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46237
大小:125.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0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刘志峰单位:徐水县安肃镇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课是在学习了汉朝的政治、经济之后,进一步学习汉朝的民族关系,主要讲述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
2、匈奴张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汗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得称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比较陌生,上课时应多注意调动其听课兴趣,多增加一些感性材料。他们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应多设计课堂讨论
3、活动,培养他妈的历史思维能力并进行正确的民族关系的教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易疲劳,应多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巩固”的方法创造一些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以发挥,让更多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放昭君墓图片和董必武诗导
4、入匈奴是怎样兴起的?放幻灯片匈奴兴起介绍匈奴的生活及蒙古草原的第一次统一放幻灯片提问:为什么冒顿能统一蒙古草原?他的统一有什么影响?学生观看图片学生读77页小字及78页第一段正文.总结所提问题并回答。 引起学生兴趣培养总结概括能力。教师总结,放映幻灯片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2、在此情况下对匈奴实行什么政策?3、什么是“和亲”政策?4、是否阻止了匈奴南下侵害扰?5、汉武帝时对匈奴实行什么政策?6、汉武帝前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放幻灯片
5、汉匈战,放幻灯片介绍卫青、霍去病播放歌曲《精忠报国》放映王昭君图片教师引出昭君是千古传诵的和平使者放映昭君出塞和呼韩邪单于的图片归纳总结:历史上汉朝和匈奴的和战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板书设计匈奴的兴起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统一: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影响:使匈奴进入鼎盛时期汉匈战:战役:漠北战役时间:公元前119年指挥:卫青、霍去病讨论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学生看78页小字及第一段正文,合作展
6、示交流回答所题问题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活动:活动主题:少年英雄霍去病学生观看学生总结昭君出塞的作用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影响:使匈奴再也无法与汉朝相抗衡。汉匈和:昭君出塞:使边境安定了好长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检测提升打出幻灯片习题学生做题,巩固练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反思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往往显得枯燥、乏味。这节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草原风光、丰富的课程资源、精彩的故事、共同的探究和体验中感受历
7、史的精彩和魅力,从而掌握历史知识,更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了解匈奴的历史,更是体会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合作探讨西汉初期和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政策变化,学生兴趣很浓,你言我语道出:西汉前期国力衰弱,无力对匈奴大举用兵,只能采取“和亲”,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应对匈奴进行武力打击。通过对《昭君出塞》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对中国发展的作出贡献,使学生形成“民族平等”意识。通过本课学习,充分发扬了民主,张扬了个性,使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深切的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
8、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有些地方做的还有些欠缺,以后还应努力改进。例如:改进教法,更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手段单一,不能使学生课堂讨论进入高潮,问题设计过于平淡,不易产生争议。学生虽掌握了历史史实,但在历史课堂上得到的感悟和收获较浅。要做到这一条,将是任重道而道远。美国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