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D:34780029

大小:50.9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10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1页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难有起色,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9%,如果加上由香港转出口美国的部分,估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约相当于上年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总和。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为24.2%,这与1999年第四季度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

2、。2000年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当月达到51.93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美国经济减速,2000年9月以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逐月下降,到2001年2月份,已降到36.53亿美元。可见,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呈明显的正相关。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必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左右,中国对日本出口达4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日本经济下降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

3、低,但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相关程度会有较大提高。日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日元贬值,因此中国的对日出口可能面临着日本经济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明显下降。   2.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另外,中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会进一步开放,对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来分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

4、这反而会使中国因其各方面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9·11”事件以后,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资本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向中国流动: 四、中国经济前景非常看好   尽管世界经济下滑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中国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具有以下有利条件,因此,中国经济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1.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和推动依法

5、治国,是中国能够长期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增强了人们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中国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大国的特点决定了其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从而可以避免世界经济下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人口众多,消费需求自然很大。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其中之一。据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截至1999年6月末,城镇20%的最高收入户,拥有全部收

6、入的48.5%,而20%的最低收入户,只拥有全部收入的7.1%;城镇20%金融资产最多的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量的55.4%,而20%金融资产最少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在农村,至1998年末,20%高收入农户拥有的银行存款,占全部样本户总存款额的55%。而14.6%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拥有的存款尚不足存款总额的3%。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者无力消费,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只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增加占人口80%的农民的收入,就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大

7、幅度增长。目前,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这必将会刺激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从投资需求来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的加强、各项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房地产业的开发等,诸如此类,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扩大投资的空间很大。可以说,只要政策措施得当,中国的投资需求将会不断扩增。不言而喻,这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3.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日益成熟。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国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相互配合的

8、宏观调控体系。财政正在由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建设性财政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转变,以分税制为特征的新财税体制初步形成。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