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

ID:34674429

大小:5.8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3-09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_第1页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_第2页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_第3页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_第4页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P57P58P6110710-2015127035硕士学位论文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与控矿因素—以陕西地区为例滕飞导师姓名职称刘云华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2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3日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Thestructureanalysisandore-controllingfactorsofXiaoqinlinggoldorefieldinShaanxiarea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

2、Candidate:TengFeiSupervisor:Prof.LiuYunhuaChang’anUniversity,Xi’an,China摘要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的小秦岭金矿,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之一,也是全世界前寒武克拉通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60是年代以来,多个研究与生产单位在此区域展开了大量的科研、勘查工作。至今已发现多个大型金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但是,关于该地区矿田构造、成矿年代、成矿机制、成矿物质来源等关键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

3、研究,对矿区矿田构造解析、物遥技术分析、成矿年代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该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型进行了总结。获得主要认识如下:1.晚三叠世华北与秦岭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一系列构造岩片,形成了秦岭印支褶皱带。侏罗纪以来秦岭受到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应力转变为南南东-北北西向。小秦岭地区在中新生代经历了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活动,华北和扬子板块分别沿现今南北边界向秦岭造山带之下作巨大的陆内俯冲,而地表的表现为秦岭造山带南北缘相应作长距离大规模反向向外运动,即北缘向华北,南缘向扬子的逆冲推覆,秦

4、岭则成扇形隆升,尤其晚白垩世以来急剧抬升,形成了主造山期后的伸展塌陷构造(T3~J1)和燕山中晚期陆内造山阶段的逆冲推覆和花岗岩活动(J-K1),奠定了小秦岭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构造格架。突出反映在:(1)沿秦岭带内各先期主干断裂,再次叠加发生自北向南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2)秦岭现今南部边界此时已开始发生自南向北的向秦岭之下的巨大俯冲,开始出现相应的南部边缘的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3)秦岭区伴随上述构造变动发生强烈花岗岩浆活动,尤其以北秦岭和华北陆块南缘(后陆区)更为广泛,形成众多花岗岩基和中小型斑岩体,时

5、代集中在160~120Ma,其形成与此时期秦岭陆内A型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格架以近东西向构造线为主体,总体上形成复式背斜构造,背斜向西倾伏。北东-南西向断层、以及北西-南东向断层叠加于东西向构造线之上。2.小秦岭金矿控矿构造上可进一步分为西潼峪-蒿岔峪-麻峪、太峪-善车峪-东桐峪-西峪-文峪、小河岩体群(小河断裂带)三个分区:(1)西潼峪-蒿岔峪-麻峪一带线性构造主要以北东向为主,具等间距性排列,同时沿断裂发育含金石英脉金矿体。与燕山早期由北西向南东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逆冲推覆相关,同时多伴有

6、紧闭同斜褶皱的褶断;(2)太峪-善车峪-东桐峪-西峪-文峪线性构造在大月坪背斜核部以南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在大月坪背斜核部以北为南为北西-南东走向,在太峪背斜转折端附近线性构I造呈北北东走向,大月坪背斜构造控制了断层和金矿脉的分布。大月坪宽缓背斜在印支期发生构造改造,两翼产状变陡,沿核部和两翼发育断层和次级断层。浅表断层向深部逐渐合并为主分支断层,向下规模变大,具有明显的多重推覆构造特征。(3)小河岩体群(小河断裂带)线性构造以近东西走向南倾逆冲断层为主,北东走向的走滑断层次之,尤其是近东西走向断层的规模较

7、大且影响深远,控制了小河岩体群的产出形态。3.小秦岭金矿田的控矿因素主要受燕山期岩体和北东、北西西向发育断裂的双重控制。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主要沿近东西向逆冲断层侵位并带来金矿成矿的流体活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富金、SiO2的成矿流体沿近东西向构造运移,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北西西向的断裂和褶皱的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因此,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构造是导岩与导矿构造,北东向、北西西向构造是小秦岭矿田主要的成矿与储矿构造。4.本次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典型矿床陈耳金矿、西潼峪金矿、麻峪金

8、矿用成矿期黄铁矿Rb-Sr法测得的成矿年龄为134.8±1.1Ma,与前人成矿期绢云母Ar-Ar法所得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代表金成矿年龄。该年龄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侵位年龄一致,同时与区域内其它矿床成矿年龄保持一致,而与高级变质岩太华群年龄相差较远。同时结合前人多种同位素体系示踪结果、流体包裹体温压及盐度,以及矿体与岩体的距离普遍在2-5km范围内及其它野外特征,综合认为小秦岭地区金矿为与侵入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