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45754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2
《音 乐 鉴 赏 必修部分 参考附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鉴赏(必修)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作业9/9第一单元(p11)1、答:《草原放牧》-欣赏中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可以感受到天很蓝,草原一望无际,然后《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草原放牧>在情绪上表现出欢快,奔放,时而悠绕.让人联想到蒙古的人,草原,放牧的场景...《第六(悲怆)交响曲》在情绪上表现出,叹息,悼念,安静,悲壮.让人联想到某某逝去,回顾某某逝去前的岁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第六交响乐》是我联想到了:当时,俄国俄国人民过着艰辛的生活,受到残暴的沙皇统治。但是,一道黎明的曙光划破
2、黑暗,人们觉醒了——他们开始走向反抗农奴制的高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p12)3、答:曲名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基本特征较强高低起伏和旋由弱转强较慢混合音乐语言特征高亢、洪壮的第二单元P27:4、答:1234乐器名达卜马头琴冬不拉扎木念琴民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9/9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P27:5、答:西藏地处遥远的高原,并且有悠久的历史,地域特点与文化传统决定了民族音乐的特殊性。特点:1、质朴,这是民族音乐的共同特点;2、藏传佛教影响,解放前是政教合一的农奴社会,宗教是唯一文化生活。P33:4、答:具有农耕的地方特色,歌颂是对土地的热爱,具有
3、豪迈、雄壮的感觉,又加上生活的元素。P33:5、P39:2、答:歌曲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弥渡,曾名迷渡。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弥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它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滇西高原。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腹心之地。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不仅给这片丰腴的土地带来了农商技术,也给这块多情的地方传播了黄河文化。于是,弥渡便有了“灯从唐朝来,艺从唐朝起”之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连绵不断,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经过历史的沧桑,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和彝、回、白等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
4、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博采祖国南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3、答:它曲调高亢、响亮、悠扬,旋律清新爽朗、优美舒缓,节奏自由、舒展在生活中被广泛传唱,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经久不衰。这首用方言传唱、旋律优美的民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代代相传,自三十年代后,才见诸铅字。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山区分散的居住环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间劳作,是乐清山歌产生的根源。4、答:歌曲采用了领、合的演唱形式。前半部分的合腔用重复的手段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合腔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与社会变革紧密联系的,
5、9/9在风格上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5、答:中国民歌的特点分析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
6、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
7、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中国民歌的形成9/9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他就在热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