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

ID:34887044

大小:5.36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3-13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_第1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_第2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_第3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_第4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TU375.410710-2012128043硕士学位论文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何志兵导师姓名职称刘伯权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结构工程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6月7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15日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ResearchonmechanicalmodelofBeam-Column-SlabJointsin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s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Candidate:HeZhibingSupervis

2、or:Prof.LiuBoquanChang’anUniversity,Xi’an,China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

3、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长安大学。(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相交所构成的节点核心部位属于应力紊乱区,是公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体系中极为薄弱的环节。目前,负弯矩作用下现浇板作为框架梁受拉翼缘参与受力的问题已经被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但我国现行规范却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现行梁-柱节点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公式仍是以一些平面框架节点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未考虑现浇板的影响,也未建立明确的力学分析模型。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筋混凝

4、土梁-柱-板节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对平面节点试件和带楼板的空间节点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从承载力、节点受剪变形、耗能能力等方面对上述节点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现浇板的情况下,现行规范相关条文基本能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对于带楼板的节点而言,现浇板的存在会提高框架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抗弯承载力,诱发柱端形成塑性铰。试验观察到现浇板筋并未完全屈服,说明并非整个现浇板宽范围内的板筋都能够充分参与节点组合体的受力。(2)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负弯矩作用下现浇板配筋对框架梁的抗弯承载力的增强作用。从承

5、载力的角度,提出了框架梁受拉有效翼缘宽度计算的受力分析模型及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所收集到的带楼板的框架梁柱节点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可以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3)对含有现浇板的空间节点试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拉杆-压杆理论建立了梁-柱-板节点组合体核心区处由现浇板引起的水平剪力增量值的计算公式。此外,分析了现浇板配筋以及直交梁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对软化拉杆-压杆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软化拉杆-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所收集到的带楼板的框架梁柱节点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能够较真实地反应节点的抗剪性能。关键词:梁柱节点,受力模型,抗震试验,受拉有效翼缘宽度,

6、受剪承载力*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2013020513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032)iAbstractBeam-columnjointin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belongstodiscontinuityregions.Itiswellrecognizedastheextremelyweakpartofseismicsystem.Currently,withapplicationofthenegativebending,slabwillinfluencetheflexur

7、alstrengthofbeamasthetensileflangebyresearchathomeandabroad,butourcodeprovisionshavenotcarriedonexplicitly.Then,currentdesigncodeforbeam-columnjointarebasedonempiricalconsiderationsfromtheplanejointexperiment,withoutconsideringtheeffectofcast-in-placeslab,norestablishingmechanic

8、almodel.Basedonthese,thisthesisadoptsthemethod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