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126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6
《黄大年优秀事迹材料三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大年优秀事迹材料三份 黄大年优秀事迹材料一 黄大年教授走了! 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因病不幸逝世。1月13日上午9时,长春市殡仪馆西辰厅内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800人在这里送别黄大年教授。偌大的告别厅装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领导来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同事们来了,学生们来了……人们默默垂泪,几十名学生跪倒一片,痛哭失声……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人们如此惋惜,能让人们如此不舍?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
2、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
3、问题。 黄大年优秀事迹材料二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广西南宁市人,汉族。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第二批)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口引进。 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委员、副会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1981年1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后赴英国留学。
4、 2010年归国,任教于吉林大学。 个人生活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在世时,常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曾在朋友圈里提出“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他决定回国后毅然放弃一切,甚至“威胁”妻子离婚。 人物评价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
5、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副所长杨长春的评语:回国以后,从整体上讲,感觉大年是幸福的。 黄大年优秀事迹材料三 2017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 7年前的那个冬日,他顶着纷飞的雪花,从英国归来,大步流星走进这里的时候,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科研疯子”——“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2016年2月1
6、4日情人节,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一个领军人物。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上亿元的项目他分不到一分钱……” “没问题。”如此痛快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 大家并不知道,黄大年看中的是这个项目瞄准的尖端技术——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已使用这项
7、技术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 大家更不知道,几年前,黄大年的父母相继离世时,他在国外忍痛未归,攻关的正是这个技术。 一天都没有等。他提出“从移动平台、探测设备两条路线加速推进”;他向吉林大学打报告,创设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启动“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课题。 没有机库,他在地质宫门前寻了块儿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 机库建成第二天,出事了。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有人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履行相关手续。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
8、”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阳光正强,他眯着眼睛,就这样躺着。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疯子”。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不疯不成魔。 就在这种“疯魔”中,我国在这一项目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