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

ID:34734428

大小:71.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_第1页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_第2页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_第3页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_第4页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籍银行-上海交大图书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图书银行』、『知识银行』、『书籍银行』面面观庄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200030)[摘要]作者介绍了多年以前提出的创办“知识储蓄系统”、吸收私有资源加入到图书情报部门的资源共享体系中来的新构想和把该系统定名为“知识银行”或“自助图书馆”的简要情况。同时,收集和摘录了国内报端关于全国各地出现的一些“图书银行”、“知识银行”、“书籍银行”、“旧书银行”等情况的报道。目的是想引起人们对这一事物的关注,更期望得到图书情报有关方面的重视。[关键词]图书银行;知识银行;书籍银行[中图分类号]G25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610(2001)02-

2、0016-031.多年前,笔者曾提出创办以“图书银行”等命名的“知识储蓄系统”的构想1991年11月,我的一篇论文《关于图书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问题的新构想》入选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讨会。该文围绕图书馆在用于购置文献资源的经费匮乏、出版物品种剧增、书价大幅度上涨,致使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图书情报部门面临种种困难的现实状况之下,如何开发、利用文献资源这一主题,提出了创办“知识储蓄系统”、吸收私有资源加入到图书情报部门的资源共享体系中来的新构想。在“知识储蓄系统”模式的构想中,我把“知识储蓄系统”定名为“知识银行”或“自助图书

3、馆”。阐明了创办“知识银行”的宗旨,并勾勒了其运转体系的工作程序,还提出了存入书籍资源可取“息”和读者付费使用资料的具体设想。在《关于图书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问题的新构想》一文中,我曾就吸收社会民有资源加入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体系的现实意义作了一些讨论。《津图学刊》1992年第二期全文刊登了我的这篇论文。此后的几年中,曾有一些论文作者引用了我的观点或将我的文章列入他们文章的参考文献行列。1992年我的另一篇文章《私有文献资源的公共利用》刊登在该年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三期上。1993年,我还就有关上述主题写就《高校图书馆出租图书现象析》一文,该文发表在《津图学

4、刊》1993年的第一期上。2从国内报端近年来的报道看“知识银行”的出现、存在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在以后的几年中,陆续见到国内报端关于全国各地出现的一些“图书银行”、“知识银行“、“书籍银行”、“旧书银行”等情况的报道。现摘录其中的部分,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更期望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报端的报道和评论情况简要摘录如下:1995年8月3日《人民日报》第九版刊登了谢卫群的文章“图书也能‘盘活’”其内容为:近日读到一则消息很让人兴奋——河南郑州一公司办起了“图书银行”,人们可以将书存进去,获得一定的利息;而更多的人无需花太多的钱便可以借到自己想看的书。存书人甚至可以在上面写心

5、得,与借书人交流,真正地以书会友。看来,文化味十足的图书也能盘活。1995年8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消息称:郑州有家“图书银行”。在河南省会郑州市金水大道中段,最近出现了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书行,顾客既可以在此借书又可以在此存书,因此被人们称为“图书银行”。据书行总经理谢长军介绍,该书行主要是为社会专业融通图书资料,读者可以把平时不常看的书或已看过的书存放到书行里,由书行代为保管并供别人借阅,书行每年将按图书作价的10%向存书者支付利息。需要看书的读者,则可以在书行办理借书证后随时借阅。1995年11月15日辽宁省的《青年知识报》第一版刊登刘海军的报道:山东德

6、州化肥厂办起了“图书银行”。该厂的阅览室变成了“图书银行”。“银行”规定,凡本厂职工只要“存”上一本书,就可借阅阅览室内任何一本书。1996年1月22日上海的《文汇报》刊登了署名高低的评论文章:“书籍银行”的开导。文章谈到前些日子,河南省内黄县开出了一家名曰“艺联书社”的“书籍银行”。其宗旨是“以书会友,方便读者”;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存书付酬,借阅收费”。“存书依据书的数量、新旧、类别等不同,存一年将书价的5%-10%作为酬金付给存书者,到期原书奉还。借书者每年只存入几本已读过的自己的书,就可从‘书籍银行’借书一年。”在书价猛涨,一些公共图书馆滑向“关停并转”的今

7、天,这个“书籍银行”开得适逢其时,开得挺有意义。它使书籍走出个人天地的小圈子,进入了读者互相调剂、互助互利的社会大书斋,这无疑是对公共图书馆的一种补充。与此同时,“书籍银行”还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意识,其间的教益和乐趣,非一般图书馆所能给予。笔者从“书籍银行”中得到启悟:只要勤于思索,脑筋多拐几个弯,确实还有好多好多拾遗补阙和富有创意的事可做,我们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1996年7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刊登李平所发的消息和评论文章:“图书银行”用“书息”换回自己喜爱的书。一桩新鲜事儿:在深圳出现了一家“图书银行”。它是由深圳知识书店,为读者

8、大开方便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