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

ID:34737092

大小:59.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_第1页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_第2页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_第3页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_第4页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中国阅读节”的三条理由说起  2009-12-0715:46:4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第五次呼吁设立“中国阅读节”,并倡议将节日定在孔子诞辰日。提案一出,朱永新即刻得到赵丽宏、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认可,他们怀疑阅读是否真能提高国民素质,并认为这份提案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的节日崇拜心态。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余秋雨先生在博客上提出三条理由表示反对。其一,他认为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其二,他认为

2、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周围已是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其三,他认为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他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笔者无意论证这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只借助余先生的三条理由,从图书馆员的角度阐述拙见。余先生的第一条理由是: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笔者非常赞成余先生的这条理由,倒不是笔者认同“提案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的节日崇拜心态”之言,而是捕捉到这条理由的弦外之音。图书馆界存在着太多类似读书节的活动,诸如红领巾读书活动、送书下乡活动、优质服务月、图

3、书宣传周等等。如果了解图书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型图书馆在这类活动中的操作过程,那么,活动的效果无疑歪曲了此类活动的原意。以“红读”活动为例,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协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各方面优势,为未成人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实践的重点之一。我省文化厅与各图书馆举办的红领巾读书活动本是一项不错的创意,其目的是引导少年儿童学会利用图书馆,让他们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在未成年人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但在“红读”活动内容方面却突显单薄,承办者只是与学校协作,发动中小学生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写一篇文章,然后进

4、行所谓的评选,再发一二三等奖算完事。笔者以为,图书馆在“红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送去的只不过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输送爱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图书馆的此项活动应在引导与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上下功夫,应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据报载,国外的中小学生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独自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写出的文章也是像模像样的“大手笔”,其深度甚至可于大学生所写的文章相媲美。类似报道是不是该引起图书馆界的注意,在开展类似“红读”活动中以此为鉴?此类活动太多就烂,特别是不具备操作条件的图书馆往往穷于应付。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活动中,除去求真的态度,应该多一些务实的作风与

5、行动。余先生的第二条理由是:认为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周围已是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有趣的是,这条理由与朱副市长提案的动机恰恰相反。中国的许多机构作了国民阅读调查,结论惊人的一致,即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6年我国的阅读率首次低于50%。笔者以为,从统计学的角度衡量,这些调查并不很到位:有效样本十分有限、问题设计也不足够严谨,其结论虽然只作参考之用,但国民阅读率下降的事实却给图书馆界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图书馆如何对待社会阅读?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和发达,作为知识媒体的内容有更大更新的表现空间,阅读的概念亦有了

6、更广延伸。无论是“读网”、“读图”还是传统的读书,都是源于国民自身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并不是知识媒体本身的优劣促成了他们的阅读方式与行为的选择。知识媒体的多元化,让阅读的包容性更强、自由性更大,从而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让不同平台上的人都能依自己的阅读惯性去取得知识和美感。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国民阅读率下降的趋势,针对国民阅读中存的“浅阅读”、“偏阅读”,缺乏阅读深度等问题,图书馆应当研究各种知识媒体阅读的利弊,取长补短,尊重、融合国民不同的阅读方式。毕竟,现代图书馆具备了多元化的阅读资源、阅读方式和现代服务理念,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图书馆在

7、知识传承优势与现代技术背景下,以务实的行动消除自身有碍国民阅读的因素,让国民的阅读不再成为时代的“灾难”。余先生的第三条理由是: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他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阅读能启发生命不啻是对阅读功效的最好的诠释。正如朱副市长在提案中概括的四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余先生所强调的“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但更多是浪

8、费生命。”恐怕更多的是针对网络资源的泛滥无序、网络阅读的肤浅而产生的感慨吧。如果把这一“罪状”完全判归于网络的兴盛,只怕有失公平。依笔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