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作业四时酶与atp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酶与ATP一、选择题1.(2013安徽理综,2,6分)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2.(2013课标Ⅱ,6,6分)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
2、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3.(2013四川理综,4,6分)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4.(2012江苏单科,16,2分)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
3、渍的残留程度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5.(2011上海理综,19,3分)如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A.①B.②C.③D.④6.(2014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29)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生物体内的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
4、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47.(2014安徽阜阳一中月考,20)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A.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
5、,反应速率加快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8.(2014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37)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特色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温度/℃20406080100结果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14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6、(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9.(2014安徽名校一联,10)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蓝藻为需氧型生物,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B.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C.ATP的“A”与构成DNA、
7、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D.动植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10.(2013安徽合肥重点高中)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如果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完全水解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
8、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411.(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根据高中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有关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是破坏肽键,从而使蛋白质变性失活B.DNA连接酶能够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C.DNA聚合酶能够催化DNA的转录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切割特定核苷酸序列中的磷酸二酯键二、非选择题12.(2012福建理综,26Ⅰ,18分)大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