,着力推广节水品种、强筋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着力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等绿色生产技术,着力提高播种质量和防灾减灾水平。一、选好节水品种,精确把控播期播量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推荐品种为:良星99、中麦175、中麦816、轮选169、农大212、京冬18、轮选987等。我市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7日~10月8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我市冬小麦基本苗25~35万为宜。每晚播一天亩增加1万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45万。二、搞好种子处理,足墒适期

2、播种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左右(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三、实施精耕精播,提高播种质量(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二)精细播种。-3-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3、(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四、精准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一)增施有机肥。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

4、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五、冬前科学管理,着力培育壮苗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一)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3-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每亩

5、灌水量在30~40方。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六、适时杂草秋治,提高防治效果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推广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

6、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