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

ID:34849729

大小:3.53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3-12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_第1页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_第2页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_第3页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_第4页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位代码10476学号1204180291分类号Q94舛为封範七f硕士学位论文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对氮肥及种植密度的响应学科、专业:植物学研究方向:小麦生理生态申请学位类别:理学硕士申请人:张利霜指导教师:姜丽娜教授二〇一五年五月RESPONSEOFNITROGENABSORPTIONANDTRANSPORTOFWHEATPLANTSTONITROGENAPPLICATIONANDDENSITYLEVELINWHEAT-MAIZEDOUBLECROPPINGSYSTEMOFHUANG-HUAIREGIONADisserta

2、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ScienceByZhangLixiaSupervisor:Prof.JiangLinaMay,2015摘要目前,黄淮麦玉两熟区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与资源投入不成比例增加,引发养分效率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土壤酸化、光温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黄淮地区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和密度对

3、冬小麦植株生长生理和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该区主栽品种的最佳氮肥和密度组合,使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可通过改变作物群体结构影响群体光合性能,氮肥可通过提高个体质量影响群体质量,在生育后期对密度有补偿作用。施氮0-240kghm-2内,提高施氮量能显著增加植株株高、群体数、成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延缓灌浆期群体叶面积指数的降低,维持灌浆期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籽粒充分进行灌浆,增加籽粒产量。施氮量为360kghm-2时,成穗数偏

4、高,而穗粒数降低,成穗数增多不能弥补穗粒数减少带来的籽粒减产。随种植密度增大,矮抗58与周麦22株高、群体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2、土壤中氮总量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递减。植株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增加,同一时期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多。成熟期土壤-植株体系氮总量较前期总氮量显著降低,N3(360-2)流失最多,N-2-2-2kghm0(0kghm)次之,N1(120kghm)和N2(240kghm)较少,说明过量施氮或施氮不足氮素流失较严重。随密度增大氮素流失越严重。3、矮抗58和周麦22开花期与成熟期叶片及茎鞘氮积累

5、量和转运量随冠层层次下降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叶片与茎鞘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随冠层下降而降低。颖壳+穗轴、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及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氮素转运率均在50%以上,增加施氮量能提高余叶和余节氮转运率。矮抗58和周麦22开花期与成熟期下部叶片(倒4基本苗·hm-2)和M四叶和余叶)与茎鞘(倒四节和余节)氮积累量分别在M3(525×102(375×104基本苗·hm-2)处理下最大。矮抗58各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贡-2)、N-2-24-2献率在N0(0kghm1(120kghm)和N2(240kghm)时以M

6、3(525×10基本苗·hm)-2)时以M4-2最高,在N3(360kghm2(375×10基本苗·hm)最高;周麦22各营养器官氮转-2)时以M4-2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贡献率在N0(0kghm3(525×10基本苗·hm)最高,在IN-2-2-24-21(120kghm)、N2(240kghm)和N3(360kghm)时以M2(375×10基本苗·hm)最高。4、适当增加施肥量能显著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向籽粒转运和花后氮同化。矮抗58-2)和N-2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以N2(240kghm3(360kghm)最大,周麦2

7、2以N2(240kghm-2)最高。矮抗58和周麦22花后氮同化量均以N-23(360kghm)最大。花前氮积累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达54.50%~98.31%。籽粒氮收获指数为64.57%~79.90%,且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氮养分利用效率、偏生产力与农学利用率均在N-2)(1120kghm最高。本研究种植密度下,两小麦品种氮肥的偏生产力与农学利用率均差异不显著。5、矮抗58和周麦22施肥条件下籽粒产量较无肥高3.76~5.60倍。矮抗58和周麦22籽粒产量和净收益分别在360kghm-2、375×104基本苗·hm-2和240

8、kghm-2、225×104基本苗·hm-2组合处理下最大,籽粒最高产量分别为10997kghm-2和11472kghm-2。从氮素利用及产量来看,矮抗58和周麦22最佳氮肥和密度组合分别是360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