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ID:34769790

大小:25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10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_第1页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_第2页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_第3页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_第4页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学科#网6.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

2、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7.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8.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9.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高考预测】(1)本专题中“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

3、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特点及现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的表现及阶段特征仍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5)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高考中可能利用新材料、新情境

4、、新视角,重视对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其阶段特点的考查。【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5、——确立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①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①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③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①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②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重点】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8、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二、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