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39184
大小: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2
《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附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1字音识记3AA.ɡuī/kuǐ,xué/xuè,mí/mǐ。B.ɡuǐ/wéi,jiān/jiān,qī/xī。C.yǔ/yǔ,zhēn/zhēn,zài/zǎi。D.zhī/yì,wù/wú,bì/bì2词语使用3C“摧枯拉朽”比喻很容易地摧毁(敌人或事物)。此处不能用于修饰“陷入困境”。A.原意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用于事情的危机。B.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的力量。D.改
2、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3语病辨析3DA.语序不当,“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中的“令我”位置不当,应调至“感伤”前(或删除“令我”)。B.成分残缺,“通过创文活动”中的“通过”一词,使后句缺主语,删除“通过”。C.赘余,“唯一”与“仅存”重复了。4语言连贯3C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②或⑤,只有②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②。如此可排除选项A和D。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是因为”
3、的句⑤。第五处横线填入④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5文言实词3B“出没”古今均为“出现和隐藏”的意思。A.“通道”古意为筑路,通往某处,今意为供人员通行或货物运输的过道。C.“不行”古意为不能实现,今意为不行进、不前进、不施行。D.“固然”古意为本来的样子,固有的规律,今意为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6文言虚词3A就,连词/是,副词。B.均表承接,连词。C.之,均为代词。D.均解作“这样”,代词。7文言句式3BB属一般句式,A、C、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83A应
4、是“予与敬夫”两人。第12页(共5页)文言句式9内容归纳3B张敬夫没有请朱熹为曲江楼题写牌匾。10文言实词3CA.屏:遮蔽、隐藏。B.谓:认为。D.形:表现。11文言虚词3D他的,代词。A.向,介词/在,介词。B.他,代词/的,结构助词。C.把,介词/来,连词。12信息筛选3DA.前句属“忠实诚信”;后句是预先聆听遗命。B.前句写赵普紧急迎接皇帝车驾,不属“忠实诚信”;后句是刚毅进谏的内容。C.前句写赵普在皇帝面前推辞不接受南唐厚礼;后句是刚毅直谏所取得的结果。13内容归纳3A秘密赠给南唐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
5、的不是赵普,而是太祖。14.【断句与翻译】(10分)(1)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3分。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3分止。“百姓得雨/各欢喜”和“能回帝意/类此”,可断可不断。](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我确实未曾打开书信,如果知道这样,必当奏报而退回第12页(共5页)(拒绝)它。[3分。“发”,1分;“却”,1分;大意,1分。]②太祖醒悟,最终认可他的奏
6、请,后来某人也果真因称职而闻名。[4分。“可”,1分;“果”,1分;“闻”,1分,大意1分。]【文言文(一)参考译文】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不能排除滞塞之物、迎纳清旷之气,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南面,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取近旁已废弃的门上原有的牌匾,悬挂在新门之上,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
7、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往往长夜不眠,喟然兴叹,深深忧虑,足见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第12页(共5页)当时我正担任“南康军”(一职),因疾病折磨,想辞去官职,又不获批准。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
8、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依据楚汉相争以来成败兴亡的情况,考察它们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可是现在竟远隔千里,只能遥遥相望,这番心愿,终不能实现。唯有抬起头,对着西方,悲伤地叹息。我又曾想:张公距今已很久了,他一时的遭遇,虽然关系到唐代治乱的转折,但和后人又有什么关系?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