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于品海:一个想影响中国未来的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于品海:一个想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做电视报纸,我亏损了一亿美元,我同样没感觉有多失败。” “关键是还没到结账的时候。” “怎么才算成功?赚了钱就叫成功吗?从我第一天做生意,拿20万港币出来开公司到现在,在外人眼里,我赚了很多钱,但我不认为我成功了。” 文/陆建 “到目前为止,我还可以掌控我能做什么。从这一点看,我认为我是成功的。” 2005年5月13日下午,于品海,这位拥有中国数码信息董事会主席、中国企业网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南海发展董事会主席多个头衔,管理着近8000员工的企业家,身着休闲服装,坐在他在亦庄经济开发区“中企动力”办公室的沙发里,面对《新财经》记者,抛出了“于式版”的
2、“成功论”。 中国知识产业的先行者 于品海的人生经历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弱冠之年他意气风发:19岁创办加拿大三省惟一一份中文手抄报纸;而立之年事业有成:30岁零成本收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33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同年从金庸手中收购《明报》。不惑之年他功成名就:2000年以近6亿身家位列香港“千禧富豪榜”,被称为香港传媒界“神奇小子”。可是转瞬之间,他却又因经营香港传讯电视不善,将自己的资产输个精光。 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46岁的于品海的额头鬓角留下了标记,却没有改变他对知识产业的执著追求。目前,在他掌舵的中国数码旗下,拥有包括中国企业网、世华国际金融信息(世华财讯)、华夏大地
3、远程教育、智通文化等一系列同中国的“知识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 “很多人认为我管理的企业包括地产、IT、教育、文化和金融资讯等很多行业。可是在我心目中只有两个行业——房地产业和知识产业。做房地产是因为我已经做了20多年,开始进入商业的时候,房地产就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到现在仍然是这样,所以一直没有停止过。我所从事的其他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核心就是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从我大学到现在,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曾经有人这样描述于品海:“现实生活中的于品海——一个与金庸有着神秘关联的香港人,曾经因为收购金庸的《明报》而在香港轰动一时,并以三次漂亮的连环计收购被称为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扑朔迷离,荡
4、气回肠,分明是一本现代版的武侠故事。” “如果你深入了解他的经历与人生哲学,会发现他是一个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儒商’。”一位同于品海共事多年的属下如是说,“他从18岁就明白了这辈子要干的事情。” 而在更多人眼里,于品海是一个资本运作出神入化的高手。下面的这段简历,也许能为这个观点注脚: 1989年收购马尼拉当时最大的酒店上市公司,并于两年间改造成为菲律宾最盈利的酒店集团;1991年收购南海发展有限公司,重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1992年收购香港明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武汉电视有线电视网络;1993年创办互联网服务供应商HKNet;1994年创办全球首家24小时华语卫星电视;1997年
5、收购多块深圳土地,重组成为深圳最大的单一开发项目;1999年收购中国企业网,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IT服务的服务商;2000年收购群思实业,重组资产,建立中国数码和南海控股两家企业的业务;2001年收购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将之打造成中国本土金融信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2003年收购新网…… 可是,在于品海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事实上,收购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工具,是为我所从事的知识产业服务,我从来不去做没有必要的经营收购。我做房地产业,同样也是为我的知识产业服务。最现实的问题,它能为我投资知识产业提供资金。” 至于为什么坚持房地产业为知识产业服务的战略,于品海说,“你看美国,哪个房
6、地产公司是500强企业,一个都没有。但是IT、媒体相关企业绝对位居500强前列。” “中国的知识产业前途无限,中国人看书的习惯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可是,为什么它的服务产业这么糟糕,就是因为整个经济运营的体系跟文化领域没有很好地结合,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但是将来的结合是必然的。就像汽车一样,早些年,中国是没有汽车产业的。可是现在呢,好像全世界所有研究经济的人都认为,将来中国人可能每人拥有一辆汽车,这就是认识被不断打破、不断更新的过程。” 于品海认为,从横向上讲,中国有13亿渴望知识的人;从纵向看,中国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横向的广度和纵向的深度必将造就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市场。他所要做的事情,
7、正是在市场成熟之前进入,占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并推动这个市场的成熟和完善。 一位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人 在于品海的知识产业链条中,既包括为中国数十万中小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的IT企业——中企动力,也有为客户提供专业财经资讯服务的世华信息公司。在他看来,这两个企业不仅没有冲突,反而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这两个行业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都是帮助企业作出有效率的决策,一个是帮助企业家经营业务,另一个是帮助企业家进行资金管理与投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