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48471
大小:698.85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3-08
《移动通信工程师基础培训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NTTR通信技术教材_初级通信工程师认证培训:第一章:新技术、新业务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一、软交换技术§二、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三、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四、固定智能网技术Page§2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用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是(Softswitch)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宽带管理、计费等功能,同时可向用户提供现有的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实际上和电路交换的实质相同,由一个或者一族控
2、制处理机来完成用户管理、业务逻辑、信令分析处理和路由选择等核心功能。区别是交换组织由原来的TDM时隙交换网络替换为包/信元交换网络,这就是“软”交换的由来。Page§3把业务融合到了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一起。材用内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特征:–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支持众多的协议–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与传统的OAM不同,与业务无关,是在基于IP网络上提供电信业务。Page§4通信工程师
3、认证部分专用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功能:设备位于NGN的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主要处理实时业务;–通过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不同的逻辑与媒体层的网关交互,对网关设备或IPATM网的核心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融合网络中的呼叫控制,会话的建立、修改和拆除过程以及媒体流的连接控制;–提供网守功能–资源控制功能和QoS
4、管理功能;–操作维护功能;–计费功能Page§5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用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Page§6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用讲义§可用于IP、ATM等数据网,也可以用于电路交换。目前主要应用于IP网,主要因为IP网的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是分开的。Page§7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材用内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参考模型机功能实体:•软交换系统的参考模型;Page§8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用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参考模型机
5、功能实体:–软交换系统的参考模型;•数据平面:数据库、计费•传输平面:负责语音、视频的传送•管理平面:包括网络操作和控制等•控制平面:控制功能、如信令等•应用平面: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路由等•软交换当前的主要业务有一号通、彩铃、视频通信等–软交换的功能实体:软交换通过各种具体协议与具体的网络实体通信,功能实体见下页图•网守:用户认证、地址解析、带宽管理、计费等功能•应用服务器: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和增值业务•信令网关:7号信令和IP网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的信令代理Page§9•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负责控制I
6、P网络的连接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用讲义•媒体网关:处理电路交换网和IP网的媒体信息互通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Page§10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材用内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对外接口:开放的协议–媒体网关与软交换间的接口;–信令网关与软交换间的接口;–软交换间的接口;–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只见的接口;–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软交换与智能网的SCP之间的接口;Page§11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材用内
7、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Page§12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材用内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Cisco的标签交换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的各种方案的优点,是IP与ATM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属于集成模式。解决了传统路由器数据包的转发效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并明确规定了一整套协议和操作过程,在IP往那通过ATM和FR实现快速交换。Page§13中通网培训初级系列教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专材用内部保密讲义第一章电信网新技术与
8、新业务——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的特点:可以运行在任一网络:ATM、FR等,目前主要解决支持IPv4和IPv6协议,逐步扩展到其它协议–利用现有成熟的路由协议,简化了网络设计过程、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改善了传统IP网络中的N2问题,增强了扩展性;–增强网络性能;–采用集成模型,将路由、寻址、控制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