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48616
大小:1.47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2
《高三历史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诸城一中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1.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职责分明,提高效力3.中国古代始
3、终以农业立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B.改进生产工具,降低生产成本C.精工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因地制宜,坚持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4.《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警子孙以偿债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5.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B
4、.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D.经营方式不同6.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7.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
5、横征暴敛8.下图是清前期《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D.商业市镇兴盛9.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A.商业专卖B.闭关锁国C.开埠通商D.实业救国10.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A.实现了民主
6、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1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行为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l2.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7、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对两段诗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1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4.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