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

ID:34750146

大小:69.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_第1页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_第2页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_第3页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_第4页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txt心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我曾经喜欢过你,现在我依然爱你希望月亮照得到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的笑容那些飘满雪的冬天,那个不带伞的少年,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第8卷 第3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8 No·32007年6月JOURNALOFBEIHUA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un.2007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曹 1,王艳玲2(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2.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司汤达笔下《红与黑》中的于连,在人生方向的选择、爱情、

2、阶级意识和性格中都有着强烈的矛盾,有着“红与黑”的不可调和性。这些矛盾性是与作者司汤达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于连身上的矛盾性进行论述,并探究司汤达的人生经历与其内在联系。关键词:司汤达;人生经历;于连;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07)03-0078-04  收稿日期:2007-01-11作者简介:曹(1985-),女,吉林长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王艳玲(196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司汤达是打算用小说来完成个人传记的。了解司汤达的生活和性格就不难看出,其长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

3、的化身。“司汤达少年时代不幸的家庭生活,青年时代对拿破仑的热情,对贵族、僧侣的痛恨,对意大利文学、艺术、音乐、绘画的爱好,加上司汤达本人一生中对某些女性的迷恋和没有得到爱情的回报等等综合起来,”[1]97帮助他创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于连就是这些人物的典型代表。因此,笔者认为于连身上的矛盾性,是与司汤达的经历和思想密不可分的。一、人生的选择———红与黑的终极矛盾缪塞在《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提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风尚时说:“当孩子们说到人生的光荣时,人家便对他们说,你们去当神父吧!当他们说到志愿时,人们也是说:你们去当神父吧!当他们说到希望、爱情、势力和生活时,人们还是说:你们去当

4、神父吧!”[2]由此可见,当时的法国社会对教会的崇拜到了怎样的地步。这种风尚在《红与黑》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红”象征着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士兵们的军服;“黑”象征着牧师的长袍。在司汤达看来,他们在滑铁卢之后的王朝复辟时代统治着社会[3]401。于连是那样地崇拜拿破仑,那样地厌恶宗教的罪恶,但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于连却从此不再提拿破仑的名字了。他把拿破仑的照片放在了箱底,也就把自己的志愿埋在了心底。在红色的军服和黑色的教会服中,于连谨慎地选择了黑色的教会长袍,他不信天主教,却走上了当神父的道路。无疑,于连的选择,确实是他顺应复辟潮流的写照。司汤达为于连做出的这种选择,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首

5、先,这种选择来自于司汤达本人对于教会的厌恶。他让于连选择做教士,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触教会,以便更深刻地对当时的教会和宗教进行批判。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红与黑》中对于当时法国宗教、教会的揭露是直接而毫不留情的,宗教的虚伪、欺骗暴露·78·无遗。我们看到了于连在贝藏松神学院的遭遇,教会内部的争斗,宗教的欺骗性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司汤达对于教会的厌恶是和他童年的经历有直接联系的。司汤达的外祖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拥护者,热爱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作家,热爱自由思想。从小受外祖父培养,得到启蒙思想运动的熏陶,养成了司汤达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幼年时代就同情法国大革命,拥护共和政体。他所相信的格言是“

6、不自由,毋宁死。”而与外祖父相反,司汤达的父亲信奉天主教,政治上拥护波旁王朝,敌视法国大革命。他生性沉默寡言,对待孩子非常冷淡严厉。母亲死后,他把孩子交给一个天主教神父的家庭教师,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保皇党人和天主教徒。然而,司汤达却接受了外祖父的影响成为一个自由思想者,法国大革命的拥护者。司汤达恨透了那个神父,称他是暴君、伪君子。也恨父亲的反动、顽固、自私和贪财。直到后来司汤达去了巴黎,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实现了他从小的梦想,才摆脱了教会这个可怕的噩梦。其次,写《红与黑》时的司汤达对于青年时的战争梦和对拿破仑的崇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不再盲目崇拜拿破仑和他的战争,而是用辩证的角度去审视。

7、无论是进步的还是革命的,战争留给人们最多的还是痛苦。1815年,司汤达曾随拿破仑参加了对俄罗斯的战争,亲眼目睹了生灵涂炭,血肉横飞的惨状,看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此后他到了意大利,开始反思自己从前的生活。对于拿破仑,他依然崇拜,崇拜他的革命,热爱他的梦想。可是,当到了为于连选择的时候,除了时代的局限和前面所阐述的原因,笔者认为司汤达本身的厌战情绪也产生了影响。司汤达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现实宗教的不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