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93994
大小:12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8
《宗璞希望写地历史向真实靠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宗璞希望写的历史向真实靠近日期:2011-08-09作者:李扬来源:文汇报宗璞在“风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李扬摄图片作者:李扬宗璞与父亲冯友兰(摄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片作者:精彩文档实用标准宗璞与先生蔡仲德在书房(摄于20世纪90年代)图片作者:图片作者: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在燕南园的东南隅,一座门前有绿竹掩映的古朴院落,在夏日里静静伫立。小院有草木相伴,而无车马之喧。偶有两三学子从门前经过,也都放轻放慢了脚步,几片落叶随风幽静地飘落在门前,四周显得愈发静谧。路人指告,那就是燕南园57号。
2、 一株苍郁葳蕤的松树越过院墙映入眼帘,枝干傲骨峥嵘,在风中轻轻摆动时,仿佛时间也停驻了。是了,这就是冯友兰先生生活、写作了近半个世纪的“三松堂”,也是宗璞先生深爱的“得自然噫气”(宗璞《风庐童话》后记)的“风庐”。世事变迁,如今三松剩下两株,但它们依然苍劲、挺拔、卓尔不群,与饱经风霜的57号院一起笑对岁月沧桑。 在敲门的那一刻,我忽然有些不安,感到不该来打扰这幢房屋的主人。毕竟,对于83岁高龄仍在潜心思索写作的作家来说,时间弥足珍贵,有更重要的使命待她去完成。 然而,如同一位牵挂着宗璞先生的读者所言,“只要
3、读过宗璞的文字,你就不能不牵挂她。”宗璞先生虽久不废、燃烧生命的写作历程,与她笔下的故事一样打动着无数关心关注她的读者。 去年8月,因为《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一书,我有机会与宗璞先生取得联系,先生说很愿意谈一谈。不料,在采访前,她因病两次入院治疗。直至11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的纪念会上,才终于见到了抱病出席的宗璞先生。那天,她一直在静静聆听,平静的表情下隐含着无法平静的心情。我上前问候时,先生轻轻地说:“等身体好些了,很愿意和你谈一谈。”这句轻轻的约定给了我登门探访的勇气。精彩文档
4、实用标准 风庐笑谈岁月沧桑 门开了,室内光线柔和,深色木地板,一条窄窄的走廊,家具陈设虽无奢华,却很古雅。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草药香味,步入风庐,即刻便有一种心宁神静的感觉。 客厅里,宗璞先生正安静地端坐在沙发上,似乎已等候良久,又像是在独自思索着什么。满头华发愈显慈心睿智,而神情一如散文集的照片上那般端凝而慈爱。可以感觉到,她的身体状态明显地好于去年冬天。 听见我走近,宗璞先生微笑着说:“从去年8月到现在,我们约了很久了。”平和而温蔼的语气,使人感到一种甘美的宁静。 我对先生说,
5、看了她年初时写的《新春走笔话创作》,知道她一直在酝酿着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最后一部——《北归记》,春天的到来似乎预示着新的出发。宗璞先生听了笑道:“是的,不能再分心了,因为总是生病,《西征记》写完之后这两年都只写了一点点。以后主要是《北归记》了,写长篇是一件累人的事,因为放不下,就老压在身上。” “常听见人打听《北归记》的消息,现在的问题就是我这身体,朋友们都在说‘我们为你祈祷’。”说着,她端起茶几上的一碗中药说:“你看,又要吃药了,从早到晚的吃药。”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怨叹。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今年春天来
6、临之前,宗璞经历了“一病两年,九次住院”的折磨,因为历经七年、“蚂蚁衔沙”般写就的《西征记》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心血。于她而言,写作,是一个燃烧生命的过程,是“把自己搅碎了,给小说以生命”,在《新春走笔话创作》中,她这样写道:“打了‘西征’这样一场大仗,在尘灰中打捞起湮没的历史真实,让诗意的向往飞翔起来,纵然只能做到一星半点,也要费大精神。人还能剩多少力气,炼丹需要真火,真火是靠生命燃烧的。” 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宗璞先生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再度出发。今年四月的《上海文学》刊登了她的短篇小说新作《琥珀手串》,先生的笔力细腻而灵动,用词
7、雅致,令人读后回味不已。提起这部短篇小说的创作,她不无幽默地说:“在写长篇之前写个短篇,可算是‘热身活动’吧!” 其实生病这两年于宗璞而言,并非空白。她梳理旧作重新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四季流光》与《红豆》,两本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和《旧事与新说》,并作了一次关于《红楼梦》的长篇访谈,还写了一些短文,比如那篇情趣盎然的《采访史湘云》。另外,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也已经在韩国出版。 现在,宗璞先生深居简出,生活十分简单而有规律,每天起床要先到院子里散步一小会儿,“精神不好的时候在自家的院子散步,精神好的时候在燕南园,我
8、希望精神再好一些,走出燕南园。”精彩文档实用标准先生微笑着说。上午是工作时间,有助手会来帮助打字;午睡后,听读书报、听音乐,间或会客,很少打乱。她始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