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78912
大小:136.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汪品先院士-治学与育人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治学与育人的反思*汪品先**l治学的目的在于创新,因此弘扬创新文化、激发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既是生产力又是文化,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任务。l育人的关键在于真诚,因此营造勇于独立思考、不说套话的小气候,是研究生培养的环境准则,也是学科带头人不容推诿的责任。l百余年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经历过中国这样多的文化反复,当前需要冷静地反思,关于治学和育人的反思,是教学战线肩上的重任。汪品先,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前主席。今天和大家谈治学与育人,其实是一场反思,首先是回
2、顾自己的成长和经历。我的童年是在南京路旁度过的,如今再漫步在南京路上,看到社会变化如此之大,令人感慨万千。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经历的变化实在太大,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这么多次的否定自己的文化,而后又否定自己的否定。过多的反复,导致了文化上的迷茫,文化上的失落自我。过去在百余年的动乱中,很难冷静地评价历史、评价自己;而今处在盛世的中国,正需要冷静下来进行反思。2006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所做报告中提出号召: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号召。现在到2020还有十年,我
3、们要倒计时问一问:中国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如果说我们的发展迅速,但是创新不足,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号召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在于配合,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深入人心。同时,创新和文化是分不开的,难以想象一个到处说套话的人会是一个创新型人才;一个套话满天飞的国家会是个创新型国家。个人需要反思,社会需要反思,整个人类也需要反思,以此作为我今天的开场白。一、关于治学首先谈什么叫“做学问”,做学问是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很大区别;其次谈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这是我国创新能力的要害问题;再次,我想说科学不仅是生产力
4、,还是文化,也许更是文化。1.知识生产自从讲知识经济和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之后,科学就摆在了知识生产这个位置上。就人类的生产而言,其实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生产,一类是知识生产。物质生产大家都很熟悉,每天都在享用,它的产生、传播、运输、消费也比较健全和成熟。而知识生产却非常不健全,原因在于二者的主体不同。知识生产的主体是大脑,生产过程基本上是在一个大脑里完成的,进而再进行交流。而物质生产的场所一般是工厂、农场或者个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二者的区别在于效率差别太大,知识生产的效率极低,存在大量浪费。汪品先,同济大
5、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前主席。我们现在追求论文数量,其实在历史的长河里真正成为知识增量的论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拿物质生产的标准处理知识生产,是有问题的。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把一个不可定量的东西定量化,这样的量化无疑是误导,但是不量化的评审又全变成人情关系了。倘若社会失去诚信,没有什么可以相信,只剩下数量作为标识,岂不是很悲哀?相对而言,物质生产的检验相对容易。比如生产出来的牛奶滞销,倒到海里去,大家会抗议浪费。而一个思路、想法或知识的好坏,有时候几百年都说不清。科学上解
6、释不清楚的问题太多,其产品检验就显得越为艰难,而知识的传播、运输更难,传输更是微乎其微。一个人的知识产品很少会记录下来,记录之后被别人读到的几率很小,被读懂的概率甚微,两个人的思维合二为一更是希望渺茫。把知识生产跟物质生产相比较就会发现不同,物质生产的成果是实在的物,可以放在冰箱里冷冻、保险箱里锁起来;而知识生产的主体是人,在大脑里,这个传输渠道非常不便,形成的书和文章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然后真正有用的是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宝,实际有用的宝就少之又少。如果说科学家是知识的生产者,那么教师从事的就是知识
7、传播,有点像物质生产中“物流”的工作,但是知识的传播和物质的输运有根本的不同。如何做好知识产品的“物流”,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命题。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有可能从根子上改变知识产品收藏、输运和供应的模式,这种“知识流”的革新也必然会改变教学的模式,成为教育的创新。2.东西方文化谈论中国的创新,离不开东西方文化的问题。道理很简单,现代科学是西方建立的,为什么西方文化、而不是东方文化可以导致现代科学?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百年课题,是我们几代人热议的对象。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李约瑟
8、在1964年提出:近代科学为什么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文明或者印度文明上产生。直到15世纪,人类的自然知识及其应用方面,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哪怕今天居于弱势的海洋,在当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强的。元末明初,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中国当时的航海实力是世界第一,没有国家可比。正如李约瑟所说:把所有的西方船队加起来也没有郑和的船队那么强。但是郑和下西洋只是弘扬国威、完全没有经济头脑,这样的做法是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