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

ID:34781472

大小:64.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_第1页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_第2页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_第3页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从朱元璋被迫起义到崇祯自缢,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历史的长河里,永远不乏耀眼的人物,即使车轮滚滚,不曾停歇,这些明星一样的人物,依旧可以穿透沉积的尘埃,光彩夺目。或许自己一直都是肤浅的,看待历史,大多数时候,只是知道,而不是理解,在上下5000年漫漫历史里,我更偏好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甚至三国时期,因为有太多的英雄豪杰而令人神往。对于明朝,除了昏暗恐怖的特务统治,惊世的发家史,朱棣夺位,郑和下西洋,知道的太少,也不甚感兴趣。然而,用了四天时间,如痴如醉的看完《明朝那些事儿》七部,渐渐明白自己的浅薄和历史的厚重:有无数人书写的历史,每

2、一段都是血与泪的坚持和斗争的结合体,每一处都值得尊重。历史之所以这样走,自有它的道理,冥冥之中,前因后果,循环反复。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或奸诈,或刚正,或跳梁,或迂腐,他们都有自己的位置,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支撑中国5000年历史不曾间断,不断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人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情况: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乱政;日本侵华;仍然能够站立并战胜的原因: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节和悲悯!(ps:这是日本人怎么都学不会的一点,因而注定他们的失败)《明》中谈到,作者最佩服的人的排行榜,排在第一二位的不是开国大帝朱元璋,也不

3、是万国来朝的永乐大帝,不是改革首辅张居正,不是徐阶,更不是袁崇焕,而是王守仁(王阳明)、于谦。此二人被作者捧至圣人,而在我看来,未有丝毫失言。他们以一颗装着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严于律己,以超人的智慧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虽说是为大明天子卖命,但又何尝不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坚守自己的良知。那么多优秀的天才,却多少因私欲贪念而做出令人不齿之事(贪污、玩弄权术),虽有海瑞,但他除了清廉,能力却实在有欠缺,只是一个标杆性人物。而王、于二人,一个平定天下却不沽名取利;一个临危受命,以文臣之躯,抵挡数万蒙军;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气节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然而有

4、另外一个人令我泪流满面,“不求残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士大夫的愚忠,然而我却在他身上看到相似的人:黄继光、董存瑞以及无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这不是愚昧,而是忠于自己和对天下苍生的悲悯,纵使身受酷刑仍坚持自己的信念,身在封建社会,这代表着对皇帝的忠诚,是社会发展的局限,然而在战乱年代,这代表的就是民族的气节,是中国人不可战胜的力量来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完全安定和平,不是外敌就是内部斗争,而明朝更为甚之,蒙古从未消停,内部宦官、文官、皇帝斗得不亦乐乎。然而这个朝代却

5、仍然走了200多年,因为这个朝代有一批优秀的官员,如夏言,如徐阶,如张居正……,没错,他们也玩弄权术,但他们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治理大明王朝,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或许他们的手段方法不尽相同,但这个目标,让一切都变得可以原谅。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无论遇到多么的的困难,有多少人攻击你,只要有两样东西,就一定能够胜利,那就是信仰和良知。”正是凭着这个,夏言击败刘瑾,徐阶斗下严嵩,忍辱负重,终成就一番伟业,永远不要责怪上天的不公,如果经受不住它的考验,又如何能名垂青史。200年的明朝史,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时一段篇章而已,然而历史,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不

6、断重演,下一段历史的书写者,正是握着笔的我们,在这浩瀚星河里啊,你我可否放下一只小船?!本来,我对明史比较排斥。翻开明史,阴深之气扑面而来:朱洪武火烧庆功楼,叔侄兄弟反目成仇,太监权臣狼狈为奸……然阴暗龌龊的事件背后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原因和深郁隽永的个人情感。读史明智,读明史智,是为《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皇帝的勤惰明朝勤快的皇帝有三个:一是开国之君朱元璋,出身贫贱知疾苦,马上征战知不易,故勤快;二是叛乱之君朱棣,好战喜功不得息,夺人皇位不得眠,故勤快;三是亡国之君朱由检,捡到烂摊忙整顿,义兵四起忙平息,故勤快,勤快亦迟也!其他的大皇帝刚登基还说得过去,可惜没能

7、保持一如继往的勤快,不是潜心研道,就是花天酒地,亦或无为而治,把皇帝大印交给太监和大臣们玩去了。是为懒皇帝,太祖皇帝早西去,要不打屁屁才怪。同样是懒皇帝,运气却不一样,有幸忠良相辅,则国泰民安;不幸奸恶当道,则生灵涂炭。其实,皇帝懒惰,也是情有可缘,天下之大,皇恩浩荡,却非皇帝老儿一人之力所能玩转,废宰相,事必躬亲,不到老死就得累死,明朝的皇帝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朱太祖身体那么棒,“吃饭么么香”的,比如朱棣、朱由检最后勤快的不行了,只好大权旁落,交人搭理了。治国不在宰相立废之争,而在礼制(所谓“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明朝废了宰相,权分六部,却又搞了个内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