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31875
大小:27.3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1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地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1.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谓物联网,是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了二者的内容,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
2、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整个过程中,物与物的“交流”都无需人工干预。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物联网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加速推进各国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转型,已经引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极大关注。2008年底由IBM向美国政府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构想,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
3、地回应,并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6月欧盟ichu物联网行动计划,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并注重信息安全;2009年8月日本提出了i-Japan战略,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应用。在我国,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发表的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重点强调“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文档实用标准“发动机””,并首次明确了涉及新能源产业、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物联网、生物
4、医药、海洋工程等5大领域的新兴产业范围。近期,国家发改委将物联网纳入正在起草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物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战略支点,建立物联网将是中国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实现“两化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跨越信息壁垒瓶颈的关键突破口。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传统思维,实现了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具有能力超强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时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更加精细地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物联网的应用将是极为广泛的,其应用
5、领域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电力电网、医疗系统等多个领域.ITU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还有诸如远程抄表、物流运输、移动POS机应用,如果再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将有更多元的应用。本研究将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提高电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实现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2.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环境的严峻形势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压力。首先,高峰
6、负荷的增长使电力系统的容量日趋紧张;其次,电气设备的老化严重威胁着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力企业的收入压力又限制了基础设施的投资。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布式发电电源的利用不断增加,对电网强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已经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投资方式,靠更换大量的电气设备或建设更多的输电线路来解决问题,而是必须采用新技术,充分挖掘现有电力系统的潜力,提高其适用性和利用率。文档实用标准随着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电力企业相继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CRM系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降低成
7、本的ERP系统与EAM系统、全面提高价值链竞争效率的SCM系统、送配电管理的DMS/EMS、SCADA等业务应用系统,并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从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要形成相互一致的业务基础信息系统和有效运行的信息层次化体系,必须将原来分别建设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平滑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各个业务系统间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应对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针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做出及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