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

ID:34623489

大小:255.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_第1页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_第2页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_第3页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_第4页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3卷第12期生态学报V01.23,No.122003年12月ACTAECoLoGICASINICADec.,2003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马利民h,刘禹,赵建夫,安芷生(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摘要:通过研究贺兰山油松树轮中全木、综纤维素、a一纤维素中占”C值的变化,来探讨树木生长过程中引起其中同位素差别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不同

2、组分的占”C值在过去30a中变化并不一致,其中,树轮中口-纤维素中占”C序列含有最强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占”C序列和周围大气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关系密切,其中和6~8月份的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427(a一0.05);和2~7月份总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一一0.514,a=0.01)。分析发现树轮a一纤维素序列和树轮宽度序列呈显著负相关(r一一0.545,a—O.01)。对比树轮各种组分的占”C值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性及和树木的生长量的关系可以发现,树轮口-纤维素中碳在经历了光合作用的固碳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后,其占”C值就保持了相对稳定,是研究过去环

3、境变化的良好载体。关量词: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环境变化;古气候;纤维素Responseofstable-carbonisotopecompositionofdifferenttree-ringcompoundstoclimaticchangeMALi—Minh。,LIUYu。,ZHAoJian—Fu,ANZhi—Sheng。(1.ThSt口tKeyLaboratoryofPoll~ionControl&ResourceReuse,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2.StateKeyLaboratoryofL

4、唧sandQuaternaryGeology,Inst~uteofEarthEnvironment,CAS,Xi’an710075,China).ActaEcologi~Simea,2003,23(12):2607~26l3.Abstract:Thestable—carbonisotoperatio(C/C)oftreeringsisanimportantproxytOresearchpastclimatechange.Frequently.占”Chasbeenmeasuredonthecellulosecomponentofwoodxyle

5、m,butthequestionarisesastowhetherotherwoodcomponentsorevenwholewood,couldbeanalyzedtOproduc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1081);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02DZ12101);国家973重点规划资助项目(G19904340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108);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zKLLQG200016);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坟稿日期:2002—11-09;修订日期:2003—07—08作

6、者筒介:马利民(1968~),男,博士,讲师,从事环境科学和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ma—limin@263.net致谢:美国亚里桑那大学的S.W.Leavitt教授提供了部分数据,并帮助改写了文中的英文部分,研究中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及湖泊研究所王苏民教授、沈吉教授、钱君龙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卫国副研究员、曹蕴宁女士、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马振山、吕海军先生等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Foundationitem:The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No.NKBRSFG19

7、90434001),TheCommittee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hanghai(No.02DZ12101)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0071081),InnovationFund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No.KZCX2—108),LLQGFoundation(No.ZKLLQG200016),ThePostdoctoralFoundation.Receiveddate:2002—11-09;Accepteddate:2

8、003—07—08Biogra[Ihy:MALi—MinPh.D.,mainresearchfield:environmentalscienceandplante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