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

ID:34634304

大小:361.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_第1页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_第2页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_第3页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_第4页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雷涯邻,葛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公益性地质成果具备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共享的需求。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需求分析,本文对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进行研究。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以整合、共享为核心内容和目标,以建立共享平台为手段,以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为保障,以合理定价和信息反馈为补充。关键词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随着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各种基础性科技资源都纳入了共享机制。公益性地质成果作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科技信息也应通过建立健全共享平台,

2、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化水平,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一、公益性地质成果的概念有关公益性的解释,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公益”是指“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公众有益的事”。依据福利经济学理论,笔者认为对公益性的理解着重有三点:以符合和保障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宗旨、有巨大的社会正外部效应、有利于增进社会净福利。地质成果是地质工作者运用地质科学知识和勘查技术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的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和物质资料,是由文字、图件、表格等组成的地质报告。地质成果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核心,有两种不同的经济属性,一类地质成果在使用上不具有排它性,可

3、以向社会无偿提供,属于非营利性质,另一类地质成果具有独占性,不能无偿提供,属于营利性质。根据公益性的界定,两者比较,前者应属于公益性地质成果,而后者是商业性地质成果。公益性地质成果与商业性地质成果的分界点包括:第一,服务目的与对象。前者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全社会谋福利,后者以营利为目的,为出资人服务;第二,出资支持主体。前者属于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出资支持,通常以公共财政形式投入,同时也包括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后者在市场作用下通常由企业出资;第三,成本补偿机制。前者是通过财政核销和拨付进行补偿,后者是通过列入服务对象的成本完成补偿;第四,计划与市场

4、。前者是由政府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财政可能因素决定是否支持,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行政功能,后者是出资人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支持,突出实效性和经济功能。对公益性地质成果的评价,主要看其社会效益,包括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综合社会效益(如财政效益、就业效益、城市化效益等)、宏观管理效益。二、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的理论依据公益性地质成果的资源价值属性是共享的逻辑起点,与共享法理基础共同构成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的理论依据体系。(一)公益性地质成果的资源价值属性公益性地质成果凝结了地质工作者的劳动,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不断增进社会效益,只有在广泛应用中才能

5、发挥最大效用。公益性地质成果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依据,降低其工作风险,可以增加矿产资源,为国家增加资源性资产;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加速城市化,产生连带的就业效应、基础设施效应、财政效应;合理布局生产力,有效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的法理基础公益性地质成果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财产,法律保护财产所有人和创造人的合法权益。公益性地质成果的产生通常是得到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纳税人是政府财政收入供给者,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应当进行共享。这种共享行为是对纳税人义务的权利补偿。共享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实施,产

6、生的效益集中表现为社会全方位进步和福利的增进,并是不加区分地在国内外公开使用,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无偿使用,而是实行以共享为一般原则,以限制为例外。三、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的现状与实践需求当前,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情况不容乐观,深层次矛盾不断突显。地勘工作体制154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实行商业性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使商业性与公益性地质成果的开发沿着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进,公益性地质成果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比率较低。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公益性地质成果的生产、持有封闭独立中央和地方公益

7、性地质工作职责分配不清,投入没有明确分工,中央财政“大包大揽”,影响地方财政投资的积极

8、生,造成重复投资和浪费。同时,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别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三个部门组织实施,致使工作重复、效率低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地质矿产、石油、冶金、有色、煤炭、化工、建材、武警黄金部队等众多地质勘查队伍自成体系,部门间的平衡造成经费大量分散,成果质量、创新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中央与地方、同一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投入分割,技术、工具、经费、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封闭化管理,成果分属不同级别不同部门,都使得地质成果共享成为难题。另外,

9、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原因也容易成为共享的屏障。(二)公益性地质成果的生产、维护、转化缺乏长效投人中央财政对国家公益性地质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