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ID:34780155

大小:53.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_第1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_第2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是针对消极心理学而提出的,最早出现于1954年马斯洛所著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真正为人们为关注是在20世纪末,即1998年,美国首任心理学会主席F·P·Seligman在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与推动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一大任务,从此,积极心理学开始走人人们的视野。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则表明积极心理学正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心理学运动。那么,究竞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Krmon·M-Sheldon和LawRaKing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

2、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它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渎,并在这过程中找寻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幸福的各种因素。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心理学只有以积极待人,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才能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概括起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情绪、积极动

3、机、积极自我、积极改变。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优势和美德,它催化心理学从只关注于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对心理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了积极心理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研究对象不全面、缺乏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等。另外跨文化引起的问题也不断走进研究者的视线。一、跨文化背景下对积极心理学的几点思考(一)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将个人的幸福、快乐作为其社会的首要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化下人们就不去或者没有权利追求和享受幸福快乐,只是在有着集体主义自我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系统内,追求个人的这种满足并不是社会所首选的目标,

4、一般会优先考虑更大的群体利益,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另外,对于是否要追求幸福快乐这个问题,有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似乎在企图强加一些价值观于他人身上,如希望人们快乐、乐观等。(二)对优秀品质、幸福生活的具体文化解释存在差异1.不同文化对优秀品质的要求和侧重存在差异集体主义文化里,优秀个体被称赞的指标往往是人际间的。而强调自由、自治的西方社会,责任义务和社会期许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限制,是对人性潜能充分发挥的阻碍。如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将“孝道”作为一项重要的美德,这一点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和国人“要孝敬父母”的择偶标准看出。而Smith等人的研究指出,“孝道”在美国学生

5、那里仅排在35位。显然,积极心理学列出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卓越),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2.不同文化对幸福本质的理解存在差异(1)关于情感满足积极心理学家将情感满足作为衡量幸福生活的一项指标,这毋庸置疑,但对情感满足的理解出了“分歧”。集体主义的文化里会在理解和评估情感时采用一种他人中心的换位思维,如被他人接受的幸福感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满足,这种情感甚至比个人的主观情感体验更被看重,而这种情感满足在西方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述。另外,在西方文化里,通常认为消极情感是需要避免和控制的,这一点在积极心理学也有体现。而在中国

6、文化里,存在一些消极情感并不被认为是完全的坏事,如:学生在自己的追求和父母的期望之间陷入的一种负罪感,而这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成熟的标志,是不愿伤害重要他人而有的情感。中国文化对消极情感更为宽容,同时鼓励中庸和磨砺,而不是对积极情感最大化和累积或对消极情感的完全排除。(2)关于“真正的幸福”Seligman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真正快乐体验的三素(也即积极体验):乐趣、参与和意义。这里隐藏着一个问题,如恐怖分子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有乐趣、有意义并参与其中的情感满足,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这样的高幸福感显然是违背道德伦理的,也就是说,能够致力于人类幸

7、福和发展的真正幸福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上的。有学者做过相关研究,除了发现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不论他们个人是否得到满足更倾向于顾虑某些标准的特点外,他们在评估自己的生活时也会考虑家人、朋友对他生活的评价。相反,个人主义国家的个体更倾向于考虑自己的感受,主观幸福感和个人中心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三)“求同去异”是描述还是规定对跨文化背景下强调积极心理存在差异并不否认其存在共性的方面,笔者在这里要思考的是:仅仅考虑共性的价值是否足够。一般来说,被主流心理学家认可的适合研究人类行为和体验“共性”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理基础和进化适应等方面。现在积极心

8、理学正在采取提取共性抹杀个性的战略,这一战略的结果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