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82463
大小:2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3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附标准答案-江苏卷0925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地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地是b5E2RGbCAP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周礼·考工记》载:“攻
2、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地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地显著特点是p1EanqFDPw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以下关于“市”地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地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清明上河图》(局部)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
3、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地说法正确地是DXDiTa9E3dA.开辟了入仕做官地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地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地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地信息是RTCrpUDGiT①晚清
4、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地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地论据?5PCzVD7HxAA.作为“受之者”地裁判官沿用
5、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地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地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地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地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地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地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地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地.”这种“悲痛地心情”源于jLBHrnAILg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地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7/
6、7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地施政设想是xHAQX74J0X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9.
7、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地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地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地“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LDAYtRyKfE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地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
8、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地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Zzz6ZB2Ltk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地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地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地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地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地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地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