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75860
大小:59.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作者:[][] 一 在晚清淮安籍从政为官的人中,其职位最高、爵位最显者当数封疆大吏、直隶总督杨士骧。 杨士骧(1860年-1909年),祖籍安徽泗州。其祖殿邦于道光26年(1846年)来淮任漕运总督,咸丰3年(1852年)卸任后,于淮安南门更楼东购置一宅院(今袜厂),遂定居淮安。其父鸿弼,“婴末疾不仕”,幼年即有残疾,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养子女上,“生子八人,其五登甲乙科”。(杨士骧的侄孙是翻译泰斗杨宪益先生,先生于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谢世,他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诗人。)杨宪益的父亲杨士燮,字味青,
2、娶了他祖父的门人后来也做了漕运总督吴棠的女儿。杨士骧的三哥杨士晟,字蔚霞、进士,官至崇明等知县;杨士骧在家排行第四;老五杨士琦,曾经是袁世凯内阁的成员,职务是“政事堂左丞”。杨士琦(公元1862年-公元1918年)字杏城,做过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任校长。杨士琦的儿子杨毓珣在民国间曾任山东省省长一职,娶妻为袁世凯的第四女。杨士骧的大哥杨士燮是光绪20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做过知府、官至浙江道台,辛亥革命以后寓居上海静安寺,不久即移居天津日租界。杨士燮也生了八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人称杨家将。杨宪益的父亲杨毓章,曾经留学日本,后来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
3、行长。 杨士骧少年时,祖、父相继去世,家道中落,,但士骧兄弟读书则益加勤奋。他16岁成了秀才,光绪12年(188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杨士骧为官,“以干练称于时”,从翰林院外放直隶通永道,不久升为按察使,又迁江西布政使。短短十余年时间,他春风得意,成为清廷的高级官吏。 二 光绪30年(1904年)12月,清廷宣布杨士骧(接替袁士凯,袁升任直隶总督)为山东巡抚。他在任近三年,其政绩斐然,值得一书的至少有二。 其一,与德国侵略者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比较妥善地处理了“胶州湾事件”和“曹州教案”。光绪22年
4、(1897年),两名德籍教士在曹州巨野被义和团所杀,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及胶州(今胶州市)、即墨等地。1898年,德国侵略者也模仿英国“租借”香港新界那样,向清政府提出租借胶州湾,租期99年,准许德国享有修筑胶济铁路的特权。德人还提出为了保证铁路沿线的“安全”,“自胶至高密悉为德兵所驻守”,并拥有沿线两侧30华里内矿产开采权。德国的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山东及全国人民的反对。清廷也以山东距京师近在咫尺,一直未在不平等的《胶澳租界条约》上签字。杨士骧到任后,整饬曹州一带,“行清乡法”,严厉督捕“盗贼”,沿铁路线地区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使德人找不
5、到沿线驻军的口实。然后,他以隆重的礼仪与“德酋”谈判,“以欢结之”,“渐以理势开晓”,与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辛丑条约》签定以后,八国联军相继撤出京津地区。杨士骧趁势进一步与“德酋”交涉,终于使“德人竟撤兵还我利权”。德军首领“且请其国主赉杨以宝星也”。“宝星”是何物,不得而知,大概是勋章、纪念品之类东西,总之杨士骧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其二,严法规,治黄河,使“数年山东无河患”。黄河流经山东近千公里,“岁漫决为巨害”。杨士骧轻车简从,沿山东境内黄河一直至入海口进行了考察。他认为黄河每年常决堤为患的原因除“淤高而堤薄”以外,其主要是负责河工的官
6、员责任不到位,治水经费鲸吞挪用严重,奖罚不明。有的河工官员没有治好河,反而“迁擢”,易地做官。杨士骧针对上述情况“乃定章程”,如果“岁安澜”,则“官奏叙”升迁,奖励“弁兵”;如果“河决”则“官严参,不得留工効力,弁兵依律论斩”。每年汛期,他总是“身巡河堤,厉赏罚”,使得负责河工的官员人等丝毫不敢懈怠,“自是数年”,山东境内黄河安然无虞。 三 光绪33年(1907年),杨士骧“代袁世凯为直隶总督”,袁改任北洋大臣。袁为筹办近代新军,需大量经费,杨士骧积极为其筹划,“承其后一切奉行罔有违,财政日竭难乎为继而周旋因应。”袁与杨私谊极好,杨随袁一步一
7、趋,使朝中官员“侧目视之”,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光绪34年(1908年),永定河泛滥,殃及京津地区。杨士骧经过实地考察,上疏认为永定河成灾“一由下口高仰,宣泄不畅”,“一由减坝失修,分消无路”。永定河流经京城西南芦沟桥以下,以前有一条“减坝”,由于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每到汛期,不能起分洪泄洪作用,而且支流也常泛滥,增大了受灾面积,杨士骧请“拨帑四十六万两”,得到朝廷的批准。这年光绪皇帝驾崩,其陵寝移西陵,兴师动众,民怨沸腾。杨士骧提出“所需不得摊派民间”。作为干练的高级官吏,他清醒地看到清政权积重难返,大厦将圮,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出发,上书直言“国初
8、因明季加派纷繁,民生凋敝”,特别京畿地区徭役摊派更重,农民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