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ID:34786894

大小:64.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_第1页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_第2页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_第3页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_第4页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第一节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二节社会的政治结构第三节社会的文化结构注意: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和在一起,叫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又叫“死劳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又叫“活劳动”。4、科学技术把握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把握一个命题,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是以知识形态和技术形态存在的潜在的生产力,通过渗透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提高各要素的性能和改进其组合关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

2、一生产力”1、从科技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必须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技可以提高并强化劳动者的智力和生产技能,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科技可以物化到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上,使生产工具更先进。(3)科技可以物化于劳动对象或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4)科技的发展能刺激消费需求。2、从科技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科技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3、从科技在产业结构变革中的作用来看,它使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或智能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移。注意:正确认识科技在社

3、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科技决定论”两大流派1、乐观主义科技决定论。认为通过发展科技便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2、悲观主义科技决定论。把科技看成是与人相敌对的异己力量,对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持怀疑态度。两派共同本质在于都没有正确认识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科技作用的认识: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把科学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因此他们反对科学悲观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失业、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科技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对科技的不当应用造成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不赞同夸大科技作用的“

4、科学主义”。这是因为,首先,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能只限于单因素决定论的模式;其次,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四)生产力的特点1、物质性2、社会性3、历史性(三)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二)阶层阶层是基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和收入状况等形成的社会群体。阶级和阶层的关系:1、区别:(1)划分标准不同,阶级是根据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划分的,而阶层是根据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等划分的

5、。(2)实质不同,阶级的实质是反映了人们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阶层则反映的是人们的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分化关系。2、联系:二者互相包含。注意: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有双重身份,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而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它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即国家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

6、)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2)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3)同一种国体可以有不同政体,同一种政体也可以为不同国体服务。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一、社会意识的结构社会意识的分类从主体的角度: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和人类意识从水平和层次的角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角度: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一)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和人类意识个体意识:它是社会中个人的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群体意识:它是一定的人群所结成的社

7、会共同体如家庭、阶级、民族等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的反映。人类意识:它是人们关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识,是人类共同利益的反映。(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它是低层次、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反映形式。它表现为感情、风俗、时尚、审美趣味等。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包括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它是思想家从社会心理中汲取原料进行加工而创立的观念体系。(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

8、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指不构成上层建筑的那些社会意识成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1、社会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四、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