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51017
大小:90.6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10
《吴湖帆临写富春山居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千古痴翁的异代知己--丹青巨子、鉴藏名家吴湖帆临写《富春合璧图》凡是爱画之人,心中无不有一个渊源久远的“富春山居情结”······今夏在台北合璧的黄公望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为画家必摹之作,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素有“画中兰亭”之称,可谓一笔千金。元代黄公望号大痴,人称之“画品至痴翁,画法乃大备。翻宋略其刻,变唐去其媚。毫洒趣成幽,意到墨为醉”,合董巨荆关于一手,而别具平淡天真面貌,手法炉火纯青。此图全长两丈余,以悠然自在的笔调描绘浙江富春江一带的景色。江上波光浩渺,两岸峰峦夹峙,树下水旁,或有一两叶扁舟小艇,有人头戴斗
2、笠坐在上面垂钓。全画采用了移步换形的视角来展现不同风光。汀渚蜿蜒,嘉树繁阴,使人读之如沐薰风;草木初凋,秋气高华,又令人展卷而平息了胸中的浮躁。打捞回来的沧海遗珠这幅名画至明代曾一度为沈周、董其昌购得,后来落入吴洪裕手中,临终(清顺治七年)学唐太宗以《兰亭集序》入土,要投火为殉。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眼疾手快地抢出真迹,拿了一幅假画投火。由于被火烧掉一寸多,画分成两段,长段流传有绪,后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短的那段流落民间,几百年不知所终。30年代,著名国画家吴湖帆从收藏到的《宋元集册》中,鉴定出其中一页即为劫火烧残的
3、《富春山居图》首段,不禁欣喜若狂,定名为《剩山图》,并于1939年的大年初一郑重题跋道:“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图。己卯元日书句曲题辞于上。吴湖帆秘藏。”他还专门刻了一枚印章:“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多年以后,沙孟海以名画由国家保管不易流失为由反复与他磋商,软磨硬蹭并晓以大义,最终感动吴湖帆割爱,由谢稚柳从他手中购得这幅残卷,入藏浙江博物馆。另一大半幅画也经历过明珠暗投的漫长时光。明末出现全幅无缺的拟作,即后世所称《子明卷》,到乾隆时期,与长段残卷《无用师卷》共同藏入大内,乾隆帝有眼不能识
4、,颠倒真伪,直至近代有学者翻案。如今,《剩山图》洗去尘埃浮出水面,无疑为二幅长卷孰真孰伪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短段《剩山图》与长段《无用师卷》各自历经三百多年沧桑,直至分藏海峡两岸。至今我们展开《剩山图》首先看到的是这二尺真迹及题跋,都千载之下笔墨犹新,再徐徐拉开,可见到由两个半幅画拼接成一幅合璧图的影印本,这是身兼国画外科及内科“医生”的吴湖帆精心谋划制作的。他为什么要将合璧图裱于画后,显然是表达了他期望两画团圆的强烈愿望。到2010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时谈及此画,寄语台胞:“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
5、。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以画的合璧暗喻着两地人民的团圆。2011年6月,两画终于劫后重逢,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富春江山居图的创作主旨长达数百里的富春江以“风凉、水清、雾奇”三绝弛名,并有“小三峡”之称。江景固然明秀,而其名传天下,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重,实与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有关。严子陵少时与光武帝刘秀为同学挚友,交情很深。光武帝登基后,他隐姓埋名躲起来,不愿意仕宦。刘秀思念故人之贤,派人四处寻访其下落。一天,有
6、人上书道:“有个穿裘皮大衣的男子,在水泽边钓鱼。”不穿蓑衣穿裘皮,刘秀据此猜到是老同学,于是安排了车子三顾严子陵住处,把他接入宫中。两个老朋友日间畅谈叙旧,夜里抵足而眠,不知不觉中严子陵将双脚架在了皇帝的肚皮上。第二天,有太史来报,昨夜观星象,有客星犯帝座。刘秀哈哈大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同睡而已!”刘秀给严子陵授了个谏议大夫的职位,主管进谏、议论朝政得失。后来唐代的魏徵和宋代的司马光都曾担任过此职。但严子陵面对皇帝老同学的信任与青眼,却是“不屈”,毅然回到富春江畔躬耕隐居,八十高龄而终。到了宋代,范仲淹在当地建祠
7、和钓鱼台,并有文倾吐高山仰止之情:“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此富春江名字更与严子陵紧紧相联,百世流其芬芳。元代画家黄公望原为小吏,只因上司贪污受牵连入狱,此后看破仕途,云游卖卜,大隐于市,寄情于画而大器晚成。元代因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科举制度时断时续,汉族文人基本无望仕宦。所以当时文人常寄兴于勾栏戏院,作曲写戏文为乐,曲中亦多有表达隐居之志者。画家生不逢辰,又功名蹭蹬,却终因时代大环境的关系,并没有因吃官司而像后世的唐寅那样消沉愤世。当他画富春山景时已是八十余岁高龄,费三年心血完成画作而不久离世,
8、使画成为绝笔。这其中不仅有着对明山秀水的眷恋与感动,更是追慕前贤及自抒怀抱,包含了对自己后半生选择无怨无悔的一个回顾与总结。画面上的几个人儿都怡然自得,绝没有衙门中当差营营驰骛的机心,却陶醉于与白鹅水鸟为盟的忘机之趣。这正是画家自身的写照。此后,中国山水画进一步向写意言志的文人画发展,而非以模山范水为旨归。而富春江与严子陵的美丽典故,至现代仍为人们题咏不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