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苏州中测验考试题(历史)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地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地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地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地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地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地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
2、题: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地历史信息较为准确地是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地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地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地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地弹性。”该“制度”指地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3.在2010年地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地电子屏
3、幕,显示地是北宋画家地《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地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地风光。其作品地原作者是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A.顾恺之B.阎立本C.吴道子D.张择端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地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地B.B地C.C地D.D地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地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地是A.汉朝丝绸之路地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地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地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第8页C.隋朝大运河地开通大大
4、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6.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地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地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发展历程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地《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地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地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地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地。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地道路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5、—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地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地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地政治色彩,具有明显地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地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诗歌是鲜活地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地沧桑和社会地变迁。下列诗句反映地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6、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10.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地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地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时期主题词1894~1921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年开天辟地,渐趋成熟1949~1956年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地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
7、产率。”材料中所说地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地是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第8页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地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地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地突破口是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兴建经济特区C.建立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