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ID:34822681

大小:2.42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3-11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_第1页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_第2页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_第3页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_第4页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Y762356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市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研究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时均莲邱立春教授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沈阳农业大学二OO五年五月沈m农业大学删J一学位论文捅费天津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严重、农、IE生产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蓄雨纳肥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该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本文借鉴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成功经验,通过大量调研与分析,通过生物、农艺及机械相结合的措施,对示范区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具及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年两熟

2、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工艺模式;通过试验研究,对不同耕作体系下冬小麦、夏玉米的土壤理化特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本课题为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1.确定了天津地区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工艺模式并分析了机具配备方法在对天津地区的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等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滓农作物种植的特点,确定了天津地区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工艺模式。应用农机运用管理学及机器配备理论方法,通过跟踪试验对适宜该地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进行选型与配备,并与传统耕作机具进行了固定费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护

3、性耕作体系减少了机具投入,深松模式下每公顷固定费用减少225元,经济效益可观。用“时间一机器”系统配备分析法进一步可得出结论:缩短玉米播种期是减少适时性损失及降低系统总费用的一条有效途径。2.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土壤理化性能试验研究用烘干测量法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分别对小麦、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进行测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体系在深度为O~50cm土层中含水量具有显著性差异(a=O.05),四种耕作体系土壤含水量多少依次为:兔耕覆盖>深松覆盖>耙地覆盖>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平均土壤蓄水量比传统耕作提商了7.1%:对O~30cm土层进行田间土壤容重测试,运用方差分俩要析及

4、t检验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从均值上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土壤容重要大于传统耕作模式,但其值仍在适宜作物生长范围内;通过对水分利用率进行测试,得出麦田和玉米田的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98%及6.43%:通过田问试验,三种保护性耕作体系麦田O~tOcm耕层的士壤有机质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O.025%、0.019%和0.021%:速效磷有所降低;速效氮分别提高1.24%、O.9%和I.O%;速效钾分别提高1.1%、0.7%和1.26%,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体系提高了土壤肥力。3.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作物有效公顷穗数、

5、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着其产量的高低,测产结果表明免耕和深松两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小麦产量分别比传统耕作模式高5。46%和5,74%,玉米产量分别提高7.43%和6.83%。运用测定结果以及对该地区作业成本的调查,对免耕、深松两种技术模式及传统耕作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得出小麦产投比分别为2.532、2.111和1.652,玉米产投比分别为2.679、2.547和1.759,经济效益明显。关键词:保护性耕作一年两熟试验研究沈阳农业火学顺l‘学位论文l绪论1.1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近年来我国耕地退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专家预测缺水是我国今后农

6、业生产面l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是农业科研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天津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沉降,水资源短缺;二是秸秆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并污染了环境;三是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侵蚀增加:四是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农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一种新的耕作模式——保护性耕作被提了出来。我国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在已被列为“十五”研究课题之一。高克昌(1992)在山西省进行了早地整秸秆覆盖免耕试验,张振寰(1992)对北京地区小麦玉米高茬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

7、这些主要对作物及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对机具配备涉及较少(马大敏等,1998)。本课题以一年两熟的天津宝坻区为试验区,研究通过生物、农艺及机械相结合的措施,探讨了小麦玉米蓄水保墒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及机具配套技术,为一年两熟地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网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抑制农阳地表扬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六大效益,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