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77648
大小:6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9
《市政管道预算定额说明书及计算规则汇总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市政管道说明 一.第八册《市政管道工程》(以下简称本定额)包括土方工程,降水工程,砖石砌体与装修,钢筋与混凝土工程,给水管道铺设及附件安装,给水管道附属工程,排水管铺设,排水管道附属工程,燃气、热力管道铺设及管件安装燃气、热力管道附件制作及安装,管道防水、防腐、绝缘、保温、刷油顶管工程和其它项目等共十三章。二.无缝钢管管外径≤159mm,铸铁管公称直径≤250mm,其它钢管公称直径≤150mm及混凝土管管径≤400mm的室外管道,按设计要求分别执行第一册《建筑工程》或第五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定额。三.本定额混凝土子目均不含模板工作内容,另执行第十三章相应定额子目。四.
2、本定额的模板工程是按钢模与木模综合编制的。五.本定额中的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是按常用标准列出的,若设计要求与定额不同时允许换算。 补充定额有关规定一、电力隧(沟)道如采用明挖法施工,按如下规定执行:1、隧(沟)道净宽度在1600mm以内,执行200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及相关规定;2、隧(沟)道净宽度在1600mm以外,执行200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八册(市政管道工程)及相关规定.二、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按市政排水工程的标准,执行.三、采用暗挖法施工的热力隧道工程,应执行本补充定额.文档实用标准第一章 土方工程 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一.说明(一)
3、本章包括:人工土方、机械土方、机械运土方等3节共27个子目。(二)土方工程分机械土方与人工土方两种施工方法。使用中应首先选用机械挖土在机械挖土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选用人工挖土。(三)挖土方定额是按综合土质编制,执行时不得调整。(四)挖土管道土方表包括了放坡系数、分层开挖所增加的土方量。每米管道土方管道土方数量表详见附录一(五)土方工程定额中均包括了自然方、压实方、虚方之间的换算因素,挖运、回填土方工程量均按自然方计算。(六)基底处理执行回填及压实相应定额子目。(七)借土执行机械运土相应定额子目。(八)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而采用支撑方式进行土方开挖时,不得执行每米管道土方量表。应按实际开槽
4、断面面积乘以设计桩号长度计算土方量,执行挖土方相应定额子目。支撑费用执行第十三章其它项目相应定额子目。(九)本章不含现场障碍物清理、占地费、弃土费、破旧路费用发生时另行计算。(十)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开挖深度≤3m时按1:0.33计算,开挖深度〉3m时按1:0.5计算。(十一)土方开挖长度在12m以内时执行基坑挖土相应定额子目。二.工程量计算规则文档实用标准(一)管道及沟槽挖土按管道结构底宽(含工作面宽度)及槽深查每米管道土方数量表所列数量值乘以设计桩号长度以立方米计算。1.槽深:同一结构断面的沟槽按管道纵断图折点分段,挖土深度从实际自然地面标高算至管道基底标高(有垫层时算至垫层底)。
5、管道民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时,且管道位于新建道路下,管道沟槽深度从道路路床底标高算至管道基底标高(有垫层时算至垫层底)。2.结构底宽:管道基础底宽加两侧工作面宽度。(工作面宽度详见下表)管道沟槽底部每侧工作面宽度┏━━━━━━┯━━━━━━━┯━━━━┯━━━━━━┯━━━━┓┃管道结构宽│金属管和砖沟│非金属管│ 混凝土沟 │构筑物┃┃ (mm) │ (cm) │ (cm) │ (cm) │ (cm) ┃┠──────┼───────┼────┼──────┼────┨┃ w≤1000 │ 40 │ 50 │ 60
6、 │ ┃┠──────┼───────┼────┼──────┼────┨┃ W≤1500 │ 60 │ 70 │ 80 │ 60 ┃┠──────┼───────┼────┼──────┼────┨┃ W≤2000 │ 80 │ 80 │ 80 │ 60 ┃文档实用标准┠──────┼───────┼────┼──────┼────┨┃ W≤2000 │ 100 │ 100 │ 100 │ 60 ┃┗━━━━━━┷━━━━━━━┷━━━━┷━━━━━━┷━━━━┛
7、 注:1.有外防水设计要求的砖沟W≤1500mm,每侧工作面宽度取定80cm。 2.采用沟槽支撑时每侧工作面宽度不增加。3.采用排水井降水时槽底宽度另加30cm。双排降水另加60c.。(二)管道附属构筑物增加的土方量,均折成沟槽长度计算。每座附属构筑物增加2m。(三)土方运距:挖土至填土或弃土中心线距离。(四)计算回填土工程量时应扣减管道及结构体积和各种检查井、闸门、热力小室所占外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管道工程及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时,回填土填至路床底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